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筆方法講解:
中鋒用筆是指筆鋒即筆尖從線條的中間劃過,筆桿要垂直于紙面,筆桿傾斜就是逆鋒。用筆主要是起筆、行筆、收筆。在用筆中,要屏住呼吸,氣息通過身體、肩部、肘、腕、手貫注與筆尖中,這樣用筆才會有力,線條才能更具有表現力,才會有線條的起伏變化,在用筆過程中,氣息要平穩,用筆速度不能過快或者過慢,注意力要集中,用筆的力度決定線條的粗細變化,行筆過程中要速度均勻,不能突然很粗突然很細,不要呆板,提筆時不能以過快的速度撩起,運筆時要點點用力,行筆過程中要積點成線,如同屋漏痕,用筆要扎實。
“骨法用筆”是謝赫六法中對于線條的審美要求,線條的表現要具有力量感,線條要具有精神性,立體感,線條要潤澤飽滿。毛筆的運用重要的一點就是書法的訓練。書法對于線條的表現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國畫欣賞:
易從網名人堂畫家藍健康《和諧有余》(作品選自:易從網)
用墨方法講解:
中國畫自古以來就一直強調筆墨的運用,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在工筆人物畫的寫生與創作過程中,墨線的表現是基礎,墨的使用要適當,墨色太淺容易被顏色覆蓋,墨色太深色彩與墨線無法結合,使畫面變得生硬,墨色要根據皮膚、須發、服飾來進行濃、淡、干、濕的表現。工筆畫勾線的墨色要求是要用油煙墨塊來進行表現。
國畫欣賞:
畫家藍健康百花獎金獎作品《晨曦》(作品選自:易從網)
工筆畫用紙的選擇:
工筆畫用熟宣紙或是熟絹,是生宣紙或生絹經過一定比例的膠礬水刷制而成。其性能是不滲水。
熟宣紙當前有不少品種,如清水書畫 宣、冰雪宣、書畫箋、蟬翼箋、云母箋等。以上熟宣紙中有薄有厚,膠礬水有濃有淡。一般來說薄者適合畫淡彩,厚者適合畫重彩。以蟬翼箋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灑金箋以及各種染色紙都可以用來畫工筆。絹以純絲織制品,分圓絲、扁絲兩種。圓絲絹又稱“原絲絹”,在古代繪畫中常用。常用的是扁絲絹,是在絹織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絹絲呈扁形,以減少絹絲之間的空隙,使絹刷上膠礬水之后不易漏礬。這種絹有白色和仿舊色等幾種。
因為熟紙或熟絹不易改動,所以畫工筆畫一般先在圖畫紙上畫好素描稿,然后拷貝到熟宣紙或絹上畫正稿。
國畫欣賞:
易從網名人堂畫家藍健康《雙牛圖》(作品選自:易從網)
在畫工筆畫的過程中的“漏礬”
由于熟紙或熟絹是用膠礬水多次刷制而成,所以在繪畫過程中隨著多次的渲染或是用水過多,膠礬會走失而造成漏礬。漏礬之后會滲水,顏色上不均勻,一塊深一塊淺影響畫面效果。古人所講“三礬九染”是很有道理的,要學會自己配制膠礬水,每上幾遍顏色就上一遍膠礬水,既可以固定顏色,又可以防止漏礬。
一件經典作品的產生,揭示了一種美感的方式。生活中很多現象,我們經常疏忽,或者有點感觸,但很快就忘卻了。一件藝術作品,是將疏忽與遺忘的美感加以揭示,加以凝固,然后我們在這些作品的引導下,來發現我們生活中的美的因素。我們從不同的藝術家的不同作品中,可以得出:“美不在于存在,而在于發現,在于揭示”。然而我們在學習中,往往被一種“體系”所限制。被一種“方法”所束縛,阻礙了我們對于現實生活的感受力。把畫中的界限打破,來豐富我們的感悟性,拓寬我們的視野。把畫種的界限打破,使我們對一件經典的藝術品,形成自己的判斷,從而啟發自己的藝術創作,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