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里的王大爺最近愛上了一種運動,就是踮腳尖。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到公園“展示”自己的“腳力”,要么站著踮腳,要么踮著腳走路。
王大爺說,這是一種養生方式,給身體帶來的好處多著呢。不僅強筋健骨,還能延年益壽!說到這,還不忘得意地說一句:我覺得自己又找回年輕的感覺了。

說到鍛煉身體,有很多種運動方式。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打太極、慢跑、打籃球等,踮腳尖的方式其實不太常見。但是,這卻是一種很有效的鍛煉方式。那么,踮腳尖帶來的效果到底是不是真的像王大爺說的那樣“神奇”呢?讓宋醫生帶你一起揭秘。
為何提倡“踮腳尖”,這些好處少不了
其實,在我們的腳底板部,有很多的穴位,這些穴位與我們體內的組織器官是緊密相連的。足底的主要穴位就是身體各器官的足底反射區。這就是為什么,腳掌雖小,卻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的原因。

流經我們腳的經絡有足太陽膀胱經、奇經八脈之陽蹺脈、陰蹺脈和足少陰腎經。所以,如果能適當地進行踮腳運動,就可以刺激到足部的穴位,對這些經絡的氣血運行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從而達到養生的功效。
說到踮腳尖,很多人映入腦海的可能就是練習芭蕾舞的人員,他們幾乎每天都踮著腳練習著高難度的動作。這時有人可能就會提問了:像她們那樣每天都在踮著腳跳舞,是不是會給身體帶來更多好處呢?

當然,對于那些常年跳芭蕾舞的人來說,長期的踮腳尖使得骨頭都變形了,這種訓練的程度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我們也是不會去嘗試的。但是我們嘗試一下每天踮腳尖15分鐘。這對于身體而言,好處還是很多的,堅持下來,身體會有很明顯的變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鍛煉腿部肌肉,增強下肢肌力和耐力
俗話說,人老腿先衰。確實,大多數人的衰老都是從腿部的肌肉和骨骼開始的。上了年紀的人都多多少少伴隨有腿腳不靈活的現象,并逐漸失去年輕時候的走路跑跳能力。而踮腳尖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鍛煉方式。

長期適當的踮腳尖使得腿部肌肉處于一個緊繃的狀態,這能夠幫助鍛煉強化小腿部肌肉。使我們找回腿部運動的機能。此外,踮腳尖對骨骼也有一定的好處,不僅能強骨,還有利于腿型的塑造,能夠讓腿型變得更加優美。
?減肥
有些女性總是覺得自己處于肥胖的邊緣,于是想著法減肥。什么減肥餐、減肥藥幾乎都嘗試了,可是沒有一點效果。即便有點效果,也很快就會反彈。其實,宋醫生想告訴那些想減肥女性的是,與其費盡心思地尋求“旁門左道”,還不如踏踏實實地“踮腳尖”。

長期進行踮腳尖運動,可以快速的瘦小腿。對于很多女性來說,可能很少這樣做。剛開始的時候,無法支撐也是有可能的。甚至踮腳尖幾分鐘后,會出現雙腿酸脹的感覺。有些人這個時候可能就會放棄。
其實這正是雙腿得到鍛煉的表現。在這個過程中,腿部的脂肪能夠得到很好的分解。堅持一段時間之后,你就會發現不僅腿部的肌肉力量變強了,小腿也明顯地變細了。但是不建議長時間的保持踮腳動作,這樣可能會使得小腿更粗壯,每天堅持15分鐘左右即可。

?預防痔瘡
絕大多數的痔瘡都與痔內靜脈的淤積有關。長期坐位或站立時,由于重力的影響會導致血液在痔內靜脈淤積,從而誘發痔瘡。
而踮腳的時候,一般都會不由自主地進行提肛動作,使得肛門肌肉處于收縮狀態。這時淤積在直腸靜脈里面的血液會在壓力的作用下向下腔部位回流,可以改善痔核淤血問題,緩解痔瘡帶來的疼痛。

對于沒有得過痔瘡的朋友,經常做踮腳尖的動作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畢竟每個人都不想得痔瘡。更不想嘗試痔瘡帶來的那種痛苦。
?改善血液循環
經常性的踮腳尖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尤其是下半身的循環。長時間的久坐或久站,很容易出現腿腳的酸脹和麻木,嚴重的話會引起血流不暢而出現下肢靜脈曲張。而踮腳尖便可以改善這種循環障礙。

