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就如同人生出生后的家庭一樣。有的孩子生于貧苦家庭,后天不得不加倍努力,而有的孩子含著金勺子長大,天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國家的地理位置也是如此。優秀的地理位置雖然不是國家發展的絕對性因素,但是一定會產生重大影響。那么,有哪些國家的地理位置是我們這個星球最優秀的呢?我們今天來列出作者認為的前十大國家。
作者對地理位置好的國家的理解是:
1.自然條件優越:對文明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幫助。例如:豐富的礦產資源,肥沃適合耕種的土地,溫暖的氣候和充足的淡水等等。
2.地緣政治壓力小:例如:四面環海的島國,四周無強大的競爭國家,自身的國家安全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證。
3.盡量保證是“自然塑造的好位置”:很多國家的位置并不好,但是因為政治經濟的原因,它們便成功搭上了順風車成了好位置。例如:在冷戰時期長期作為美國遠東橋頭堡的日本就是如此。
注意:以下排行純屬個人觀點,排名不分先后。
南非位于非洲最南端的國家。它的面積與哥倫比亞差不多,是法國的兩倍,是日本的三倍,是意大利的四倍,是英國的五倍。作為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南非并不用過分擔心被其他非洲國家入侵。除了南非的大懸崖,南非的內陸由廣闊的、在大多數地方幾乎平坦的高原組成。
遼闊且平坦的土地讓南非擁有大量可開墾的土地。此外,南非長期以來就盛產各類礦石資源,曾經在殖民地時期就為英國提供了龐大數量的黃金和鉆石。更重要的是,南非從殖民時期開始就是歐洲從非洲同亞洲貿易的重要支點。哪怕在今天,好望角依然是重要的貿易重要點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雖然它們的尼羅河老是發瘋但是不影響埃及成為非洲以及中東人口第三多的國家。新月沃土,溫暖的天氣和充足的水源讓埃及一年可收成好幾輪。棉花、水稻、小麥、玉米、甘蔗、甜菜、洋蔥、煙草和豆類等一系列經濟作物在埃及都茁壯成長的。
蘇伊士運河的運輸船
埃及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巧妙的:在古代,它向南可以深入非洲,去探索非洲龐大的土地和財富。它進可以往中東拓展,向小亞細亞擴張。北上可以通過地中海往希臘和意大利方面施加影響力。更不用說現代的埃及就光收蘇伊士運河的過路費都可以收上十幾億每年。
巴西占據南美洲東海岸的大片區域,包括南美大陸的大部分內陸。基本上,大部分的南美國家都和他接壤。巴西是世界上最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赤道和南回歸線貫穿其中的國家。
巴西的地形也多種多樣,包括丘陵、山脈、平原、高地和灌木叢。之前作者就有一篇文章提到過,巴西的土地資源不管是農業,畜牧,還是礦產業都是世界一流水平。更不用說它,密集而復雜的河流系統,是世界上最廣泛的河流系統之一,擁有八個主要流域,所有流域都流入大西洋,讓巴西不僅國內內循環貿易可行更是對外貿易十分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老一代日不落帝國。西班牙是世界第五十二大國和歐洲第四大的國家。其實,西班牙多山,但是可以發現也正因為多山,西法邊境的比利牛斯山脈在歷史上幫助了西班牙無數次抵抗法國的入侵。除了法國和之后殺出的黑馬英國,西班牙別的方面就沒什么大的強國了。
西班牙本土工業化程度因為吃了位置在西歐的紅利,因此工業程度較高。此外,它的位置讓它不管是向西探索大西洋參與歐洲的殖民還是向南往非洲方面擴張都是特別方便的。哪怕在今天,西班牙同美洲非洲的貿易也是支撐西班牙經濟的重要組成。
新加坡作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它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貿易是賺得盆滿缽滿。它就是一個很明顯通過利用國家地理優勢成功的國家。在英殖民時期,新加坡就成了一個英國在亞洲重要的船塢為在之后成為馬六甲貿易航道的中轉站打下來重要的基石。
為什么隔壁國家沒有來搶生意?事實上,別人國家還真想搶。比如,新加坡對面的印度尼西亞。但是,印尼的海岸礁石多,而且海灘還淺,那些大船很容易擱淺。而且,新加坡已經在搞中轉貿易這方面已經耕耘多年,產業已經很成熟了。
老牌強國之一,作為島國的它在歐洲混戰的時間里可以好好發展國家經濟和對外擴張。在自己的鄰居,法國在歐洲打架的時候,作為島國的英國的陸軍開支可以大大被節省下來用來殖民擴張。另外,英國的土地資源還送了英國一份“大禮”:豐富的煤礦和鐵礦!我們知道工業革命就是最早起源于英國,其中豐富的煤炭和鋼鐵不僅推動蒸汽機的出現更是幫助英國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工業化。但是,隨著世界軍事力量的發展,狹窄的海峽為英國帶來的保護可能越來越少,那么英國的地理位置是否還可以被認為優秀呢?
