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北京的山名
北京的山,在北京城內的,都是人工培土筑成,例如北海公園的白塔山,故宮后面的景山等。它的海拔高度也不過七、八十米。要說北京的山,還是說環抱北京城的連綿不斷的群山最為壯觀。峰巒迭障,千姿百態,是絕好的自然風光,京都的屏障。
   北京最高和最美的山
   北京的山是由不同的山脈組成的,山地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二。北京西山,屬于太行山余脈,南起拒馬河,北至關溝。京北的軍都山,屬于燕山山脈,山勢沿東西伸展,從昌平伸展到延慶、密云、懷柔、順義、平谷。
   北京的山,高低錯落不平。據統計海拔在五百米以上的山,有一百六十多座。其中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有九十多座,海拔在兩千米以上的有兩座。北京最高的山是靈山,為海拔兩千三百零三米。靈山高度比泰山高度還高。人們為觀日出要去山東泰山,其實登靈山觀日出,有和泰山同等的韻味。
   北京最美麗的山是百花山。百花山海拔一千九百九十一米,位于門頭溝與房山縣交界處,距北京城一百公里,有公路可通山頂。是新開辟的一個游覽勝地。百花山山坡陡峻,巖石挺拔,植被良好,動物、植物種類繁多。夏季山上鮮花遍地開放,綠草如茵,色彩斑斕,山丹花、野丁香、映山紅等數百種野花爭香斗艷,猶如花的海洋。當北京城內進入夏天的時候,在百花山依然是春意正濃。一簇簇淡粉色的杏花、濃粉色的桃花,點綴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分外淡雅、妖嬈。百花山上遍地生長著莎草,像天公為人類鋪設的一層地毯。在草叢中間,生長著另一種野生植物——黃花菜,每當金針狀的黃花盛開的時候,便給綠色的草坪上增添了無限的美姿。百花山上除了各式各樣的花以外,還有樺樹、松樹、雪杉組成的大片林區。素有森林公園之稱。在這個公園里還有許多靈禽異獸,他們是受國家保護的,不許人們捕捉。在這個鳥語花香的世界里,可以任人游覽觀光。
   離北京城最近的山是石景山、八大處、香山、玉泉山。香山名勝頗多,鬼見愁高峻難攀,而人們以登上鬼見愁為樂,香山的紅葉,更為吸引游人。香山以杏樹滿山,十里飄香而得名。
   在最近評選出的新北京十六景當中,有八景是在山區中。香山以香爐山高峻享名。北京人的故鄉在龍骨山。明十三陵坐落在天壽山。頤和園在萬壽山,萬壽山從前叫甕山,相傳是古人在此曾挖取玉甕而得名。乾隆皇帝為了為其母祝壽才將甕山易名為萬壽山。十渡在房山老鴰嶺下,龍慶峽、八達嶺長城和慕田峪長城在軍都山。
   北京的山,是物產豐富的山。門頭溝山上盛產煤炭可供應北京人燒水、做飯、取暖,房山的漢白玉,當初筑起了紫禁城宮殿,如今建設首都,水泥、石料也多來自房山。良鄉栗子、密云小棗是北京山區的特產,中外弛名。平谷、懷柔的花生、柿子、核桃等特產,當初因為交通不便,很多是運不出山的,如今不同了,這些土特產可以源源運往北京,并遠銷國內外。
   北京的山,是地球運動的結果,據專家考察認為,北京這塊地盤在若干億年以前,是一片海,后來大海底部地殼突起,并逐漸形成了山和山前的一片平原。在許多年之前北京曾有過火山,現在雖無活動的火山,但溫泉還有不少。清朝乾隆皇帝在昌平湯山溫泉,建有行宮,他很喜歡洗溫泉浴。《日下舊聞考》載有他寫的好幾首溫泉即事詩。詩云:“溫泉浴罷嬌無力,扶起身邊有念奴”。又云:“濟涼酌暖擬紫府,蒸霞吐霧疑赤城”。當年這些蒸霞吐霧的溫泉是專供帝王享樂的,如今已成為人民的樂園。
   北京的山,還是革命的搖籃,早在1939年年初,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就在北京西山建立了平西革命根據地。成立了黨的地下組織。誕生了平西游擊隊。如今人們游覽妙峰山、靈山、臥佛寺、香山、潭柘寺、石經山、大房山時,也許會想到這里曾是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聯絡站,交通線。當時,延安老解放區急需物資醫藥和人才,便從這里轉移。不少有名的國際朋友也是從這里轉道奔赴邊區的。多少美好的回憶,引起人們對北京山區的留戀。久居市區的人們,不妨走出城去領略一下北京的山,觀賞一下大自然的萬千景象。
