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尿頻多是件令老年人煩惱的事,少則兩三次,多則七八次,有人整夜尿量甚至超過了白晝。睡眠受擾,還容易著涼感冒或誘發其他病。常伴有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神疲耳鳴等表現。王大媽就是這樣,她對筆者說,夜尿頻多很煩心,白天則無此癥狀,夜里最多有5~7次之多,每次不是很多,有時一點,卻有尿急的感覺,夜間要不尿急睡不著,要不就是只要醒了,就必須排尿,否則無法入睡,這種現象有幾年了,先后到醫院看,說是有尿道炎,后來尿道炎治好了,還是這樣。自己也買了幾種補腎的藥吃過,也無好轉。
筆者通過辨證認為王大媽系心腎兩虛,水火不交。中醫認為,“腎主水液”,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與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直接有關,對維持人體內水液代謝平衡起關鍵的作用。中醫所說的“腎中精氣對水液的蒸騰作用”類似于腎小球對血液的過濾作用;“腎中精氣對水液的氣化作用”類似于腎小管和集合管對原尿的重吸收作用。倘若腎虛、腎中精氣對水液的蒸騰作用降低,形成的原尿就會增多;腎中精氣對水液的氣化作用降低,就會導致尿液的生成增加,致使排尿次數增多。特別是慢性腎功能不全和高血壓和糖尿病導致的腎臟病在早期容易出現夜尿頻多,還有部分前列腺增生的患者也容易出現夜尿頻多,焦慮和神經衰弱的患者也容易出現夜尿頻多。
根據辨證心腎兩虛,水火不交給予交通心腎,補益腎氣的桑螵蛸散調理,2療程后王大媽的夜尿頻多就好轉了,睡覺也踏實了。
桑螵蛸散方見于《本草衍義》,由桑螵蛸9克、茯苓15克、當歸6克、煅龍骨30克、炙龜板5克、石菖蒲10克、遠志10克、黨參10克等8味中藥組成。有調補心腎、縮尿固精的作用,臨床常用于治療陰血虧虛、心腎不交致尿頻、滑精、遺尿、健忘等證。腎藏精,與膀胱相表里,腎虛不攝則膀胱失約,而見小便頻數,或尿如米泔色,甚至遺尿可以加益智仁15克、烏藥3克、小茴香5克;如果伴有腎虛精關不固,則致遺精滑泄,加菟絲子15克、覆盆子15克、金櫻子15克。如果伴有心氣不足,神失所養,見心神恍惚、健忘,以及舌淡苔白、脈細弱,心腎不足之象,加酸棗仁15克、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