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個偃武修文,一個重文抑武,劉秀比趙匡胤強在哪里?

北宋王朝有很多標簽,比如最富有的王朝,比如文人的天堂,再比如重文抑武以及由此帶來的冗官和軍事上的積弱,等等。

其中,最著名、最惹爭議也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后面那一條。

它來源于一個極富傳奇意義的故事:杯酒釋兵權——之所以稱為故事,是因為此事不見于《宋史》,而是出自清人畢阮的《續資治通鑒》。所以,一件時人都沒有記述的事,其真實性是很值得商榷的。

書歸正題。

“杯酒釋兵權”之所以惹來爭議和為人詬病,是由于普遍認為,正是重文抑武消彌了中國人的部分血性,甚至造成了后世國民精氣神的千年萎縮。

誠然,趙匡胤這么做,確實有他的一大蘿筐苦衷和理由。但是,其目的只是為了一家一姓之江山而非國家民族長遠利益考量,又是顯而易見和無可辯駁的。

且不說后世千年如何,讓他也沒有想到的是,首先品嘗這一政策的巨大負面影響和遺毒的卻是他自己的子孫:靖康之恥、崖山之恨,讓兩宋造就了“我大清”之前最慘痛、最屈辱的兩次民族敗局!

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后來的大元朝用他半農半牧、半官半商、不倫不類的百年統治,證明了這個命題的正確性,所以,趙匡胤的初衷應該是沒有錯的。

那他錯在哪里呢?

是方式——“重文”沒錯,但是徹底繳械、自廢武功和完全躺平式的“抑武”就不對了!

其實,就這個話題而言,早在東漢開國之初,光武帝劉秀就曾采取過類似的做法:偃武修文。雖然看上去和趙匡胤的“重文抑武”異曲同工,但結局卻全然不同。

甚至可以說,兩字之差,謬以千里!

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劉秀分兩步完成的“偃武修文”。

杯酒釋兵權

01

第一步:講論經理

簡言之,就是談文學、談人生、談理想。

隴、蜀兩地平定后,天下大勢已經基本明朗,劉秀從此不再輕言戰事。太子曾就軍旅之事向他請教,他卻拿春秋時期衛靈公和孔子的故事回復太子:這不是你應該操心的事。

每次上朝,他總是一呆就是一天。下朝后也不閑著,經常和文武百官講藝論道,往往談到很晚才睡。太子又勸他不要太累,他說,我喜歡,所以不覺得累。

初,帝在兵閑久,厭武事,且知天下疲秏,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后,非儆急,未嘗復言軍旅。皇太子嘗問攻戰之事,帝曰:“昔衛靈公問陳,孔子不對,此非爾所及。”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侍右姷矍趧诓坏?,承閑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愿頤愛精神,優游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p>

(劉秀)復闔門養威重,授《易經》,起大義。(《東觀記》)

這一點,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是劉秀打了半輩子仗,不僅心生厭倦,而且也知道百姓苦戰,人心思定,所以才整天考慮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但實際上,劉秀此舉有著更深層次的目的和涵義:他要傳遞給眾武將們一個信號,我要偃武修文了,你們識相的話,趕緊把兵權交回來吧。

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跟了劉秀這么多年,很多人在第一時間就聽懂了他的意思,最典型的就是賈復和鄧禹。

賈復看到,劉秀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不想讓功臣繼續擁有兵權,于是便悄悄和鄧禹商量自削兵權,并對外宣稱我們從此要開始作學問了。劉秀一見,果然大喜過望,借此取消了左、右將軍的建制。賈復也因此不僅被封侯,還額外加位特進,地位僅在三公之下。

復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乃與高密侯鄧禹并剽甲兵,敦儒學。帝深然之,遂罷左右將軍。復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

鄧禹也不遑多讓,緊步賈復的后塵。他有十三個兒子,讓他們各自研習一門學問。同時,他治家嚴謹,所有開支都取自封地的收入,而絕不從事其他產業進行牟利。

鄧禹內行淳備,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修整閨門,教養子孫,皆可以為后世法,資用國邑,不修產利。

