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藥學部 主管藥師 李杰
導讀:一個幼兒3歲,因為細菌性腹瀉就診,醫生開具了頭孢克肟顆粒、布拉酵母菌散等藥品,并交代間隔2小時服用。幼兒媽媽在藥房取藥時,詢問藥師是否需要間隔服用,藥師說布拉酵母散和頭孢克肟可以同時服用。這位媽媽迷惑了,這兩種藥物到底需不需要間隔時間服用呢?
益生菌是指活的微生物,當攝取到足夠數量時,對人體的健康可以產生有益的作用。人體的腸道內存在著1000種以上的細菌,形成了一種平衡的微生態系統。當人體受到年齡、環境、飲食、藥物等影響導致這個微生態系統失去平衡時,可出現腹瀉、腹脹、腹痛、腹部不適等癥狀。應用益生菌可調節腸道微生態,是臨床應用最多的一種微生態制劑,核心功能是改善人體的胃腸道健康,如平衡腸道菌群、緩解腸道炎癥、緩解腸易激綜合征等。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強力推薦益生菌應用于緩解腹瀉、便秘等消化道疾病。
目前國內使用的益生菌有20余種,主要有雙歧桿菌、乳桿菌、酪酸梭菌、布拉酵母菌、腸球菌、地衣芽孢桿菌和蠟樣芽胞桿菌等。作為藥品在國內上市的益生菌制劑,一般由1~3種益生菌組成,如布拉酵母散是布拉酵母菌的單一制劑,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是由長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三種益生菌組成。
感染性腹瀉在兒童中發病率高,對兒童的健康危害嚴重。急性感染性腹瀉通常由胃腸道病毒和細菌感染所致,每年以6~8月以及10~12月常發生。治療方法包括補液治療、飲食治療和藥物治療,其中常用藥物包括益生菌制劑、蒙脫石散、消旋卡多曲、抗生素等,一般由醫生根據患兒的病情給予適當的治療。使用益生菌制劑,可以縮短腹瀉病程,減少住院時間。《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推薦在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治療時給予足量的益生菌治療,特別是病毒性感染導致的水樣腹瀉。
片劑和膠囊劑可以直接吞服。若患兒年齡較小或者吞咽困難時,可將散劑、片劑溶解在溫水中,或將膠囊劑中的藥粉溶解于溫水中使用。水溫不宜超過40℃,與人體正常體溫(37℃)相近最好,避免益生菌受熱失活導致活性降低或失效。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而抗菌素是具有殺滅或抑制細菌的作用的,為了避免益生菌失效,一般建議避免與抗生素同時服用。若細菌性感染確實需要同時使用抗生素的,建議錯開服藥的時間,一般間隔2~3小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需要與抗生素間隔時間服用的,像布拉酵母菌、酪酸梭菌和芽孢桿菌對抗生素不敏感,也就是說抗生素對這三種益生菌沒有殺滅或抑制作用,可以與抗生素同時使用,不需要間隔時間服用。因此,導讀案例中的藥師用藥交代并沒有錯,醫師開具的布拉酵母菌散不需要與頭孢克肟間隔時間服用。
審稿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藥學部 主管藥師 王俊偉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愿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