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腳底有很多的穴位,并且中醫按摩往往就是通過按摩腳底穴位來起到養生作用的。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腳底三大穴位按摩養生的好處都有哪些,快來一起看看吧。
腳底三大穴位按摩效果好
足少陰穴位,經常按摩是有好處的。足少陰腎經主干起始于足小趾下,斜穿過足心,沿內踝后方,進入足跟,再向上行于小腿肚內側,到達腘窩后繼續向上,沿大腿內側后緣循行,通向脊柱。在腎臟直行的經脈還向上進入肺和咽喉。此條經絡主要治療婦科、前陰、腎、肺、咽喉的病證,如月經不調、遺精、小便不利、水腫、便秘、腹瀉等。其中,涌泉穴和太溪穴對于日常保健很有好處。
涌泉穴,也是應該注意的穴位,經常按摩有好處。位于足底部,在第2、3趾的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推搓涌泉穴俗稱“搓腳心”,需搓出熱感,對于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便秘等病效果較明顯。具體方法是用拇指從足跟向涌泉穴做前后反復的推搓,或用手掌輕緩地拍打,以足底部有熱感為宜。另外,還可用熱鹽水泡腳溫暖涌泉穴,水溫以自己能適應為度,每日臨睡覺前浸泡15~30分鐘。
太溪穴,能夠有著較好的療效。在足內側,內踝尖與跟腱間的凹陷處。采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后用雙拇指點按或按揉太溪穴,以感到酸痛為適宜,能夠溫腎補陽,對于陽虛引起的怕冷、四肢冰涼有較好的療效。
那么,腳底按摩的手法是怎樣的呢?
腳底按摩的手法
指顆滑按壓法:握拳固定,凸凹食指,以食指第二關節彎曲成指顆狀,以手腕作為施壓軸,帶動關節面左右滑動,在腳底反射區做同方向滑動的施壓操作。為避免傷害手指,關節一定要好好彎曲,使用關節的頂點部位施力,或以輔助棒代替,可省力,且有效達到深入效果。適用于整個腳底的反射區,或是加強刺激按摩,此為(按)的手法。同時應避免拇指指顆操作,因為容易受傷而影響手指功能。
指腹推壓法:以手指腹(主要是拇指指腹)來進行推壓,在腳底反射區做同方向施壓操作。此法適用于較緩和的刺激操作,以及腳底各反射區及內,外側,此為(摩)的手法。操作此法的按摩者,應避免再推壓時,使用自己的指尖按壓,或過度刺激到末梢神經,而傷害自身的視神經。
指側夾壓法:手指側如夾子般,在腳底特定反射區單一的夾壓點施力。此法可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側位置,夾壓在腳趾及腳底的特定反射區,定點按摩刺激。
腳底按摩養生最重要的是找準穴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