   人類的搖籃——龍骨山
   從北京飯店驅車沿筆直的長安街西行,到一個叫做五棵松的地方,汽車司機把方向盤一轉,便向西南方向駛去,跨過著名的盧溝橋,又經千年古跡良鄉塔,大約四十分鐘,便到了北京西山山脈的一個小山峰:龍骨山。公路邊上樹立一個牌子,上寫“周口店”三字,這里就是北京人的故居。在這里有距今五十萬年前的北京老住戶。附近山上有大約四億多年前的石灰巖,由于歷史上地殼變化的原因,地層形成了許多褶曲,又由于石灰巖容易被水溶解、擊穿的原因,而形成了許多巖洞。在離龍骨山不遠的地方有著名的水簾洞、孫臏洞、張良洞、賈島洞等。有的巖洞很大,里邊可容納一千多人,有的巖洞很深,鉆進去走三五天也走不出來。有的山洞內還有水、有魚、有獸、有草。龍骨山還不是西山的最高峰,巖洞也不是最大的。而是一個海拔二百米的小山,龍骨山上的巖洞最長的一百四十米,最寬的地方,四十米。然而這里在半個世紀以來卻發現了震驚世界的奇跡。
   北京西山出產石料。光緒《順天府志》說:“黃龍山下前產青白石,后產白玉石。小者數丈,大者數十丈,宮殿營建多采于此。”紫禁城宮殿的基礎臺階,天安門金水橋的白玉石欄桿就采集于此山。龍骨山上雖不產白玉石,但產大青石,可以用來燒制水泥和白灰。琉璃河水泥廠的灰料就以此為源。以前人們就在這里采石,有時在采石過程中還能發現哺乳動物化石,當地人把它叫做龍骨。龍骨是一味有名的中藥。本世紀二十年代瑞典地質學家安特到這里調查地質,在工人的配合下對“龍骨山”的地質提出了新的見解,他認為這里是一個文化寶庫。中國考古學家從1921年開始就在這里試驗性發掘,他們很幸運,不僅采集到一些動物化石,還發現了兩顆人牙。那時生活在50萬年以前的人類化石世界上只有1891年在印度尼西亞找到的爪哇人。
   從1927年就在這里開始了正規的發掘。斐文中先生和他的助手們,1929年12月2日在龍骨山的巖洞里發掘出了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據說那天下午四點多鐘,太陽已經西沉,洞里特別暗,而且往下越來越窄,人們只好借助蠟燭的微光發掘,此時此刻,大家盼望已久的“北京人”頭蓋骨被發現了,斐先生當即喊道“人頭?”伙伴們圍攏過來看個究竟。頭蓋骨原來埋在土中,發掘時,雖然由于震動略有損傷,但經過修復,仍保持完整,絲毫也未影響研究。直到1937年,連續十年間,他們從洞穴中挖出26000多立方米的堆積物,從中先后掘出頭蓋骨五具,頭部殘片二十一塊,下領骨十二塊,牙齒一百余顆,肢骨十二件。但是,這些珍貴標本,在后來的戰亂中失蹤了。最后人們看到這些標本是1941年,那是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美國人辦的協和醫院里。據說后來又轉移到東交民巷的美國駐華大使館里。以后,就下落不明了。
   北京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撥出專款,調配專人重新恢復了發掘工作,又發現了“北京人”的五個牙齒,一塊上臂骨,一塊小腿骨和一個牙床。還發現了大批的各種野獸化石和石器。連同抗戰前發現的化石都計算在內,大約包括四十多個人的骨骼。頭蓋骨五個,頭蓋骨碎片九塊,顏面骨六塊,下牙床骨十五個,牙齒一百五十二個,還有一些破碎的肢骨。
   登上龍骨山,目睹“北京人”居住過的洞穴,再到這里的陳列館,看那些沉睡了幾十萬年而被發掘出來的標本。也是一種享受。
   陳列館的遺物證明,“北京人”的生活是十分艱苦的。為了生存,他們在山上采集植物的果實、根,獵取野獸充饑。有的野獸很兇猛,還得同它們進行斗爭。北京人的洞穴內有許多鬣狗屎,專家們認為鬣狗和北京人可能交替居住于此,每當鬣狗來了,就得經過一翻激烈的搏斗。鬣狗也并不是好惹的,它的咬力非常強,連牛骨也能咬碎,但最后還是“北京人”得勝了。他們打死鬣狗,吃了鬣狗的肉,還把鬣狗的骨頭用石頭敲打成為盛水的容器。在灰燼中發現了很多被火燒成的各種顏色的鼠類骨骼。這說明北京人,不僅吃野牛、巨獸,也吃老鼠。但多數用來充饑的還是海豬、鹿、駱駝等。
