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柳亞子、馬君武 ?(1911年12月18日·爪哇)1
1、辛亥革命勝利,曼殊極為興奮,急于回國,卻因故不得不一再推遲。此信表現了他對國內新生活的向往。
柳亞子(1887--1958):原名慰高,又名人權、棄疾,字安如,一字亞廬。江蘇吳江人,歷任南社社長、孫中山總統府秘書、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等職,是近代著名詩人、學者、政治活動家。
馬君武(1881-1940),名和。廣西桂林人。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任廣西主盟人。1906年歸國,任教于上海,并擔任同盟會上海分會長。因清政府追捕,流亡德國,學冶金。是第一個獲得伯林大學工科博士學位的中國專家。民國成立,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長、實業部長、廣西省長、廣西大學校長等職。愛好文學。其詩格律自由,并用歌行體翻譯過拜倫、席勒等人的作品。還譯過達爾文的著作。
亞子、君武兩公侍者:
久別思心彌結,誰云釋矣?邇者振大漢之天聲2?,想兩公都在劍影光中,抵掌3?而談。不慧遠適異國,惟有神馳左右耳。天梅4?、止齋5?為況何似?楚倉?6兄近居滬否?
不慧又病月余,支離病骨,惟憐季子7??今擬十二月遄歸故國,鄧尉山容我力行正照,屆時望諸公惠存,為我說消魂偈?8。君武、亞子愿耶,否耶?
十月二十八日 三郎伏枕上言
天梅、楚倉、止齋、少屏、劍華、吹萬、英士?9諸居士均此問安。
2、振大漢之天聲---語出《漢書·竇憲傳》。此指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滿族貴族的統治,重振漢族聲威。
3、抵掌--擊掌。
4、天梅──高旭(1877-1925)字天梅,一字劍公、鈍劍,江蘇金山(今屬上海市)人。南社發起人之一。曾任同盟會江蘇分會會長、金山軍政分府司法長、眾議院議員等職。近代著名詩人。先后編輯《覺民》、《醒獅》、《復報》,創辦健行公學和欽明女學,倡言革命,提倡女權。
5、止齋---陳陶怡的號。
6、楚傖---葉楚傖(1886-1946),名葉,別字小鳳,江蘇吳縣人。同盟會會員。南社發起人之一。能詩。辛亥革命后,曾任姚雨平北伐軍的參謀長。1916年與邵力子合辦《民國日報》》,任總編輯。后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中央宣傳部部長、江蘇省政府主席等。
7、季子---蘇秦,字季子,早年生活十分狼狽。出游數歲,裘敝金盡,憔悴而歸,妻不下機,嫂不為炊,父母不子。曼殊行三,其時困境又與蘇秦相似,乃自稱“季子”。
8、消魂偈---廣東方言稱聊天為“傾偈”。此言醉心地交談,愉快得魂漸消散。
9、少屏---朱少屏。 劍華---俞鍔。 吹萬---高吹萬。 英士---陳其美。
致柳亞子 (1911年12月·爪哇)
亞子足下:
曼離絕語言文學久。昨久夢君見媵1上蔣虹字腿2、嘉興大頭菜、棗泥月餅、黃爐糟蛋各事?,喜不自勝!比醒則又萬緒悲涼,倍增歸思。“壯士橫刀看草檄,美人挾瑟請題詩”3。遙知亞子此時樂也。
如臘月病不為累,當檢燕尾烏衣4典去,北旋漢土,與天梅、止齋、劍華、楚倉、少屏、吹萬并南社諸公,痛飲十日;然后向千山萬山之外,聽風望月,亦足以稍慰飄零。亞子其亦有世外之思否耶?
不慧曼殊頂禮
震生5兄已內渡,相會未?
1、見媵(ying映)---見贈。
2、上蔣虹字腿---浙江金華東陽上蔣村所產火腿,為金華火腿之極品。信中所說的這幾樣食品,均為曼殊所極喜食者。
3、 這兩句詩為清代詩人查容所寫,見《清詩別裁》卷十五。曼殊借用,以表現他所想像的亞子此際的壯美情懷。
4、 燕尾烏衣---燕尾服。
5、 震生---姓何,名聿慈,別名振新、震新、振生。江蘇金山縣(今屬上海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