劉秀偃武修文

02

第二步:增邑更封

“增邑更封”,顧名思義,就是給功臣們擴大封地、提高爵位。

這一步與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異曲同工,目的是通過物質刺激讓功臣們放棄兵權,回家享受生活。

起點是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

這一年四月,最大的割據勢力、蜀地公孫述被平定,東漢王朝完成最后一塊拼圖,劉秀非常高興,借大司馬吳漢凱旋之機,大擺筵席,論功行賞。共有三百六十五名功臣獲增邑更封,外戚跟著沾光的也有四十五人。取消左右將軍建制的事情也出現在那個時候。

而最引人注目、也最具標志性的事件則是,劉秀經略河北、完成王朝奠基的最大功臣耿弇被免去了建威大將軍的頭銜。

夏四月,大司馬吳漢自蜀還京師,于是大饗將士,班勞策勛。功臣增邑更封,凡三百六十五人。其外戚恩澤封者四十五人。罷左右將軍官。建威大將軍耿弇罷。

不過,結合前文,我們有理由相信,耿弇的去職完全是配合劉秀上演的一出“雙簧”大戲,就是讓眾人看看,功勞最大的都不要兵權了,你們還有其他想法嗎?

對此,《東觀記》則說的則很是含蓄。

上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職為過,故皆以列侯就第也。

與劉秀相比,同樣是通過“杯酒釋兵權”,趙匡胤不僅在時間上比較猴急,吃相也有點難看。

時間是北宋開國的第二年,也就是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就在上一年,趙匡胤才剛剛平定了淮南李重進之變,完成了國家的內部整合。而作為外患的蜀、唐、漢、楚等都還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該怎么逍遙怎么消遙,該怎么快活怎么快活。

但是,即便在如此用人之際,趙匡胤還是等不及了。在趙普的建議下,他把一幫結社兄弟叫在一起,裝可憐外加威脅,逼迫眾人吐出手里的兵權。

帝曰:“人生如白駒過隙,所為好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卿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籓,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之業,多致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朕且與卿等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通過用土地、人口等利益交換,趙匡胤實現了兵權的和平順利交接,但也從此埋下了深深的隱患,這就是自北宋開國即存在、終兩宋未能解決的社會頑疾:土地兼并。

既然同樣是收回兵權和增邑更封,為什么我們還說劉秀的手段更加高明呢?

其高明之處體現在哪里呢?

大封功臣

03

高明之處一:重文不抑武

首先,劉秀的“退功臣而進文吏”,是讓武將們轉崗而不是退休,一旦有變,或者國家有所需要的時候,立馬棄筆從戎。也就是說,他們可以在文臣、武將之間隨時切換,像吳漢、臧宮、馬援、祭肜等一幫開國功臣,在建武十三年之后還頻頻出現在平亂第一現場。尤其是馬援,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在發揮余熱,并倒在了工作崗位上——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了他的悲劇命運(其他人是被動安排,只有他是主動請纓,沒有領會劉秀偃武修文的思想主旨),不過這是后話。

(建武十七年)秋七月,妖巫李廣等群起據皖城,遣虎賁中郎將馬援、驃騎將軍段志討之。九月,破皖城,斬李廣等。

(建武)十八年春二月,蜀郡守將史歆叛,遣大司馬吳漢率二將軍討之,圍成都。

(建武十八年三月)遣伏波將軍馬援率樓船將軍段志等擊交址賊征側等。

(建武十九年)妖巫單臣、傅鎮等反,據原武,遣太中大夫臧宮圍之。夏四月,拔原武,斬臣、鎮等。

伏波將軍馬援破交址,斬征側等。因擊破九真賊都陽等,降之。

(建武二十一年)秋,鮮卑寇遼東,遼東太守祭肜大破之。

“杯酒釋兵權”則不同,趙匡胤讓一幫開國功臣包括自己的結社兄弟直接退伍甚至退休,再進一步說,他的最終目的是讓這幫來自五代的武人完全閑置——唯其如此,他才能徹底保證自己的“臥榻之側”沒有他人酣睡。

