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的含義有兩種,首先,“華夏”是民族的名稱。 這種觀點又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我國古代以“夏”為族名。“夏”這個名詞則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說:“華夏族定居在華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另一種說法認為,華夏實際上是歷史上夏族的一個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肅、陜西、山西一帶,后來這個民族不斷向四處遷徒,逐漸形成“東夏”、“西夏”、“大夏”三部分,后來大夏變為夏族的總稱,也是夏族的美稱。
另一種觀點認為“華夏”是地域文化概念。這種觀點分兩種說法。一種認為,以文化高低定名。文化高的周禮地區稱為“夏”,文化高的民族為“華”。“華”、“夏”合起來,稱為“中國”。反之,“中國”以外的四方的文化低的地區和民族,就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后來華夏不斷壯大,凡是接受華夏文化的各個民族,大都納入了傳統華夏族的范疇,華夏成為中華民族的稱號了。另一種說法認為相傳,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 “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對于以上二種觀點我個人認為:夏這個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肅、陜西、山西一帶,后來這個民族不斷向四處遷徒、擴張,占領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即現在的中原地區,被夏人統治地地區當然簡稱夏了,所以夏人當然是中原之人。夏人統治的地區西起甘肅、東到黃河下游當時來講非常之大,所以夏又有“大”之意。但是“華”字又是怎么來的呢?
張一方先生認為:由左傳引文可見,華為榮,夏為大等解釋均為不妥。這似乎只是中華成為泱泱大國以后的望文生義。華夏應類似炎黃,源于實體,并非形容詞。夏應源于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名字。正如陰歷又名夏歷,據說因為夏朝就已經采用此歷。華先于夏,與夏并稱,故來源應相似。遍閱辭源、古典,華應該源于中華始祖伏羲的故土,華胥國之名。華胥國據考古發現,我們推測大約的時間應是從伏羲誕生前到炎黃出現時相當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約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為甘肅西部、陜西渭河流域及黃河流域之一段。
然而,《說文》載:“夏,中國之人也。”觀其字形,上為頭,中為軀干,兩側為手,其下為足。頭頂上為象征權力的木板,兩手叉在腰間,身體支撐點放在一條腿上。整個形象威嚴、自信、孔武有力。夏明明是畫的一個人為什么是大或者是中原之意呢?
唐善純先生從語音學考證,試圖揭開了塵封千古的歷史之謎。華,上古音:曉魚切(xoa)或匣魚切(yoa);夏,上古音:匣魚切(yoa)。“二字音近義同,竊疑仍是一語”。《左傳.定公十年》(孔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夏、華對舉,同義反復,是其明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夏、華其實是一回事,只要揭開“夏”字之謎,“華” 字之謎便迎刃而解。
然而被奉為漢字源頭的甲骨文中卻沒有“夏”字。按理說,商是滅了夏而建立的,在數萬計的甲骨文中有年、春、秋唯獨沒有“夏”這個字。咄咄怪事!甲骨文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文字,按理說夏應有較原始的文字,但據考古沒有發現夏朝關于文字的蛛絲馬跡。
由此,可推斷夏不是漢藏語系的建立起來的政權。那么夏是什么民族呢?我們還是從夏的創建者禹的身世說起吧。《淮南子·修務訓》:“禹生于石。”這與東方民族的卵生傳說明顯不同,是受西方羌族崇拜白石有關。《詩經》:“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土方”,原本理解為土地即四方,但甲骨文的揭密,讓我們知道“土方”是商西北的一個方國。郭沫若考證為:土方即戎狄。禹的部落稱為夏后氏,而《史記匈奴傳》也說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匈奴”急讀即“胡”。《廣雅·釋詁》:“胡,大也。”胡與夏上古音同音又同義。因此,夏與匈奴是同一個名稱的演化,禹必是匈奴人。
匈奴語是屬于阿爾泰語系,ya這個詞根在阿爾泰語系中有“高”、“大”之意。前面講到夏,上古音:匣魚切(yoa),也有“大”之意。揚雄《方言·一》:“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物之狀大者而愛偉之,謂之夏。”上古時秦晉為戎狄聚居區,保留阿爾泰語系的詞根,毫不見怪。由此可見,夏是阿爾泰語系ya的音譯,本譯為大。
華是阿爾泰語系ya的另一種音譯,與夏同義。1959年陜西藍田發現的銘文曾出現“華夷”一詞,據郭沫若考證為:北方的阿爾泰人。《尚書》中蠻夷猾夏的“猾”,孔子認為是亂,唐善純先生認為是“華”。因為猾亦作滑,春秋時期的滑國被認為是狄人所建,《粱書》將西域白匈奴所建之國稱為滑國。歷史學家們一般都認為所謂“滑”即匈奴的簡稱“胡”的音譯,而胡與夏上古音同音又同義,所以再次印證華夏同義反復,為大之義。
綜上所述,我們從唐善純先生的思路可以看出,商滅了夏以后占領了夏地即中原地區,所以華夏有中原之義。夏曾經長時間稱霸中國北方地區,所以很多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都借用阿爾泰人的威名。正如蒙古的稱謂,原本蒙古只是一個部落,成吉思汗統一了中國北方,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原本不屬于蒙古部落的塔塔爾、汪古惕等部落也紛紛自稱蒙古,以此自我吹噓。這一說的提出,也許傷害了某些人的民族自尊心,但是我們要知道,漢族本身就是眾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呀!
華夏到底是民族的名稱;是地域文化概念;或是國名;還是阿爾泰語系中的匈奴之義?撲朔迷離、眾說紛紜,華夏的由來終究還是個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