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定軍山與曹魏一戰,黃忠斬殺了夏侯淵,曹操率軍來救,其中就有王平。王平在這次戰斗中被俘,王平投降了劉備,成為了蜀將。
王平在蜀漢中期并沒有出色的表現,主要因為他文化水平不高,連字都不認識,但是他思維敏捷,為人正派,持重勇猛。諸葛亮全面主政蜀漢時期,屢次北伐曹魏,其中重要的將領就有王平和魏延。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病死在五丈原,楊儀接管軍權負責撤軍,魏延與楊儀有私怨,他希望由他領軍繼續北伐。楊儀誣陷魏延反叛投魏,在沒有得到后主劉禪旨意的情況下,令人斬殺了魏延,并滅魏延三族,其中王平為斬殺魏延做了重要輔助貢獻。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王平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派遣馬謖守街亭,王平時為馬謖軍先鋒,馬謖舍水上山,舉動失宜,王平連連規勸馬謖,馬謖不聽,被魏將張郃斷了水源,隨后馬謖軍慘遭大敗,士卒離散。唯有王平所領的千余人士兵鳴鼓自持,張郃懷疑王平有伏兵,不敢進攻。于是王平將諸營軍士統一起來,率領他們平安歸還。諸葛亮將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等誅殺,奪將軍黃襲等人的兵權,王平因為表現突出,被諸葛亮拜為參軍,統領無當飛軍,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蜀國到了后期,真正在軍事上起到柱石作用的有三個人:馬忠守南中(云南、貴州和四川西南部 ),防備南方的蠻夷造反;鄧芝守永安,防御東吳入侵;王平守漢中,防御魏國進攻。蜀漢能夠讓他們三人鎮守重要的地方,足以看出王平在蜀漢的重要性。
平靜鎮守的漢中地區極其重要,漢中是蜀漢與曹魏對峙最直接的前線,漢中一旦失守,蜀漢的滅亡幾乎無法逆轉。王平在鎮守漢中期間積極備戰,采用的各種戰略針對性非常的強,無論蜀中發生多大的變故,王平都不會輕易動用漢中軍隊前往,甚至連丞相費祎發文求救,王平都堅持自己的戰略不動搖。
王平為人穩重,處理軍務非常的理智務實,可以從馬謖丟街亭看得出來,王平在處理緊急事態的時候非常的清醒,但是他又沒有更大的智慧和遠見,守成有余,攻略不足。延熹十一年,王平去世,去子繼承了他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