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拍一部創業史這種大事,要么講不完,挑出一段最困難時期一個勁地拍有多不容易;要么講不細,拍的跟紀錄片似的。這也是有人擔心陳可辛會把這片拍爛的原因,既期待著,又怕越期望越失望。首先《中國合伙人》算是完整且比較細致的,創業前的艱苦成功后的問題都有所照顧。不過仍然有人對這部電影很失望,認為這部電影結構散亂,重心游離,主題薄弱,價值觀扭曲,宣揚盜版,金錢至上,濫用音樂,再現新東方創業史,模仿《社交網絡》等等等等。這些聲音就像一支支箭,不是射歪了就是沒射進去。
關于再現新東方一事,沒什么不好的,俞敏洪和新東方本身就很有看頭,把這么一個有故事的事情和人物拍成電影那又如何,你看你的電影糾結陳可辛做不做廣告干嘛,是沒給你做廣告你嫉妒?還有模仿《社交網絡》,這沒錯,《社交網絡》是創業電影中相當經典的一部電影,但那畢竟是美國的,國產電影翻拍能翻拍到這個境界已經很不錯了,再說也不是所有看過《中國合伙人》的人都看過《社交網絡》。
關于音樂,這沒啥可說的,哪部電影不用插曲,況且用的也沒問題,歌曲的節奏和內容與當時的事件鏡頭也相配。《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海闊天空》《光陰的故事》都是能夠喚起一代人的經典歌曲,甚至在下一代中這些歌曲依然受追捧。
關于主題,其實也都看到了,這就是一部說事的電影,沒那么文藝。陳可辛知道觀眾看完之后不愿意動腦子,當時看爽了就行,沒賦予那么多意義,頂多就是用一些八十年代膾炙人口的歌來喚醒一代人的回憶,說白了還是拉攏觀眾用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不是一部好電影,不要小看說事,說事也有說不清楚的,也有說不仔細的。三個人的創業史,從青年到而立之年,從中國到美國,從和諧到矛盾,這些都要在兩小時的電影里展現出來。《中國合伙人》完成了這個基本任務,不容易。看國產電影,要求不能放太高,畢竟像姜文《讓子彈飛》那樣的商業片與藝術片的結合是鳳毛麟角。《中國合伙人》,規規矩矩,不裝文藝,自己就一大俗片,套路也不求多新鮮多與眾不同,就翻拍人家新東方,友情愛情也都有,也能讓觀眾們看明白,最后還能讓觀眾給他鼓掌,這就夠了。
關于價值觀,這是主要要說的。如果說上述內容除了扯淡就是狡辯,那么《中國合伙人》所傳達出來的為人處事的思想以及它本身的價值觀,則是這部電影真正能夠吸引人能夠引起共鳴的地方。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國式電影,實現的也是現實的中國式夢想,所以這才會被很多高尚清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眾多文藝書生人士說成一部爛片,too young,too simple.的確,里面一些東西不夠那么正能量,可能有些人看了不順眼,但這就是中國社會到中國民族的一個現象,一個真實的自己不愿意去承認去面對的一個現象。為什么那么多人覺得看完這部電影之后很爽?說俗了叫土鱉的逆襲,說雅了叫為夢想奮斗,總之離不開倆字——復仇。沒錯就是復仇,也可以說是報復,意思就是說我從這個地方跌倒了我必須從這里爬起來,而且等我有能力了我還得回來把當年絆倒我的地方給鏟平了,就像是平常被別人當奴隸欺壓然后在某一天自己翻身把歌唱一樣,這讓更多作為一種弱勢群體的觀眾看了能不爽?你可以叫他們沒見過世面,也可以說是小人得志,可現實就是這樣,《中國合伙人》拍的就是這樣。
最直接的,王陽,跟成東青賺了第一筆錢之后,拿起錢就仍著玩,仍的一個痛快,我們看著更痛快。之前他們沒錢,他們為了賺錢成了錢的奴隸,每天講12節課從早晨講到半夜,很累,累到現在做這些到底是為什么都不知道。最后錢來了,王陽那意思就是,老子被你們折磨夠了,現在老子不稀罕你們了,滾吧,于是就有“我自撒錢向天笑”的霸氣場景。而隨后緊跟著在眾小姐懷中的《海闊天空》恰到好處,”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具體怎么個不羈法,不羈到什么程度?王陽說的很明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憑什么就像普希金說的那樣當生活的孫子,老子就要欺騙回生活。
