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2 )
目 錄
序言 辦好每一所學校 教好每一個學生
第一章 實現教育現代化 建設人力資源強市
(一)指導思想
(二)工作方針
(三)戰略目標
(四)戰略主題
第二章 高質量普及學前教育
(五)加快學前教育發展
(六)強化政府職責
(七)分階段推進學前教育發展
(八)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九)提高保教質量
(十)加強保教人員隊伍建設
第三章 高水平均衡發展義務教育
(十一)促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化
(十二)分階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
(十三)健全均衡發展保障機制
(十四)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十五)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第四章 優質特色發展普通高中教育
(十六)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水平
(十七)推進普通高中學校現代化建設
(十八)推進多樣化特色發展
(十九)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
第五章 高標準領先發展職業教育
(二十)全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二十一)高標準建設海河教育園區
(二十二)提高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舉辦水平
(二十三)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
(二十四)大力開展社會培訓
(二十五)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第六章 高質量內涵發展高等教育
(二十六)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
(二十七)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十八)提升科學研究水平
(二十九)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三十)優化高等教育結構
(三十一)促進高等學校特色發展
(三十二)加強高校和諧校園建設
第七章 多層次多樣化發展繼續教育
(三十三)完善繼續教育體系結構
(三十四)加快繼續教育現代化進程
(三十五)構建終身學習“立交橋”
(三十六)完善管理體制
第八章 健全發展特殊教育
(三十七)積極發展特殊教育
(三十八)構建完備的特殊教育體系
(三十九)分階段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現代化水平
第九章 人才培養體制改革
(四十)建立符合教育規律的人才培養體制
(四十一)推進人才培養體制改革
(四十二)形成有利于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社會合力
第十章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四十三)明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目標
(四十四)完善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四十五)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四十六)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
第十一章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四十七)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
(四十八)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四十九)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五十)完善依托行業辦學職業院校制度
(五十一)完善中小學學校制度
第十二章 辦學體制改革
(五十二)促進公辦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
(五十三)深化公辦學校辦學體制改革
(五十四)大力促進民辦教育發展
第十三章 管理體制改革
(五十五)明確管理體制改革目標
(五十六)健全分級管理體制機制
(五十七)轉變政府教育管理職能
第十四章 擴大教育開放
(五十八)堅持擴大開放
(五十九)吸引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
(六十)推進天津教育走向世界
第十五章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六十一)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六十二)提高師德水平
(六十三)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六十四)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六十五)健全教師管理制度
第十六章 保障經費投入
(六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六十七)注重發揮市場運作方式的作用
(六十八)完善投入機制
(六十九)加強經費管理
第十七章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七十)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
(七十一)提升教育信息資源開發應用水平
(七十二)提升教育信息網絡安全保障水平
第十八章 推進依法治教
(七十三)加強教育法規建設
(七十四)全面推進依法治教
(七十五)完善教育督導制度
第十九章 重大工程
(七十六)組織實施重大工程
第二十章 加強組織領導
(七十七)加強和改善對教育工作的領導
(七十八)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
(七十九)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八十)加強教育科學和教育政策研究
實 施
第十七章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七十)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全市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發展,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實施“天津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計劃”,進一步提升教育科研網的業務承載能力和多樣化接入方式,建成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現代化教育專用城域網。推進數字化校園、智慧校園建設,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加快農村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教育數字化一體化發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實現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現代化。
(七十一)提升教育信息資源開發應用水平。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社會服務轉化等領域的應用與開發,使信息化成為實現教育教學現代化、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有力引擎。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引進國外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建設數字化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創新網絡教學模式,提高遠程學歷教育水平。加強信息技術培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開發應用水平。加快全社會信息技術普及與應用。
(七十二)提升教育信息網絡安全保障水平。加強教育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實施積極防御的安全保障策略,防止病毒、黑客攻擊和各種不健康信息對校園的侵蝕。加快教育信息安全法規建設。加強信息安全機構建設,建立教育信息安全組織管理體系。構建教育網絡信息安全評估標準和機制。廣泛進行信息安全教育,增強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安全意識。
第十九章 重大工程
(七十六)組織實施重大工程。2010-2015年,緊緊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目標和任務,重點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
幼兒園加快發展建設工程。圍繞解決學前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資源供給不足問題,實施幼兒園加快發展建設工程,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提升建設一批鄉鎮中心幼兒園,規范扶持一批民辦幼兒園,培養培訓幼兒教師,擴大公辦幼兒園比例,提升幼兒園現代化水平。
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提升工程。2012年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工程。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制定新的現代化建設標準,從2013年開始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標準提升工程,著力促進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
普通高中學校優質特色建設工程。市內六區以提升內涵、發展特色為重點,涉農區縣以擴大優質普通高中學校建設為重點,促進特色多樣化發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辦學水平。
特殊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工程。借鑒世界先進特教理念,按照國內一流的水平,制定特殊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改造提升特教學校校舍場地,裝備先進教學設備和醫療康復儀器,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師資水平,健全經費保障機制和督導評估機制,形成完備的現代化特殊教育體系。
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工程。繼續推進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農村骨干教師培養工程,著力培養高素質教師,全面提升農村教師能力水平。實施校長(園長)培訓系列計劃,提高基礎教育校長(園長)的管理水平。實施骨干教師培訓計劃,充分發揮基礎教育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引領示范作用。
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工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調整職業院校布局,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以海河教育園區建設為契機,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通過重組、合并和提升改造等方式,將現有中職學校調整到50所以內,提升服務能力,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質量水平。
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提升工程。高標準建設海河教育園區。實施職業院校示范校、骨干校和優質特色校建設計劃,著力提高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能力。實施實訓基地建設計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和多功能、規范化的實訓基地。
“雙師型”教師隊伍與職業教育院校長能力建設工程。實施“職業院校名校長培養計劃”,著力提高管理和辦學水平。實施“中職教師學歷水平提升計劃”,支持中職教師攻讀專業碩士學位,提高學歷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實施“能工巧匠進校園計劃”,鼓勵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兼職兼課,增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實力。實施“職業院校名師培養計劃”,造就一批職業教育名師。
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實施“市民學習支持系統建設計劃”,建設市民遠程學習服務系統和以“學習包”為核心的學習資源中心。實施“終身學習社區網絡建設計劃”,建設示范性社區學院和社區學校,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社區教育服務網絡。
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計劃”,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品牌專業、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等,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卓越后備人才。實施“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計劃”,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著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建立高等學校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
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實施“重點學科建設計劃”、“重中之重學科建設計劃”,提升高校學科建設實力和水平,建設一流科研創新團隊和科研創新平臺。實施“新增博士點單位立項建設計劃”,提升學科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實施“高校科技創新平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設計劃”、“重大科技項目獎勵培育計劃”、“科技創新人才與團隊建設計劃”,增強高校科技創新實力,提高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升工程。實施“產學研合作服務基地建設計劃”、“產學研用踐行促進計劃”和“急需人才培養立項計劃”,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校園環境提升建設工程。實施以綠化、美化、生態化為主題的校園環境提升建設計劃,以高水平專業化規劃為基礎,以環境育人的理念為指導,優化學校育人環境,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各具風格特色、師生喜愛向往的精神家園和學術圣地。建設節約型校園。
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實施“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教育資源服務體系建設計劃”、“教育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計劃”等項目,進一步提升我市教育科研網功能,增強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