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紅·團圓餅·“虎拉車”
有些讀者看了這個題目,一定覺得“虎拉車”一詞比較生疏,其實,“虎拉車”是一種水果,它的最大特點是香味清遠,比其它水果都香,故又稱聞香果、香果,這種水果,目前北京市場上還有供應,只是很少有人再叫這個名稱,現在都叫它香果了。“虎拉車”是由蘋果演變而來的一個品種,比蘋果略小,淡甜不酸而脆,它與自來紅、團圓餅都是當年北京人過中秋節必備的節日食品。。過節前,將自來紅,“虎拉車”等買回家中,散發著果香和自來紅的油糖香味,使節日氣氛更濃。
在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中秋節的季節最好。秋高氣爽,百果飄香,五谷入倉,幾千年來,我國一直是農耕社會,所以對中秋節一直很重視,既過中秋節,又來慶豐收。那時每逢陰歷八月初開始,京城大街小巷的果局子、果子攤上,擺滿了各種水果,碧綠漸黃的鴨梨、半青半紅的“虎拉車”、艷如少女面頰的沙果、紫而泛有白霜的檳子、牙黃而扁圓的京白梨、紫黃相間的李子、葡萄則有紫色的龍眼葡萄,青白色的馬奶葡萄,青脆的蓋柿,西山的蘋果,散發著陣陣清香。當年,北京的蘋果品種少,產量低,價格高,只有用來送禮裝果筐時才買蘋果,而且要裝二十五個,叫做一桌果供。一般市民買果子主要是沙果、檳子,“虎拉車”等大路貨,價格不貴,是中秋節家家必備的,節日前擺在家中,散發著陣陣果香,所以人們又把中秋節叫果子節。
人們還把中秋節叫月餅節,過去京味的中秋月餅主要以自來紅、自來白為主,輔以提漿、廣東、翻毛月餅,自來紅與自來白重量大小一樣,吃起來味道卻不一樣,他們到底有什么區別呢?自來紅是使用植物油制做,主要是香油和花生油,每十斤面粉,約用四斤油,四斤白糖及調料,制做時用油和面,所以做出的自來紅皮兒酥脆,散發著油糖的香味,餡主要是白糖、冰糖、青紅絲、瓜子仁等,也要用油來擦制,制做時分別將皮兒和餡兒做成“劑兒”,再將餡包在里面,按成扁圓形,然后用堿水等調制一種褐色的濃汁,用毛筆在自來紅上面刷一個圓圈兒,上爐烤熟后,自來紅就做好了。自來白與自來紅的區別主要在用油,在漢民點心鋪,做自來白要用白油,即豬油,有專門煉油的廠子,用豬板油煉出白油,味道純正,送到點心鋪作調料。所以自來白吃起來綿軟,餡的種類也比較多,有白糖,山楂,棗泥等。點心鋪還做一些大紅月餅,五斤至十斤不等,上面印有月宮,桂樹、玉兔等圖案,有錢人或團體買去做團圓餅。
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就有講祥和,求安定的傳統,并在民間形成習俗,不斷發揚這個傳統,尤其是各大節日,更是如此,中秋節正值月圓,便借以象征人的團圓,這一天就形成了全家團聚的習俗,吃團圓餅,巳婚的女子這一天不能住在娘家,要回到婆家夫妻團聚。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了,社會就和諧了。
這一天,北京人家里都要自巳蒸團圓餅.即將經過發酵的面團,搟成三個大小相等的元形餅片,先在一張餅片上鋪撒一層紅糖,上面再蓋上一張餅片,再鋪上一層紅棗、果料等,上面再蓋上一個餅片。上鍋蒸好后就是一個多層的團圓餅。過去,我家每年中秋節都要蒸這樣一張團圓餅,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吃,每人分一份,象征團圓,這一天如果家里有哪個人不在家,還要給他留一份,等他回來后補吃。有一年中秋節我不在家,幾個月后才回來,到家后母親第一件事是遞給我一塊又干又硬的團圓餅,讓我咬了一口,她才好象完成了一個心愿似的,然后才和我談其他的事情,可見老人對此事的重視。幾十年過去了,現在每逢中秋節,還常常懷念那又甜又暄的團圓餅,更懷念那全家在一起吃團圓餅的歡快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