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觀察 300多家中小企業進校園招聘,但多數展臺前無人問津—— 新聞回放 “2011年全國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活動北京地區專場招聘會”日前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然而,出人意料的是,300多家中小企業參加了招聘,但多數展臺前無人問津,招聘會開始一個小時,到場學生還沒有用人單位來得多。 一個小時里只有一個學生遞交簡歷 招聘會開始一個小時了,只有一名學生在該公司的招聘意向上留下了聯系方式,這讓北京中經賽博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經理魯德華很郁悶。 作為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北京中經賽博科技有限公司擁有200多名員工,今年公司想招10多名大學畢業生,崗位包括文案、財務、技術等。 魯德華說:“學生們對中小企業還是了解不多,總覺得我們這些企業比起大公司待遇低、保障差,其實,現在很多大公司、大機關都已經呈現飽和狀態,而中小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很旺盛,只要能力、素質過硬,在我們公司,工作2到3年就可成為部門負責人,發展前景很好。” 此次“2011年全國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活動北京地區專場招聘會”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北京市教委主辦,吸引了300多家企業參加,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需求人數2500多人,招聘專業領域主要為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但據記者了解,招聘會原計劃吸引5000名左右的畢業生到場參加,實際到場人數僅為預定計劃的一半左右。 “中小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確實不強。”北京林業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董金寶告訴記者,“在學校舉辦的綜合招聘會上,大企業招聘臺前總是人滿為患,而中小企業展臺前總是冷冷清清,為了避免企業尷尬,我們就不太邀請中小企業進校招聘了,而是把他們的用人需求直接放在校園網上,供學生選擇。” |
在招聘會現場,北京聯合大學一名大四學生告訴記者,畢業生最關注單位能否為他們解決戶口,以及提供相應的社會福利待遇,相對于大中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中小企業在戶口指標方面受到很多限制,無法滿足大學生落戶的要求,也很難給予相對穩定的待遇,這些都成了中小企業吸納大學生就業中的軟肋。
對此,魯德華認為,處在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對人才有一個磨煉的過程,個人施展才華的空間大,“如今的中小企業對人才需求旺盛,工資待遇并不比一些大企業差,大部分社會保障也沒問題,在我們公司工作5年以上的大學畢業生都能解決戶口”。
與魯德華一起前來招聘的鄒勇大學畢業后就加盟了該公司,工作不到3年,已是公司下屬文化部門的主管。鄒勇說:“有些應屆畢業生到公司沒干滿試用期就離開了,還是在觀念上對中小企業不太認同,其實中小企業這幾年加大了吸引人才的力度,在福利保障、薪水待遇方面對大學生都還不錯,和去大公司相比,在這些企業很容易干出一片天地。”
“深入了解一下,發現很多中小企業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北京交通大學電器工程專業大三學生林韻婷在招聘會現場走了一圈,覺得有一些崗位很適合自己。“大公司宣傳多,學生了解就多,和中小企業接觸少,因此對這些企業的發展前景缺乏認識,雖然戶口、待遇等很重要,但也有不少同學更看重發展空間。”
1000萬家中小企業將是大學生就業主要去向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達到1023萬家。在招聘會現場,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司長鄭昕告訴記者,占我國企業總數99%的中小企業,解決了城鎮80%的就業崗位,是國家實現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優化經濟結構的主力軍和主陣地,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專業人才匱乏,總體素質不高,技術創新能力弱,因此市場競爭力不強,高素質大學畢業生到中小企業肯定能大展才華。
據了解,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兩部委聯合舉辦的中小企業網上“百日招聘”活動已經開展了9年,共向高校畢業生提供了60多萬個工作崗位,在改善中小企業人才結構,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鄭昕表示,中小企業還需要加強宣傳,主動和學校溝通,暢通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渠道,完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待遇薪水要有競爭力,增加各種培訓機會,讓新到崗的大學生逐漸適應、融入公司;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也應該轉變觀念,放低身段,眼光放長遠,選擇適合自己實現價值的舞臺,走好邁向社會的第一步。
“學校也需要加強和中小企業的合作,幫助他們在學生中多宣傳。”北京交通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王化深說,“我們也經常給學生講,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目前已經日益飽和,崗位的增長非常有限,大學畢業生進入這些單位變得越來越困難,中小企業會成為大多數畢業生的主要去向。中小企業專場招聘會雖然不如大型企業招聘會火爆,但對擴大中小企業的影響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建議有關部門多組織中小企業走進校園,方便學生和中小企業增進了解。”(本報記者 楊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