最直接的證據是,高懷德、石守信、王審琦和張令鐸等人從此徹底被剝除軍權、退出軍界,一批資歷淺、無威望、易控制的新人被提拔為禁軍將領,像在后來的平滅后蜀、南唐、南漢等戰役中,主將分別是王全斌、曹彬和潘美等人,趙匡胤的那幫老結社兄弟再也沒了蹤影。同時,趙匡胤還將禁軍領兵權拆分為三,同樣改由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

明日,皆稱疾請罷。帝從之,賞賚甚厚。庚午,以石守信為天平節度使,高懷德為歸德節度使,王審琦為忠正節度使,張令鐸為鎮寧節度使,皆罷軍職;獨守信兼侍衛都指揮使如故,其實兵權不在也。殿前副點檢自是亦不復除云。

其次,劉秀雖然一方面對功臣們進行了“增邑更封”,但另一方面,他又采取“度田”之策,嚴厲打擊和抑制土地兼并,在一定程度和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了基層情緒和政權的穩定。

云臺二十八將

04

高明之處二:以“度田”之名打擊兼并

建武十六年九月,時任河南省省長的張伋以及下面各郡郡守十多人,被同時下獄誅殺,罪名是在“度田”過程中弄虛作假。

(建武十六年)秋九月,河南尹張伋及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實,皆下獄死。

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張伋的死只是一個開始,很快就有更多的人為此或貶或免,甚至人頭落地。

明年(十六年),(南陽太守劉隆)隆坐征下獄,其疇輩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特免為庶人。”

(東平相王元)坐墾田不實,下獄死。

(東海相王永)坐度田不實,被征,諸郡守多下獄。永至成皋,詔書逆拜為兗州牧,便道之官。

(河內太守牟長)坐墾田不實免。

(瑯邪太守李章)后坐度人田不實征,以章有功,但司寇論。月余免刑歸。復征,會病卒。

如果把時間再往前推一年左右,就會發現這些事件不是孤立的。

建武十五年十一月,東漢政府二把手、大司徒歐陽歙被查出了嚴重的經濟犯罪,貪污受賄一千多萬,于是被關進監獄等候處理。

(建武十五年)冬,十一月,甲戌,大司徒歙坐前為汝南太守,度田不實,贓罪千馀萬,下獄。

這下可不得了了,居然有上千人來為歐陽歙求情,有為之自殘的,還有想替他去死的。

為什么呢?

因為這個歐陽歙除了大司徒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尚書》學派的學術帶頭人,往上數八代都是博士。

劉秀絲毫不為所動,不久,歐陽歙死在獄中。

歙世授《尚書》,八世為博士,諸生守闕為歙求哀者千馀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禮震年十七,求代歙死。帝竟不赦,歙死獄中。

前面說過,劉秀不是喜歡并倡導學術研究嗎,為什么他還敢冒著得罪天下讀書人的風險也要堅持殺死一個絕對的學術領袖和政府高官呢?

背后的原因居然也是“度田”。

那么又有新的問題來了,劉秀為什么一方面給功臣們大肆增加封地,另一方面又下大氣力清查丈量土地呢?

劉秀的東漢在統一之初其實是個大大的爛攤子。

西漢末年的土地兼并和王莽瞎胡鬧改制,讓土地和人口大量集中到極少數士家大族手里。新末的連年戰亂,不僅進一步導致山河破碎,人口更是大幅度減員——一部分死于戰火,另一部分為了討口飯吃、保住性命,紛紛投奔到有錢有地有武裝的地方勢力手下以求蔭庇——沒死,但是不在政府統計數字之內。

如此一來,就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后果:枝強干弱,政府掌握的資源少得可憐。

劉秀早就發現了這一問題,所以,在完成統一的兩年后,他便對人口和土地下手了,用四個字概括就是:均田廢奴。

我們主要說一下“度田”,即對全國范圍內的土地進行重新丈量。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

