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在上,寒在下”,寒氣是往下走的,寒氣進入人體后,會從臀部往下沉,一直到大腿、膝腘窩、腳,所以,腿是寒氣大本營!腿寒會誘發“老寒腿”,但腿寒的危害可遠不止于“老寒腿”,它甚至比宮寒還可怕,會誘發各種疾病。
1、婦科病
腿是“交通要道”,有3條陰經匯集于此:足太陰脾經(脾統血)、足少陰腎經(腎生血)、足厥陰肝經(肝藏血)。這些經絡上有很多婦科要穴,如血海穴、地機穴、三陰交穴等。
腿部一旦受寒,就會血瘀,氣血就難以下行,直接導致女性經量減少、經期推遲、痛經甚至閉經等,氣血瘀滯于盆腔,就會形成盆腔息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
2、心臟病
人體血液運行依靠動脈和靜脈。腿部靜脈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縮,因此,把小腿照顧好,就等于在身體下部加了一個“泵”,可助心臟一臂之力。而腿寒會影響小腿肌肉的收縮功能,積存廢棄物的靜脈血就難以經由毛細血管、小靜脈、靜脈回流到心臟,長此以往,會誘發心臟病。
3、衰老
中醫認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腳根,而“四根”的根本是腳根。“人老腳先衰,木枯根先竭”,只有雙腳健康,經絡傳導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生命活動才能正常進行。反之,若長期腿寒,腿部與大腦之間指令傳導的速度和準確性就會下降,繼而累及全身健康,影響壽命。
4、濕氣叢生
腿部負責儲藏血液,人體50%的神經、血管、血液都集中在雙腿。腿寒,遇到濕氣,就會相互裹挾,形成寒濕。
濕為重濁有質之邪,類水屬陰,人體下部亦屬陰,同類相求,故而,濕邪為病,多傷及人體下部,像常見的水腫、濕疹等病下肢較為多見。
小腿是脾經的主要陣地,脾主運化水濕,故而脾虛導致的水腫主要體現在腿上,像小腿肚發酸發脹、雙腿乏力、下肢水腫,多是水濕聚集的表現。
5、上熱下寒
寒主收引凝滯,腿寒,血液就會產生滯留,導致腿部循環不暢,腿部的能量就被阻隔,多余出來的能量往哪里去呢?只好往上走了,上半身就會火氣過重,人就容易上火,時間長了,上熱下寒的體質就形成了。
再深挖一下,腿部的6條經絡——脾經、腎經、肝經、胃經、膀胱經、膽經,主管人體的分泌和排毒,所以,腿部受寒淤堵,上半身的臟腑就容易出問題,也就是說,保養腿部就等于保養臟腑。
人體小腿內側匯聚肝經、脾經、腎經于此。小腿內側屬陰面,陰面的代謝本來就比較慢,經常拍打它,疏通經絡,有益無害,利于強身御病,保持此處暢通,生命也將暢通無阻。
護肝
肝主筋,其華在甲,開竅于目。肝之氣血充盛,筋膜得其所養,則筋力強健,運動靈活。脾主運化,乃后天之本。腎經由先天賦予。
肝經不通,人體的毒素就累積重厚,導致長斑、長痘、脫發、油脂過多、失眠、乳房腫瘤等問題,因為肝的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既疏通和發散的意思,它能保證全身的氣血運行通暢,不淤不滯,氣通暢情緒也順暢,疏通肝經是重中之重。
腿部循環比較慢,最容易堵住,我們每天晚上睡覺前敲敲,有利于加速毒素的代謝,所謂保通保通保持暢通。
強脾
脾的功能非常巨大,是“氣血生化之源”,運用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體內有淤血的情況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備了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把脾養好了,百病難生,即使有病也會痊愈得更快。
補腎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腎藏精,“主骨生髓”,此外的髓包括骨髓、脊髓、腦髓。腎精能生骨髓而滋養骨骼,是人的力量之源,決定人的生長和發育。
一個方法,三重功效
位置:
把手從腳上的內踝處開始拍打,一直拍到膝蓋的內側面就可以了。
次數:
從腳踝到膝蓋邊上拍35下為一次,也可以是隨意的一個數字,但是要拍到小腿覺得舒服、溫暖為好,切忌用力過大。有人拍100下為一次,有人拍66下為一次,隨意選擇。
1天拍2輪(睡前一次、起床一次),兩條腿都要拍,也可以是搓揉、點按都行。
人體內部就是一個獨立的循環交通系統,里面流通的是精氣血的相互作用結果,運行通暢,則身體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