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門大街進鮮魚口不遠路南有個立新百貨店,它的前身是京城有名老字號“黑猴兒帽店”。因為這個帽店的產品,選料精,加工細,經濟實惠,信譽好,所以,帶有黑猴標志的帽子不僅銷售京城內外,還遠銷到東北和華北各省。
黑猴兒帽店的出名,源于它門前那只楠木制作的“黑猴兒”,另一個原因是一條鮮魚口街竟有兩家“黑猴兒”帽店。一家是楊小泉帽店,開業于明朝末年,另一家是田老泉帽店,開業于清朝中葉,有趣的是田老泉帽店前也擺了只黑猴兒,從此,兩個“黑猴兒”開展了長期的商戰。北京解放,鮮魚口街的幾家帽店合并為震寰帽店,兩只“黑猴兒”也就統一到震寰帽店門前把門了。直到1957年一只黑猴兒被被收廢品的拉走了,另一個“黑猴兒”有幸作為文物,被首都博物館珍藏著,多少年來很少有人見到“黑猴兒”的真面目。但卻流傳下了關于“黑猴兒”的傳說。
相傳,山西人楊小泉有一手做帽子的好手藝,明末,他來到京城,在鮮魚口開了家帽店,自產自銷,生意還不錯。這位掌柜有個養猴的嗜好,他養的那只紅眼睛黑毛猴兒特通人性,白天在店里幫掌柜的拿物品,晚上給店里守夜,因為這只猴兒,人們更愿意把這個帽店叫作黑猴兒帽店。后來楊小泉去世了,黑猴也死了,楊小泉的后人便依照黑猴兒的模樣做了只楠木黑猴兒,在店門口放了個一米來高的方凳,讓“黑猴兒”坐在上面,黑猴兒帽店的名字也從此叫開了。
最近,在鮮魚口的修繕中,立新百貨店成了修繕的重點,要恢復“黑猴兒帽店”的稱呼,而且還打算復制一個黑猴兒為新店把門,我也因此幸運地見到了那只在首都博物館珍藏了三十年的黑猴兒。歲月的洗禮,讓這猴兒滿身斑駁,多處油漆剝落,以膝蓋最嚴重,即便如此,還是能看出當年的黑猴兒是油黑油黑的,臉、耳朵里側、肚臍等處被涂成紅色,這猴沒有嘴,而且那雙眼睛被刻畫的炯炯有神,從遠處看儼然就是一對火眼金睛。它雙手捧著金元寶,盤腿坐姿,代表了店主人恭祝每一位光顧的客人都發財的意愿,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店鋪財源滾滾。
文化館的王東男老師按照我的描述給黑猴畫了張速寫,將黑猴的大概模樣呈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