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茶是中國特色茶文化之一,風靡于解放前后期的老北京,茶有兩種,一種是煎茶,即把茶葉投入開水直接煎熬;還有一種是特有成茶,是由大碗盛有煮好的茶加蓋上玻璃等待過路口渴的行人,喝茶時一人一個大茶碗。一般情況下是2分錢一碗。大碗茶文化伴隨著那個純樸的年代而產(chǎn)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文化形式漸漸為各種冷飲店所取代。早年間北京賣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兒作生意。什剎海海沿上、各個城門臉兒附近,天橋一帶,常能碰見挑挑兒賣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頭或是小孩,挑子前頭是個短嘴兒綠采由的大瓦壺,后頭籃子里放幾個粗瓷碗,還挎著倆小板凳兒。一邊走一邊吆喝。碰上了買賣,擺上板凳就開張。北京人出門在外,不管是出差,還是逛公園、逛商店,走得口干舌燥的時候,要是碰上賣大碗茶的,那就得猛灌一氣。這種喝法兒是救急的,所以喝得多,喝得快;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至于使什么茶具那就更不在乎了。大碗茶多用大壺沖泡,或大桶裝茶,大碗暢飲,熱氣騰騰,提神解渴,好生自然。這種清茶一碗,隨便飲喝,天順做作的喝茶方式,雖然比較粗獷,頗有“野味”,但它隨意,不用樓、堂、館、所,擺設也很筒便,一張桌子,幾張條十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攤或茶亭的形式出現(xiàn),主要為赴往客人解渴小憩,大碗茶由于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自然受到人們的稱道。即便是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為一種重妻的飲茶方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