   北京人是很聰明的。他們的大腦大約相當于現代人的三分之二,他們可以站立和奔跑,用以打擊野獸,他們把石頭磨成石刀,削砍樹木。他們手持木棒和石頭,穿林過澗,跟蹤獸跡,本領高強,可稱是好的獵戶。他們用火燒烤獸肉,烤熟了吃,他們發現熟肉比生肉香美。他們用火取暖、照亮,還用火驅逐野獸,還會管好火源,保護火種,既不能使火熄滅,也不使它蔓延成災。有一處灰燼堆高達40米,大約是二十萬年到五十萬年的堆積物。人類用火,是人類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北京人用火遺跡的發現,是已知的世界上人類用火歷史最早的證據。
   鮮為人知的火焰山
   北京城外,還有一座山叫火焰山,知者很少,即使是老北京,身臨其境者也不多。
   火焰山在京西一百余里處,海拔一千米。大約在二百萬年以前,此處曾發生火山爆發,冒出強烈的火焰,使這里的巖石都熔化成漿,火焰山因此而得名。
   火焰山產石料,最有名的是花岡巖,石質堅硬,是作房屋基石的好材料。這里還出產石灰和煤炭。早年明清皇宮還常派官員來這里選購建筑材料和取暖用煤。只是那時山區交通不便,運輸頗為困難。
   火焰山上出產火石。古時沒有火柴,當地百姓用火石與一塊叫做火鐮的鐵片撞擊,引燃火絨,繼而點燃火種,取暖、照明、燒水、煮飯。
   火焰山下有泉,其水甚清。山峰高峻,溪水長流,溪旁古柏參天,野花遍地,景色秀麗。火焰山上有賈島峪,相傳還有石室,為唐代詩人賈島居處。《房山縣志》稱:“火焰上,在城西三十里,雙峰高峻。北倚長溝峪,南俯長流水,西起蔡樹鞍,東臨賈島峪。山南產煤亦富。其脈東南,又分二支。一支曰黃山,一支日金山。有金山院,有池,四時不竭,號曰金山香水”為房山八景之一。
   火焰山的居民,就地取材建設自己的住宅,他們用石頭砌筑墻壁,屋頂也是石頭板鋪成的,比石棉瓦還要平整耐火。
   北京的火焰山,現在已經是有其名無其實了。因為山區的氣溫通常比市內低3—4℃,夏天成了避暑勝地,春天也姍姍來遲。然而那滿山的綠草紅花卻生機盎然,催人奮起。
   北京也有一座老山
   提起老山,人們就不禁想到老山前線,老山英雄,老山蘭,老山的貓耳洞,老山的炮火硝煙。然而您可曾知道,在北京西郊也有一座老山。
   北京的老山是燕山山脈的一個山峰。其位置在石景山區,古城往北約5華里處,今田村路,早年此處是荒山野嶺,很少有人來往,門頭溝人向北京送煤,北京人去妙峰山敬香,往往要路過這里。老舍先生小說《駱駝樣子》中樣子被抓了兵,逃跑時,也曾路經此處。
   建國后,這一帶沿山坡鋪設了公路,建起了一幢幢的房屋,成了近郊的城市布局,使如今登上老山的人們,大有身在老山不見山的感覺。
   老山有三處有名的公共場所,一是石景山游樂場,二是老山摩托車場,三是老山自行車訓練場。
   在我國著名的摩托車訓練基地老山,一座乳白色的盤型建筑拔地而起。這就是剛剛建成的第十一屆亞運會自行車訓練場。
   老山自行車訓練場是亞運會自行車賽前訓練的唯一場所,它的建成還為我國提供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自行車訓練基地。這個訓練場占地15984平方米,建筑面積2800平方米,跑道周長250米,最大坡度39度,最小坡度10度,可同時容納12輛自行車訓練。
   北京老山的巖石,多為紅色,如同被火燒過了一般,老山上的元寶楓、火炬樹、柿子樹、紅果樹到了秋天,火紅一片,不亞于香山上的紅葉,然而香山上的黃櫨樹,霜葉紅于二月花,可是移植到老山來,到了秋天葉子卻不變紅,科學家認為這與海拔高度有關。
   圖樣山曾經有山
   在今西安門內大街光明胡同附近,有一條小巷,名叫圖樣山。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此處確實是一座山。當時稱作兔兒山,又稱小山子、小蓬萊。
