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風化情服多爾滾
立主順治登基做國母
1643年皇太極駕崩,因原滿清不存在長子繼承制,皇帝生前也未立太子,因此諸王兄弟都有繼承的機會。其中多爾袞及其同母兄弟阿濟格、多鐸及皇太極長子豪格等在八旗中均有實力。這時的多爾袞不但實力雄厚,地位顯要,而且威信很高,被擁戴作皇帝是最有可能的。面對諸大臣的跪請,一代梟雄多爾袞放言:爾等若如此,予當自刎,誓死不從。并斷然殺了擁護他稱帝借此想當王的人,使皇室內部得以穩定,并力排眾議,提出讓年僅六歲的小皇子福臨(莊妃的兒子)繼位。多爾袞與鄭親王濟爾哈朗為攝政王,“分掌其半,左右輔政”。多爾袞大權在握,但對順治帝福臨極其尊重,直到順治長大執政。之后,雖仍有人勸說多爾袞正大位,斷然拒絕,致死未生此心。多爾袞攝政七年,為滿清王朝入主中原、統一全國立下了極大的功勛,可以說清朝的江山實乃多爾袞打下的。從多爾袞生前的稱呼,也可以看出其地位之顯赫。福臨即位時稱攝政睿親王,順治元年十月封其為叔父攝政王,通稱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十一月尊為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死于塞外行宮喀城,時年39歲。同年大臣蘇克薩哈及鄭親王濟爾哈朗告其生前謀反,順治帝論其罪,收封號,削爵位,財產入官,平陵墓,詔示天下。
多爾袞的一生,不得不讓人們猜想到莊妃和他的關系的不同尋常。一方面力主福臨做攝政王實可以掌握朝政大權,另一方面可以緩解矛盾,平息事態,應該說是高明之舉。同時,也說明多爾袞的光明磊落,但除了這些之外人們很自然就會想到多爾袞放著皇帝不當,可能與莊妃曖昧關系有關。反過來說,就是莊妃利用了她與多爾袞的關系,力主立自己的兒子為帝,進而提升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不管怎么說,莊妃在如此復雜的情況下,在沒有任何優勢的條件下,能夠得到多爾袞、代善等實力派大臣的支持,實屬出人意料,也難怪有人指責她與多爾袞的關系不正常。特別是在輔佐六歲順治登極后,她與多爾袞通力合作,完成了滿清政府的統一大業。期間多爾袞經常出沒于宮中與她共商大計,風雨同舟,擁有非同尋常的感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皇太極死時,莊妃32歲,多爾袞34歲,年齡相仿,故此世間有些傳說也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