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金酒……一串響亮而洋氣名字,你可能都有耳聞,但不一定都喝過。
我喝過山崎日本威士忌,128一杯,第一口入口我就想吐了,但礙于面子,我默默的對旁邊的人說了一句:哇哦~果香撲鼻,好酒!好酒!
“來一杯單一麥芽的威士忌,加冰?!?/p>
這種話出現的時候,你自以為自己很有逼格,但實際上,宛如你在星巴克對服務員說來一杯拿鐵不要糖。然后服務員臉上生拉硬扯出一個微笑,說:拿鐵是無糖的,親。
親?其實,心理上是一樣的,現代年輕人追求低糖生活,如同我們喝洋酒的心態一樣,是一種逼格與氣質的外露。我說老板我要伏特加,就不如說,老板來一杯vodka。
我們所理解的喝洋酒是一種排面,是一種性感,是一種夜生活里必須擁有的狂歡。我想這一切都源于我們在影視劇中的接受到的信息。
我有一個朋友看英劇《浴血黑幫》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煙量加大,并且從該劇中悟出了一個道理,喝威士忌的是有身份的人,喝啤酒的人都是凡人。
在996的今天,居酒屋在國內發展迅猛,00后準備跨入space等夜店,而90后奔三的老家伙們,就會深夜在清吧里輾轉反側,酒是靈魂的止疼片。
你可能在酒吧里點上一杯“長島冰茶”“血腥瑪麗”,或者是你失戀了郁悶了來了一組one shot的墨西哥靈魂龍舌蘭,然后調酒師告訴你,在虎口上撒點鹽,再整點檸檬片,讓失戀的味道更酸一點,或者說這些,都是你自找的“咸的”。
蘇格蘭有威士忌,俄羅斯有伏特加,法國有葡萄酒,我們有茅臺五糧液。
對于國人來說,我們知道茅臺不錯,但是天天喝?打擾了。
對于外國精神小伙來說,也打擾了。
中國的年輕人開始喝尊尼獲加、絕對伏特加與勃艮第的紅酒時,外國精神小伙幾乎都還沒有碰過茅臺。
這兩年,中國白酒們都變聰明了,努力向外使勁。比如茅臺、五糧液、汾酒、江小白都參加各種調酒大賽。
喝酒的人都知道,雞尾酒是舶來品,雞尾酒是最能把酒變得如飲料一般順口的天才發明。雞尾酒帶著巨大的魔力,它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走向微醺,然后在一個瞬間跨向斷片,不帶有一絲猶豫。
你倒在哪里睡在哪里,明天又在哪里,取決于你的朋友夠不夠朋友。
之前我們有個局,那種生日趴體肯定是要喝喝洋酒的,有個朋友深知國內洋酒市場之混亂,為了進場后不尷尬直接嗨,在便利店自己先吹了一瓶江小白,進來之后果然再沒人碰到過那個麥克風。
威士忌之外,國人最了解的另一個大類,就是伏特加。我對于伏特加的認識,直接關聯詞語是“戰斗民族”。
俄羅斯醉漢在路邊倒下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戰斗后倒下,其二是,太冷了,喝了點,于是倒下。在這種場景描述下,我一直認為伏特加就是一種高度白酒,起碼超越了民族品牌的上線,60度。
喝伏特加的人都很野,外國人也會玩那種黑暗料理。
很好奇,伏特加到底是怎樣的口感?這個酒看起來和白酒真的沒有差別。但其實,比如說最會玩推廣的絕對伏特加,也就只有40度。
伏特加為什么能越來越火?
有網友自爆過:“兩個人在家時,看著電影,不需要沒完沒了的干啤酒,只需要一點點,便能夠迅速面紅耳赤,做該做的事。”
但這應該不是核心原因,伏特加不僅僅是看起來十分純凈,看起來像水,喝起來也真的像在喝水!酒體單一純凈,并且最大特征,便宜。
你肯定在超市見過這個SKYY這個牌子深藍伏特加的酒瓶子看起來很酷炫吧,實際上才45塊錢一瓶!!!!
最會玩營銷的,絕對伏特加,均價不超過100,而且是700ML。
絕對伏特加很厲害的,原本最初都被認為是個二流產品,尤其是矮胖的瓶身還被詬病,倒酒很容易撒出來。后來,因為他們機智滴與藝術家來了曠日持久的印象輸出之后,絕對伏特加那種矮胖的瓶身一下被大眾接受了。
為什么喝伏特加?
對于妹子來說,伏特加也是很體貼的,出了各種果味伏特加。伏特加本身也因為酒體干凈,可以兌很多飲料來喝。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江小白,從雪碧加江小白叫情人的眼淚開始,我就發覺這個酒其實和伏特加很像,而且這個雪碧味的江小白也挺容易讓人面紅耳赤的。
后來身邊有妹子說,很喜歡喝江小白的水蜜桃味酒,配上一大盆水果的四季如春的喝法看起來還是一種另類養生,這種百搭的感覺實在是深入到了年輕人的心里。
江小白也能調酒,江小白也40度,單喝的話,我覺得江小白喝起來比伏特加略勝一籌。
但可能因為我是國人,我身邊有幾個外國朋友挺接受江小白的,可能因為酒體比較干凈這個共同點。
比如我家里長輩喝江小白就覺得寡淡如水,我朋友卻在不喝啤酒的時候都只喝江小白。
有這樣一個現象,當使用漢語的人看到外文包裝的產品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喜歡,一種撲面而來的高級感。
但其實呢,伏特加并沒有很高級,戰斗民族如果沒有那份魚子醬的話,我覺得他們喝伏特加下腌咸菜的樣子,和家里的二舅三叔喝白酒下花生米的感覺沒差別。
如果你討厭白酒又辣又苦,討厭啤酒那種又脹又苦,討厭紅酒那種又澀又苦,直到你遇見伏特加……它可能會成為你一生所愛,也可能讓你從此戒酒。
有一說一,舌頭馴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別人喝不慣的東西不代表是不好的。比如大部分外國人不喜歡中國白酒,年輕人開始能夠接受洋酒也經歷了漫長的文化熏陶,決不崇洋媚外。
在Livehouse的新潮流里,如果你完全融入了這里,那你也會毫不猶豫接過瓶子開始喝。不用喝太多,你可以隨時傳給身邊的人。
歸根到底,喝什么東西能代表什么呢?我覺得什么都代表不了。正如東北民間俚語所言:擼的不是串,是故事,喝的不是酒,是心情。
對比中國白酒來說,發展路徑上最大的困擾就是咱們還不夠自信,企業也沒有做好文化。江小白是沖了,但是詬病也不少,江小白們應該學學絕對伏特加。我們要改變的是,心目中的刻板印象,白酒是屬于老舅們的,洋酒喝的是品味,啤酒是聚會,香檳是party,白酒變成年齡了,多悲??!
人人都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最重要的是要有民族自信,咱們再接再厲,給我沖沖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