   據史書記載,明清時,帝王重九登高,或幸萬歲山(景山),或幸兔兒山。兔兒山高五十丈,東西延緣而升,皆疊怪石,間植樹木,山上有旋磨臺,鑒戒亭,清虛殿,還有飛龍噴泉。在《金鰲退食筆記》中,記載有兔兒山的景觀:“兔兒山在瀛臺之西,……俯瞰都城,歷歷可見。”既然登其山可以俯瞰都城,可見其山之高。在清康熙二十一年繪制的《皇城宮殿衙署圖》,在西安門內標有兔兒山的位置。
   清代末年,在經營三海的過程中,由于對兔兒山的維護有所忽略,逐漸被荒廢了。在近年出版的北京地圖上,僅有“圖樣山”的地名,而不見兔兒山之所在了。
   佛教名山——石經山
   北京西郊有白帶山,因為山上有石佛洞,有石經,后改稱為石經山。有名的云居寺就在石經山上。
   1974年在山西應縣佛宮寺遼代建筑的釋迦木塔中,發現了遼代南京印經院刻印的十二卷《契丹大藏經》的殘本。這是早已失傳的珍本。
   在北京云居寺的一萬四千多塊石刻佛經中,人們發現有一部遼代刻的《契丹大藏經》,十分完整,用漢字書寫,字體工整,行格疏朗,排列整齊,版式統一,校刻甚佳。與應縣木塔中發現的《契丹大藏經》相對照,兩者同出一源。
   公元947年,遼大同元年,太宗耶律德光建國號大遼。遼建國以后大力汲取中原文化,崇信佛教,在當時的京都南京(即今之北京)建設寺廟,修筑佛塔,大力宣傳佛教,刻印佛經。《契丹大藏經》就是在遼代的京城——南京刻印的。應縣木塔和北京天寧寺塔、良鄉昊天塔、云居寺的鎮經塔、戒臺寺的普賢塔等,都是遼代修建的。應縣木塔中發現了遼代南京印經院印在黃紙上的《契丹大藏經》十二卷殘本,云居寺石洞內發現了遼代僧侶刻在石板上的佛經《契丹大藏經》。這說明兩處發現的《契丹大藏經》是出自同一個版本。
   《契丹大藏經》的發現,對于研究遼代歷史、政治、經濟以及佛教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北京的奇石假山
   在北京名勝古跡中,大多數置有假山奇石,北京園林之美就多以石取勝。在這些奇石中,最貴重的品種是太湖石。太湖石產于江蘇太湖,有白色、青黑和微黃三種。太湖石大的高數丈,可以裝飾假山,形狀如劍戟,如峰巒、如屏障,也有的如人、如獸、如禽的。在北京園林中真正以太湖石疊山的只限于皇宮和皇家園林,如紫禁城、中山公園、北海公園、顧和園等。
   北京北海公園,是太湖石最多的地方。這個公園的瓊島,在金代稱為瓊華島。金定都燕京后,先后用了幾十萬名工匠來營建它,島上的太湖石,是1141年派金兵從北宋都城汴京的園林中拆下遷移到這里來的。
   宋朝皇帝徽宗愛石成癖,為搜求湖石,他命石匠攜帶錘鑿工具,潛入湖底采石,用大船運往開封。為了搜羅這些太湖石,皇家在蘇州設置了應奉局,專門指揮采石,載石船只日夜川流不息,每年耗費黃金萬兩。在北海公園瓊島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就是金兵滅宋之后,從宋代的都城拆運到燕京的。這已是八百年前的事了。
   北海公園快雪堂有一塊大的太湖石,高約五米,重約百噸,遠看近看都很象升起在天空中的白云。清朝乾隆皇帝,喜歡這塊太湖石,在上面題了兩個字叫“云起”。據說這塊太湖石,是北京最精美的。
   紫禁城御花園,有一座疊石假山,叫作堆秀。筑于明萬歷年間,倚墻疊山,是當年皇宮中最高的石山,是供皇帝、皇后、妃嬪登高觀景用的。這座假山的選石甚奇,筑造甚精,山上太湖石奇形異狀,有自然形成的十二個石獸,即十二屬相,形象生動,千姿百態,妙趣橫生,是大自然的杰作,當時的皇帝、皇后、妃嬪們登上堆秀山,尋找自己屬相的石獸,作為一種雅興。在假山的西面有一堆樣子象公雞的石頭,它雄赳赳、氣昂昂地傲立于怪石之中,當時人說看到雞形石,可以迎來吉利。
   在御花園的御道上,有一塊放置在漢白玉雕架上的怪石,石面上有一個石紋人影,頭戴道巾,身穿紫衫,長袖下垂,雙手拱起,面對前方點點星斗,躬身下拜。不知是誰給它起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名字,叫諸葛亮拜北斗星,其實,它是海灘上自然形成的巨大的“鵝卵石”,與諸葛亮先生毫無關系。自從被人發現,進奉給皇上,它才成了上等珍品。
