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供應系統選擇要點有哪些?
5.2.2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熱源, 宜首先利用工業余熱、廢熱、地熱。(熱源比選)
注: 1 利用廢熱鍋爐制備熱媒時, 引入其內的廢氣、煙氣溫度不宜低于400℃;
2 當以地熱為熱源時, 應按地熱水的水溫、水質和水壓, 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5.2.2A 當日照時數大于1400h/年且年太陽輻射量大于4200MJ/m2及年極端最低氣溫不低于-45℃的地區,宜優先采用太陽能作為熱水供應熱源。
5.2.2B 具備可再生低溫能源的下列地區可釆用熱泵熱水供應系統:
1 在夏熱冬暖地區,宜采用空氣源熱泵熱水供應系統;
2 在地下水源充沛、水文地質條件適宜,并能保證回灌的地區,宜釆用地下水源熱泵熱水供應系統;
3 在沿江、沿海、沿湖、地表水源充足,水文地質條件適宜,及有條件利用城市污水、再生水的地區,宜采用地表水源熱泵熱水供應系統。(熱泵供熱是一個發展方向,青島海洋館)
注:當釆用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時,應經當地水務主管部門批準,必要時應進行生態環境、水質衛生方面的評估。
5.2.3 當沒有條件利用工業余熱、廢熱、地熱或太陽能等熱源時, 宜優先采用能保證全年供熱的熱力管網作為集中熱水供應的熱源。
5.2.5 當本規范第5.2.2~5.2.4條所述熱源無可利用時, 可設燃油、燃氣熱水機組或電蓄熱設備等供給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熱源或直接供給熱水。
5.2.7 升溫后的冷卻水, 當其水質符合本規范第5.1.2條規定的要求時, 可作為生活用熱水。
5.2.8 利用廢熱(廢氣、煙氣、高溫無毒廢液等)作為熱媒時, 應采取下列措施:
1 加熱設備應防腐, 其構造應便于清理水垢和雜物;
2 應采取措施防止熱媒管道滲漏而污染水質;
3 應采取措施消除廢氣壓力波動和除油。
5.2.9 采用蒸汽直接通入水中或采取汽水混合設備的加熱方式時, 宜用于開式熱水供應系統, 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蒸汽中不得含油質及有害物質;
2 加熱時應采用消聲混合器, 所產生的噪聲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 3096的要求;
3 當不回收凝結水經技術經濟比較合理時;
4 應采取防止熱水倒流至蒸汽管道的措施。(與外環境接口)
5.2.10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應設熱水循環管道,其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節能、節水)
1 熱水供應系統應保證干管和立管中的熱水循環;
2 要求隨時取得不低于規定溫度的熱水的建筑物, 應保證支管中的熱水循環, 或有保證支管中熱水溫度的措施;
3循環系統應設循環泵,并應采取機械循環。
5.2.10A 設有三個或三個以上衛生間的住宅、別墅,當采用共用水加熱設備的局部熱水供應系統時,宜設熱水回水管及循環泵。(循環泵的強制條文)
5.2.11 建筑物內的熱水循環管道宜采用同程布置的方式;當采用同程布置困難時,應采取保證干管和立管循環效果的措施。
5.2.11A 居住小區內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熱水循環管道宜根據建筑物的布置、各單體建筑物內熱水循環管道布置的差異等,采取保證循環效果的適宜措施。
5.2.13 高層建筑熱水系統的分區, 應遵循如下原則?一般技術要求)
1 應與給水系統的分區一致, 各區水加熱器、貯水罐的進水均應由同區的給水系統專管供應;當不能滿足時, 應采取保證系統冷、熱水壓力平衡的措施;
2 當采用減壓閥分區時, 除應滿足本規范第3.4.10條的要求外, 尚應保證各分區熱水的循環。
5.2.14 當給水管道的水壓變化較大且用水點要求水壓穩定時, 宜采用開式熱水供應系統或采取穩壓措施。
5.2.15 當衛生設備設有冷熱水混合器或混合龍頭時, 冷、熱水供應系統在配水點處應有相近的水壓。(一般技術要求,冷熱水的流程影響較大)
5.2.16 公共浴室淋浴器出水水溫應穩定, 并宜采取下列措施:
1 采用開式熱水供應系統;
2 給水額定流量較大的用水設備的管道, 應與淋浴配水管道分開;
3 多于3個淋浴器的配水管道, 宜布置成環形;
4 成組淋浴器的配水管的沿程水頭損失, 當淋浴器少于或等于6個時, 可采用每米不大于300Pa;當淋浴器多于6個時, 可采用每米不大于350 Pa。配水管不宜變徑, 且其最小管徑不得小于25mm;
5 工業企業生活間和學校的淋浴室, 宜采用單管熱水供應系統。單管熱水供應系統應采取保證熱水水溫穩定的技術措施。(平衡流量和水壓)
注:公共浴室不宜采用公用浴池沐浴的方式;當必須采用時, 則應設循環水處理系統及消毒設備。
5.2.16A 養老院、精神病醫院、幼兒園、監獄等建筑的淋浴和浴盆設備的熱水管道應采取防燙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