澳大利亞幅員遼闊,地形多樣,東北部有熱帶雨林,東南部、西南部有山脈,中部有沙漠。地形的多樣化造成了氣候和特產的不同,這也讓澳大利亞毫無疑問成為各類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它是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尤其是小麥和羊毛、鐵礦石和黃金等礦產,以及液化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盡管農業和自然資源分別僅占 GDP 的 3% 和 5%,但它們對出口業績的貢獻很大。此外,由于澳大利亞大陸較為孤立,發展得較晚,大量土地資源依然還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此外,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位處亞太偏遠地區。四周除了,好哥們新西蘭。基本上沒有什么特別能威脅到它的國家。只要在國際上不爭不搶,可以說是安心過日子可以很舒服的國家。
印度占印度次大陸的大部分,位于印度構造板塊之上,也是印度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之一。印度的地理位置是有可能讓它控制印度洋的大頭部分。并且,還可以和中東地區的國家們進行能源貿易。此外,印度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1.由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帕特凱山脈組成的弧形山脈界定了南亞的北部邊界。這些是由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正在進行的構造板塊碰撞形成的。這些山脈中的山脈包括一些世界上最高的山脈,這些山脈是抵御極地寒冷風的多彩屏障。它們還會促進季風,進而影響印度的氣候。
2.印度平原:是由印度河、恒河和雅魯藏布江三大河流主導的大型沖積平原。這里的土地特別肥沃,也因此供養了上億的印度人口。大量的農作物獲得了恒河和印度河的澆灌,造就了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印度-恒河平原上的黃色燈光顯示出許多大大小小的城市。橙色線是印巴邊界
3.塔爾沙漠:該地區約 10% 由沙丘組成,其余 90% 由崎嶇的巖石組成。也就是接近印巴邊境的地區。
由于美國幅員遼闊,地理特征廣泛,幾乎所有全球氣候的例子都在美國。美國南部為亞熱帶氣候,夏威夷和佛羅里達南部為熱帶氣候,阿拉斯加為極地氣候,第100 條子午線以西的大平原為半干旱氣候,加利福尼亞沿海為地中海氣候,大盆地和西南部為干旱氣候. 其相對有利的農業氣候(部分)促成了該國作為世界強國的崛起,主要農業地區很少發生嚴重干旱,普遍沒有廣泛的洪水,主要是溫帶氣候,降水充足。
美國的地理條件咋一看其實會覺得就一般般啊,你看西部山脈眾多,根本不適合城市化啊。事實上,美國的地理條件在全世界都是相當優秀的。地理橫跨了太平洋和大西洋,這讓它天生就有插足亞洲和歐洲的位置優勢。
西部雖然多山但是其礦產資源極為豐富,這也是以前“西部淘金熱”的由來。中部大平原為美國打下了非常扎實的農業基礎。農產品包括小麥、玉米、其他谷物、水果、蔬菜、棉花;牛肉、豬肉、家禽、乳制品、林產品和魚等等都是可以自產。東部作為美國立國之初的龍興之地,其發展程度較高而且迎面歐洲,很方便和歐洲做生意或者在戰爭時期見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