   在這塊奇石對面,還有一塊海參石和木化石,都是自然形成的。
   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出巡江南,他對江南園林格外有好感。到了晚年,命人為他在宮中興建了一座乾隆花園,這座花園一進門,便是一座太湖石的疊山照壁,院內太湖石假山環列,在蒼松翠柏下面點綴了幾塊秀石,疏疏朗朗,顯得格外清秀、幽靜。石橋小溪,流水翠竹,一派江南景色。
   乾隆愛石頭,還表現在他對禁苑的修建上。頤和園,清初叫清漪園,園內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最有名的一塊,叫青芝岫,放在樂壽堂前的庭院中,這塊大石頭象一座屏風,高四米、寬二米、長八米。下面是一個石座,就象立在當院的一個照壁。山石上雕滿海水花紋,極為典雅。但是它本來的名字叫“敗家石”,為什么叫敗家石呢?原來這塊石頭是明代掌管皇帝車馬的官太仆米萬鐘的遺物。米氏一生愛石成癖,這塊大石采自京西大房山,原想運到他的私家園林海淀勺園,用了四十匹馬,雇了一千多人,經過七天才運出山,又走了五天才到良鄉。米萬鐘為了運這塊大青石,不知道花了多少錢。石頭運到良鄉,他把家財都消耗完了,只好把它丟棄在良鄉郊野路邊。當時人稱它為“敗家石”。一百年以后,乾隆皇帝去西陵祭祖,路過良鄉,發現了這塊奇異的大石頭。他問大臣:為什么這么好的奇石丟在路邊?那大臣回稟皇上說:“這是一塊靈石,是明代米萬鐘發現的,他買了來,往家運,可是這塊靈石認為米家是大材小用,就蹲在這里不走了”。乾隆于是傳下圣旨,叫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點著香火,參拜靈石。下令限期十天把靈石運往清漪園,指定放在樂壽堂院子里。那時樂壽堂的院墻大門都已修好,可是石頭太大,進不了門。乾隆又下令破門而入。據說乾隆的母親為此還曾大發雷霆,說是“既敗米家,又破我門,其石不祥”。乾隆對皇太后說:此石樣子似靈芝,會給皇家增添瑞氣,象征著人壽年豐,江山永固。皇太后這才轉憂為喜,乾隆稱心如意,親筆寫下“青芝岫”三字刻在石上,還留下了“雨留飛瀑月留光”的詩句,這塊石頭如今成了一件珍貴的國寶。
   太湖石產于南方,叫做南太湖石,它不遠千里來到京城,確實不易。北方能不能產太湖石呢?北京房山縣周口店地區,出產一種奇石,稱為北太湖石,它的石質、形體,大體和南太湖石相似,在北京街頭和一些機關單位的庭院里,近年來至少有上百處修筑疊石假山的,所用石料多采于房山,即所謂北太湖石,也有采于昌平的,叫云片石。
   有名氣的石頭,不僅是游客的觀賞之物,而且還有它的文物保護價值哩!自然渾厚的疊石,神似真山,在游覽名勝古跡時,注意精心觀賞假山奇石之妙,應該說是別有一番情趣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微博
北京房山崇福寺經幢(遼)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篇):房山云居寺塔及石經
北京房山:圣蓮山
關于北京的古塔,再來一組進階篇,這些你看過幾座? 北京.豐臺.
石經山(北京房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州市| 收藏| 黄浦区| 甘南县| 新野县| 和龙市| 辽宁省| 大同市| 宣汉县| 横山县| 新兴县| 昆明市| 米林县| 荥阳市| 喜德县| 赤城县| 济宁市| 通海县| 新民市| 怀来县| 云霄县| 亳州市| 恩平市| 普定县| 沙田区| 麦盖提县| 竹北市| 阿巴嘎旗| 东山县| 大宁县| 绥滨县| 正定县| 新河县| 和林格尔县| 津市市| 华阴市| 花莲县| 雷山县| 云南省| 会昌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