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127cm×182cm/2008年
美麗花腰傣/68cm×69cm/2014年
山村/96cm×90cm/2009年
在當代人物畫創作領域,馬國強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畫家。
作為當代寫實人物畫家,馬國強深入研究傳統經典,并結合徐悲鴻、蔣兆和貫通中西的學術思想,堅持以寫實造型為基礎,將速寫融入畫面,形成了個性化的筆墨語言。
這與古代畫理所提倡的形神兼備、氣韻生動,有著內在的一致性,符合中國傳統美學思想。
黎寨織錦/34cm×69cm/2017年
馬國強在創作中力避臉譜化、概念化、程式化的陋習,用作品直面生活,反映民生,且明顯帶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
他筆下人物或英俊灑脫、或亭亭玉立、或精神矍爍,皆散發著濃濃的人間煙火氣。
在他近期的作品中,畫家描繪出了海南黎寨等地的少數民族生活場景,刻畫出了以質樸和率真為主要特征的男女形象。
惠風和暢/34cm×69cm/2017年
畫家對面部表情、內心情態把握得極為精準,達到了十分傳神的效果。
畫面中的女性人物,以奇異繽紛的服飾,形神兼備的人物造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舉手投足間的別樣風情,無不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而他筆下的男性人物,則有一種淳樸陽剛之氣,而且從容淡定,樸實無華。
佛堂午膳/123cm×123cm/2011年
馬國強注重寫生采風,注重自我感受,在創作中往往遺貌取神,舍其形似而取其神韻。
為了突出人物情態,畫家在整體構圖上刪繁就簡,對外部環境并未做精細的刻畫,而是把重點集中在對象的主要特征上,抓住了人物的精氣神。
當然“遺貌”也并不是完全放棄對形貌的描繪,而是將形貌放在次要的位置;“取神”則是將人物的神韻列為第一要務。
畫家將人物最具有典型特征的部分,用豐富變化的筆墨表現出來,既表達了畫家的情感,又突出了人物的個性。
馬國強筆下的人物形象絕非憑空想象而來,藝術形象悉從生活中來,標志著畫家的審美取向和繪畫主張,更透露出他樸素的學者情懷。
草原姐妹/136cm×68cm/2012年
為了反映各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生活現狀,馬國強經常扎根于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研究他們的文化和民風,體驗他們的生活。
這使他的作品更加完善,有著感人至深的情愫。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馬國強的作品中,可以很容易感受到那種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個性面貌。
春雨布衣寨/34cm×69cm/2016年
畫家通過筆墨、色彩、線條刻畫人物形象,努力刻畫他們的真實人性和風土人情,給我們展現出一幅幅當代生活的真實圖景。
其畫面不但給人以簡煉明快的感受,而且洋溢著樸實濃郁的生活氣息與和諧的節奏韻律。
與此同時,他還在作品中努力把自己的感情畫出來,使得筆下的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極富個性,給人一種深切的共鳴。
這些人物形象往往濃墨淡彩,折射出一種現實的厚重感。
讓人看到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外形,而是近距離地觸摸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陽光塔吉克/123cm×123cm/2011年
馬國強的作品取材于現實生活,著意揭示普通百姓的心靈世界,將人們潛伏在心底的各種精神狀態,微妙地顯露出來,充分顯示了畫家對生活和人性的觀點。
那些在生活中被掩飾的諸多情感,在畫家作品中袒露無疑,猶如剝去層層虛偽的外衣,露出靈魂中最真實的部分。
盡管這種揭露是含蓄的、隱晦的,但依然能強烈感受到畫家的內心的激情,使作品在樸素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感染力。
中原父老——李麥收/136cm×68cm/2011年
馬國強人物畫在題材表現上是非常廣泛的。
從工人到農民,青年到老人,從城市到農村,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年齡段的人物,在他的畫作中都得到了藝術的體現。
畫家以寫實或敘事性的語言,刻畫生活中的各類人物,揭示出人的社會屬性。
憑借敏銳的洞察力,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真實地再現人物的喜怒哀樂,表現對社會和人生的關注。
天域圣水/128cm×188cm/2014年
在林林總總的作品中,畫家的審美焦點始終未曾偏離自我感受,可以說,他窮盡一切手法,畫出自己的感悟。
客觀地看,畫家在前期創作中是傾向關注民生的,而在后期則更注重人精神的挖掘,尤其在表現少數民族方面更加突出。
所以他的作品從精神層面而言,往往是發人深省、耐人尋味的。
藝術之路任重道遠,更離不開長期的沉淀和積累。
在多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用執著的鉆研精神和深厚的傳統功力,對自己的藝術進一步地整合與升華,從更深層次上闡述人與藝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已經由傳統的筆墨構成轉向對人生和文化的解讀上來,使人能夠透過筆墨看到生活、看到人生。
因此,我們欣賞他的人物畫,總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感動繚繞心頭。
陽光草原/227cm×123cm/2016年
換班/180cm×96cm/2015年
苗鄉姐妹/136cm×68cm/2015年
幸福塔吉克/68cm×68cm/2015年
來源︱中國畫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