其一是經濟方面。通過調查摸底,掌握土地基本狀況,為將來改善政府稅收打基礎。

其二是政治方面。通過重新丈量,從土豪手里奪回土地和人口控制權,除了稅收方面的好處外,還能有效削弱地主武裝的實力,消除潛在的動亂因素,加強中央集權。

所以,不管歐陽歙的身份是王朝二把手,還是“學為儒宗,八世博士”的大儒,礙著國家利益了,那就是一個死。

從最后的結果來看,劉秀的雷霆手段帶來了極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政府增加了收益、穩固了統治,老百姓有田耕、有飯吃,各得其所,全社會的面貌亦為之一變。

自是牛馬放牧,邑門不閉。

趙匡胤則不然。

首先,作為交回兵權的補償,宋政府對于高級官員侵占土地始終持放任態度(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之業)。

其次,宋代沿襲了唐代的兩稅制,按照土地而不是人口收稅——既然土地在誰手里都不影響稅收,政府當然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這就導致了土地資源從貧賤者手里向富貴者手里的高速流動。

富者有貲可以占田,貴者有力可以占田,而耕者之夫率屬役富貴者矣。

對此,兩宋的貧困者就完全無動于衷、聽之任之甚至任人宰割嗎?

當然不可能,為了表達不滿,他們組織了中國歷史上在單個朝代內頻次最高、密度最大的群眾暴動和起義。

有史料記載,從公元960年宋朝立國一直到1275年滅亡,包括方臘和鐘相、楊幺起義等大型起義在內,316年歷史上共發生了433次(北宋230次,南宋203次)——年均1.4次,這頻率也真是沒誰了。

土地兼并

05

劉秀為什么會比趙匡胤做得好

簡單說來,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客觀方面。

作為劉秀來說,一是其手下均為士家大族,整體素質相對較高,不像五代末的那幫武人,一言不合就開始蠻干。清人趙翼就評論說:

故樊準謂帝(劉秀)雖東征西戰,猶投戈講藝,息馬論道。是帝本好學部,非同漢高(劉邦)之儒冠置溺也。而諸將之應運而興者,亦皆多近于儒。

二是利益訴求決定了士家大族們不會輕易造反——他們之所以能帶領整個家族跟著劉秀造反,本質上就是以家族命運作賭進行投資或者下注——事實證明他們跟對了人,劉秀這位莊家可以帶領他們實現共同富裕,所以他們絕對不會去反自己的致富帶頭人。

趙匡胤面臨的形勢則大為不同。那幫來自五代亂世的武人天生自帶這么一種尿性:有奶就是娘,沒奶親娘也不行——趙匡胤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自己的皇位還是從孤兒寡母手里搶來的,你讓趙匡胤如何相信他人并自信起來?

主觀方面。

首先,劉秀的帝胄身份,天生高人一等,尤其在董仲舒皇權天授思想的影響下,那幫士家大族也認為接受劉秀的領導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

而作為趙匡胤來說,他和手底下那幫人原來一直以兄弟相稱,忽然之間分出了高下——而且還是世界上最懸殊的高下,別說中間會有人不舒服,就是趙匡胤自己心里也沒底。這一點可以參照一下當年的劉邦,剛開始曹參、樊噲等人也是沒大沒小,搞得皇帝很郁悶,后來通過叔孫通制禮儀才定下尊卑之份。

其次,劉秀具有異于常人的胸襟氣度。這種優秀的個人品質,后世只有唐太宗李世民與其相類,所謂“聰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節下士”,因此,人人皆有效死之心(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這一點在他經略河北時體現地最為明顯,像耿弇、耿純、吳漢、寇恂、景丹等后來位列“云臺二十八將”的著名將領都是在那時歸附。

再次,與趙匡胤亂和稀泥不同,劉秀不僅賞罰分明而且殺伐決斷。

一般而言,光武帝劉秀的口碑和名氣與其歷史功績嚴重不符,這來源于他低調不事張揚的性格。

年輕時,大哥劉縯就開玩笑說,你喜歡種地,很像高帝劉邦的大哥劉喜,言外之意說劉秀缺乏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性勤于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比之高祖兄仲。

