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日落時分的景色是非常好看的,比如落日余暉總是能夠給我們畫卷般的感覺,但是想要將這樣的美景記錄下來,那么就需要我們做些什么?
無論做什么事,事前做好計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拍攝日落的時候,提前做好準備,我們也能夠比較容易拍出大片。一般來說我們需要選擇好拍攝地點,并且在日落前至少三十分鐘左右到達拍攝點,因為正常的日落時間會持續大約30-45分鐘,我們需要時間去尋找最合適的角度和位置,再進行拍攝。
如果想要拍攝到好看的日落景色,那么有一個好的構圖就顯得非常地重要,雖然說日落的景色已經足夠好看,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留意到對焦點的所在,其實我們不妨在日落的畫面里增加一些東西做襯托,這樣一來,能夠讓照片更有美感。
適當的前景可以令攝影者拍攝日落時更合構圖比例,令讀者更易產生共鳴,也可塑造出立體的感覺,呈現于讀者眼前。但由于日落跟前景產生強烈的對比,于是前景便悉數變成剪影。通常剪影可以是任個東西,不過一個富創意的攝影者當然要選擇一些富有特色或可令整體構圖更全神的東西放進鏡頭裡:例如是你身邊的一位好朋友、一棵樹、旁邊古舊的屋頂、或是簡單到在你前面的一棵大石,也可成為你的模特兒,重點是要謹記一些簡單的攝影法則如黃金構圖等,還記謹要保持畫面平衡。
究竟配合短焦距拍攝全景日落、還是以長焦配合近距拍攝日落較為適合呢?這其實這全是個人的喜好。但是我覺得,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兩者都要。用短焦拍攝全景時,我們可以盡量將整個眼前的畫面、也包括整體氣氛收錄于照片中。拍攝時最理想是可以找大物件放于鏡頭前作為前景﹝例如海或湖,它們可以反射太陽的橙黃色調﹞。另外,由于手持的是廣角鏡,拍攝時需要確定沒有一些非必要的東西放進畫框內。至于利用長鏡作近攝時,必需要小心選擇前景物,因為前景物會阻播畫框內相對大的范圍;如果選擇利用模特兒的話,則需留意模特兒的手部、腳部和頭部放置的位置等。
選擇天氣時,和我們平時理解的有些不同,天朗氣清的日子反而不適合拍攝日落。反而有些浮云更能在構圖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為照片增加感染力有著巨大的功勞!而且云層可以幫助構圖、制造不同的層次,還可以營造陽光透過云層空隙射進地面的光束效果。當下次當遇見有云層的日落時,不妨拿起相機留意變化,自然會拍得更多奇妙的日落美景。
其實有很多非專業的方式進行日落拍攝,不過必須要將相機調至點測光模式,先將相機對準日落陽光(或是天空最光的一個部分),再將EV值減1、1/2至2進行測光,然后用曝光鎖鎖定曝光資料,然后再重新構圖、按下快門完成整個拍攝動作。
第二個方法就是利用點測光移至陽光的邊緣位置。通常太陽在這時仍然是顯現白色或金黃的色調。對準太陽的橙色邊緣后,再按曝光鎖鎖定、然后再重新構圖及按下快門,一幅美景被攝入鏡頭內。
其實拍攝日落的技巧有很多,今天就和大家先分享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