我們腿部不僅有發達的肌肉群,同時還擁有大量的血管。適當踮腳能夠讓腿部肌肉進行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當雙腿放松的時候便會增加肌肉的血液灌注量,從而在肌肉收緊擠壓血管的時候,靜脈血液就會回流到心臟中,從而促進了血液循環。
?緩解腰部酸痛
我們都知道快走可以很好地緩解腰部疲勞,減輕疼痛。如果在此基礎上加上踮腳走,那效果可能會更好。因為踮腳不僅可以鍛煉小腿肌肉,還可以鍛煉到臀肌和腰部一些平時活動較少的肌肉,并且還能刺激足三陰經。
都可以緩解腰部的酸痛。尤其是腰損傷的朋友,在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運動,效果會更明顯。

不過,無論是處于哪種目的,都要長期堅持踮腳尖,不能半途而廢。并且選對鍛煉的方式,這樣才會發揮它的益處。
如何正確的踮腳尖?
下面教大家如何正確地進行踮腳尖運動。這幾種方式操作起來可以不分時間,不分場地。無論是在家還是其他地方,坐久了,就可以起身練一練。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藏一下。
● 原地踮腳尖
1、身體放松,保持自然站立,雙腿合并,雙腳并攏,雙手叉腰

2、提髖,直膝,抬腳跟(雙腳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交替進行)

3、重復進行十次,為一個循環。每天至少做夠15分鐘,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調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自然呼吸。初始練習者可以扶著墻,熟練以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
● 踮腳尖走路
踮腳尖走路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每次可以走30~50步,期間可以稍作休息。然后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復進行。可根據自己所接受的程度適當對速度進行調節,以感覺舒適輕松為宜。

對于長期久坐的人來說,這有利于幫助刺激腿部的經絡,促進血液循環,能夠很好地改善腿部水腫的情況,緩解疲勞,讓腿部感到更加的舒服和輕松。所以,能夠每天抽出15分鐘堅持踮腳尖走路,對身體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 八段錦中的踮腳尖
說到踮腳尖,有一項養生運動不能忽略。那就是具有800年悠久歷史的養生術—八段錦,其最后一式的動作名為“背后七顫百病消”。這個動作就是通過踮腳尖、顫腳跟的方式刺激系統,誘發全身震蕩,柔和按摩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其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身體直立,雙腿合并,兩腳跟并攏。
第二步:緩緩舉起雙上肢,使雙手舉過頭頂,雙手掌心向上。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身體的平穩。
第三步:伸腰上提,將兩腳后跟抬起,踮起腳尖,將重心放在腳掌尖,目光與前方保持平衡。保持此動作5秒左右。
第四步:慢慢放下腳掌,不要一下完成,可以在放到一半時停留片刻,腳跟接觸地面時用力振動一下。(具體做法以下動圖可參考)

以上這三種方式都適合我們平時的鍛煉。長期堅持,都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質”的改變,還可能讓你越來越年輕。但是,即便這么簡單易行好處多的運動,有些情況下卻是不能做的。
踮腳尖的注意事項,要了解!
“踮腳尖”是一項慢運動,在進行的時候一定要慢慢來,不可以用力過猛。以前沒有做過這項運動的朋友,剛開始要緩慢進行。否則在運動過程中,很有可能因為重心不穩而摔倒;或者可能因用力過猛導致足跟疼痛。這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尤其是老年人,在運動的時候最好借助外物的幫助。比如可以用手扶著墻或者桌子等其它比較堅固的物體。以免意外的發生。

如果運動過程中出現了腳疼或小腿疼的癥狀,一般情況下都是正常的。可以適當用熱水泡泡腳,減少每天的運動時間,或者休息幾天,待疼痛有所緩解后再進行運動。
另外,踮腳雖好,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這里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患有重度骨質疏松的老人,不建議踮腳走路。骨質疏松時,由于骨的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這個時候如果進行踮腳尖運動,本身就脆弱的骨頭可能就會因承受不住自身的重力而骨折。

因此,這類人群盡量不要做該項運動,否則會大大增加骨折的風險。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好好的護理,避免骨折的發生。
總結
說了這么多,相信你是不是對“踮腳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是啊,別看踮腳只是個小小的動作,但若能堅持下來,不說多,能堅持一個月,你可能就能發現身體上的變化。如果慢慢的你適應了這項運動,那更多的好處可能就不請自來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看到踮腳這個簡單的小動作可能帶來這么多的益處,你是不是有點心動呢?心動不如行動,快來嘗試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