王陽報復了錢和生活,成東青雖然是個土鱉,沒王陽看的這么開玩的這么瘋,但他的潛意識里同樣有這種意識,他先報復的是女神。 為了得到蘇梅,成東青可謂是受盡磨難,從爬電線桿子到威脅跳湖,蘇梅是寧死不屈。結果成東青終于等到了”敵疲我打“的最佳戰略時機,趁著蘇梅肺結核,成東青萌發了作為男人尤其是作為一個受壓迫的男人那股最原始的沖動,二話不說霸王硬上弓,曾經的女神就這么被迫屈服了。
成東青完了是孟曉駿,孟曉駿,家境優越,堂堂燕京大學高材生,居然跑去美國一實驗室喂小白鼠,而且悲慘的是就連喂小白鼠這份工作最后都被同學給擠掉了,然后淪落到餐館里連小費都沒資格拿的雜工,還不如服務生,悲慘世界就是這么寫的。然后呢?孟曉駿以一種成功人士的姿態再回美國跟EES談判,期間就去他打工的那家餐館吃飯,你看,當年是你給我零錢,現在你還在這里做服務員,我已經是大老板了,多有成就感。最后更是揚眉吐氣,你一個喂小白鼠的實驗室不是一句話就突然炒了我魷魚么,現在這實驗室不但是我的而且以我的名字來命名,這種統治級的報復讓孟曉駿找到了勾踐的感覺,那是帝王般的感覺。
從金錢,到女人,再到生活,他們三個人都挨個報復個遍,但還有個終極敵人需要他們去征服,那就是美國。從大學開始,孟曉駿就說那時候每個人最想去的地方是美國,美國是當代中國人的夢想。可是美國是怎么對待他們的呢?王陽為了美國妞放棄了簽證,但那美國妞隨手把王陽甩了;成東青渴望去美國,但無論他多么真誠多么努力,總是拿不到簽證;至于孟曉駿,雖然去了美國,但在美國的下場也都看到了,慘不忍睹。這復仇三人組會服氣嗎?不服。怎么辦?對,報復美國。你不讓我們去美國,我們就辦英語培訓班,我們就去培養一大批中國學生去美國;我在美國你歧視我,那我就啟動上市,當我們仨不再是教書匠而是成為全球最龐大教育產業股的代表時,你美國就會真正的尊重我們。成東青最后也直言,公司上市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看到了比他更優秀遠比他自己更應該成功的孟曉駿來到美國之后這個”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游的最棒的在這里沉下去了“,成東青也認識到了,這里從來就不是一個公平的戰場,”我要用我的方式幫他贏回尊嚴“,成東青在這一刻土鱉變英雄。
這種逆襲勵志的劇情每個人都會喜歡,還沒成功的人把他看成精神食糧作為明天奮斗的動力,已經成功的人看成自己的回想昨天的自己,不同的人總能在這不影片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包括里面的盜版,雖然這是個錯事,但結果更重要,他們反而利用這件事成為成功路上的一塊跳板,在版權上他們輸了,但在商業上他們完勝,而且是反敗為勝,勝的漂亮。還有就是關于矛盾,跟自己的朋友合伙開公司在以后避免不了關于感情跟利益之間的沖突,雖然這種現象在中國很普遍也很獨特,但很少有人去把它擺到桌面上來說,總覺得這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一方面中國人看重朋友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也需要錢,當這兩者之間發生沖突后,每個合伙人選擇的結果也是不同的,電影中只是其中之一,也比較真實到位。就是先是為了利益放下了感情,然后又因為感情和共同的敵人讓他們相聚,這是很合理的處理手段,陳可辛做的很好。更重要的是他把別人不愿意說的中國獨有的現象搬到了熒屏上來,而且事件的起因過程包括最后的解決都合乎邏輯,沒毛病。如果有人覺得把這事公開來說顯得太俗氣,那你還是全當我們都有毛病吧。
我們的確很俗,我們不適合高雅,我們都渴望復仇的快感并為之努力。雖然往小了說這叫土鱉往大了說這叫劣根性,但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中國。“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跟著唱了么?跟著做了么?
——201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