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生在貧寒之家的花鳥畫家,幼年喪父,憑借自己頑強意志終于登上嶺南畫壇!
他是“嶺南畫派”的杰出代表。花鳥、走獸,山水無所不畫,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享譽海內外。對其地位的評價,徐悲鴻更直言:“中國花鳥畫第一人,當無出其右。”
而他在藝術造詣上,不限于繪畫,在書法、詩文方面他也都有很深的造詣,堪稱詩書畫三絕。卻自比寒蟬,在藝術之路上,謙卑又努力,終成一代大家。
他就是嶺南畫派第二代畫家趙少昂,一個出生在貧寒之家的花鳥畫家,早年喪父,孤兒寡母的日子過得凄涼,全靠母親在外掙錢謀生,供趙少昂在私塾求學。
小小年齡就面臨人間心酸,這也使得他堅強而獨立,年少時就以做工謀生,業余堅持自學繪畫。
16歲因為繪畫造詣高超深得高奇峰賞識,收他為徒,成為了著名的“天風七子”之一,而后更被譽為高奇峰的最佳傳人。
他先后在日本留學,學習日本繪畫,這也是嶺南畫派的傳統,從日本等西洋畫中求的繪畫選元素,有融入中國傳統繪畫精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繪畫之風。
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回到國內,并且在重慶舉辦個展時以支援戰爭,徐悲鴻先生就特意撰文推介,其中寫道:“其卓絕之藝,敦厚之性,所至并為人堅留不行。其畫可愛,其品尤可慕也。余嘗贈以詩曰'畫派南天有繼人,趙君花鳥實傳神;秋風塞上老騎客,漫爛春光艷羨深’”。
1948年他移居香港,此后又游歷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地舉辦畫展數十次,在世界各個大學都有講座,1977年被臺北中華學士院聘為博士,其在海外的地位要高于在國內,畢竟他也是經常在國外,在國內市場上也很少出現。
他很喜歡知了,也就是蟬,也經常畫蟬,并寫蟬入詩。還給他的畫室名取為“蟬焉室”,對于蟬古人就說這種動物象征著高尚品行,象征著君子。
我們都知道嶺南畫派自“二居”(居廉居巢)以撞水撞粉法創新了花鳥畫以來,經過“二高一陳”的努力發展,為嶺南畫派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嶺南畫派的花鳥畫到了趙少昂靈動的畫筆下,東西方觀眾均為之傾倒,在寫意與寫實之間、雅與俗之間精巧地取得一種超越國界而廣受歡迎的平衡,達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境界,達到了雅俗共賞的高峰。
趙少昂繪畫當中主要以花鳥畫為最精,尤其是他后期的花鳥畫,他所追求的生機靈動、逼肖傳神,已經在他筆下的自然景物中展露無遺。
有如此成就,得益于他深入到大自然中的不斷觀察,他筆下的花鳥魚蟲不是工筆畫那樣筆筆精謹,須眉畢現,徐悲鴻曾說:“其卓絕之藝,敦厚之性,所至并為人堅留不行。其畫可愛,其品尤可慕也,又給胡適寫信說:“趙君花鳥為中國現代第一人,當世罕出其右者。”
這個來自于廣東的年輕人在繪畫道路上前期主要靠自學,16歲得到高奇峰賞識收起為徒,從此進入一個大的平臺發展,這樣的環境下,逐漸成就了他以后在畫壇上的地位。
在水墨畫中,他大膽地借鑒了日本傳統繪畫和西方的繪畫技巧,結合自己的繪畫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面貌,又和嶺南畫派有區別。
幼年喪父,一個出身在貧寒之家的花鳥畫大師,最后終于憑借自己的努力登上了中國畫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