在建武十七年的一次家宴上,幾個伯母、嬸嬸喝多了說劉秀道:你年輕的時候謹慎老實,不喜歡應酬,沒想到竟然當上了皇帝。劉秀一聽大笑說:我今后也要以柔治天下。

(建武十七年)冬十月……甲申,幸章陵。修園廟,祠舊宅,觀田廬,置酒作樂,賞賜。時宗室諸母因酣悅,相與語曰:“文叔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聞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p>

但就這么一個看上去人畜無害的人,做起事來卻是柔中帶剛、綿里藏針。

像前面說到的殺伐決斷,除了因度田被囚死的大司徒歐陽歙外,另外還有數任三公或因違反軍令、或因不遵上意而被貶被殺。

建武二年,正在河北戰場上的三公之一、大司空王梁因“前后違命”,就差點被劉秀派人持節斬殺,幸虧使者靈活變通,才讓他躲過一劫。

建武二年,(王梁)與大司馬吳漢等俱擊檀鄉,有詔軍事一屬大司馬,而梁輒發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詔來,令止在所縣,而梁復以便宜進軍。帝以梁前后違命,大怒,遣尚書宗廣持節軍中斬梁。廣不忍,乃檻車送京師。既至,赦之。

另外一位大司徒韓歆就沒這么好運了,他因為“好直言、無隱諱”而被責令自殺。

以沛郡太守韓歆代霸為大司徒……好直言,無隱諱,帝每不能容。嘗因朝會,聞帝讀隗囂﹑公孫述相與書,歆曰:“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亦有才。”帝大怒,以為激發。歆又證歲將飢兇,指天畫地,言甚剛切,坐免歸田里。帝猶不釋,復遣使宣詔責之。司隸校尉鮑永固請不能得,歆及子嬰竟自殺。

韓歆的死并非因為劉秀小肚雞腸、容不得人,而是他的議論大違正義,甚至有妖言惑眾之嫌,劉秀是怕他帶偏了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才痛下殺手。

有句話說得好:開國帝王決定了一個王朝的氣質。誠哉斯言!

劉秀的這種作風給東漢王朝帶來的就是良好的政治風氣、高速的行政效率和健康的低層生態,隨后的“明章之治”即是明證。

趙匡胤的放任自流則帶來了完全不同的后果。

一是到真宗朝的時候,“冗兵、冗官、冗費”就已經成為王朝痼疾,一直到滅亡也沒能解決(甚至沒能有效緩解);

二是文人的酸腐、清高、目中無人甚至眼高手低等臭毛病,都是在那個時候給慣出來的,最后品嘗惡果的仍然是他趙家;

三就是重文抑武,自廢武功,可謂“一策誤千年”。

在這幾種主、客觀條件的影響下,劉秀、趙匡胤同為矯枉,前者守正除弊,后者卻一個用力過猛,就玩過了!

從“光武中興”到“明章之治”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后漢書》、《宋史》、《續資治通鑒》、《廿二史札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善待功臣的兩個好皇帝, 一個退功臣進文吏, 一個杯酒釋兵權
王莽-劉秀(下篇):位面之子劉秀真的是靠運氣嗎?
劉秀開國功臣為何多得善終?對比歷代對開國功臣處理有何不同呢?
開國功臣多是悲劇收場,為何東漢云臺二十八將多能善終?
他幫助劉秀打天下,不惜馬革裹尸,為什么劉秀卻沒有善待他?
“天選之子”劉秀有多厲害,兩招兒擺平千古難題,900年后趙匡胤都要跟著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SHOW| 南城县| 青州市| 普兰店市| 秦皇岛市| 连南| 永嘉县| 浦东新区| 论坛| 昌江| 碌曲县| 辉南县| 珠海市| 玉田县| 庆元县| 石城县| 岑溪市| 东兰县| 江永县| 应城市| 英德市| 远安县| 获嘉县| 晋江市| 临颍县| 宁国市| 都匀市| 遵义县| 谢通门县| 昆明市| 米易县| 滨州市| 淮阳县| 临安市| 平顺县| 榆中县| 离岛区| 彭山县| 峡江县| 扬中市|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