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海棠
正在加載查看圖片集
西府海棠(學名:Malus micromalus)為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小喬木,高達2.5-5米,樹枝直立性強,為中國的特有植物。西府海棠在北方干燥地帶生長良好,是綠化工程中較受歡迎的產品。在中國果品名稱中,海棠的品種極為復雜,尚待研究統一。在植物分類中,暫以西府海棠M.micromalus Makino一名概括之,不再分列為多種,以免引起混亂。海棠的主要栽培品種有河北懷來的“八棱海棠”、昌黎的“平頂熱花紅”、“冷花紅”,陜西的“果紅”、“果黃”,云南的“海棠”和“青刺海棠”。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西府海棠
中文別名:海紅(本草綱目),小果海棠(華北經濟植物志要),子母海棠
二名法:Malus micromalu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目:薔薇目(Rosales)
亞目:薔薇亞目(Rosineae)
科:薔薇科(Rosaceae)
亞科:蘋果亞科(Pomoideae或Maloideae)
屬:蘋果屬(Malus)
種:西府海棠 M. micromalus
分布:遼寧、河北、山西、陜西、云南等
海棠溯源
正在加載海棠
我們通常所說的海棠是指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有時也包括薔薇科木瓜屬的木瓜海棠、貼梗海棠,在某些情況下甚至秋海棠科的秋海棠也被泛稱為海棠。準確地說,海棠是指以栽培觀賞為目的,果實直徑小于等于5cm的蘋果屬植物,英文為crabapple。海棠在我國古代被統稱為柰,唐朝時出現“海棠”這一稱謂,在明代王象晉的《二如亭群芳譜》中“海棠”一名被冠用于的4種植物: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垂絲海棠(Malus halliana)、貼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王象晉的這種觀點影響深遠,這4種植物雖不同屬,西府海棠、垂絲海棠屬于蘋果屬,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屬于木瓜屬,但名字中都帶有“海棠”二字。大約二千五百年前的《詩經·衛風·木瓜》記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考證,木桃為木瓜海棠或貼梗海棠,這是迄今為止能找到的關于海棠最早的書面記載。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公元前125—前128年)有“槨、柰、厚樸”等的記載,據考“柰”是指中國綿蘋果及小果類蘋果屬植物。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年),賈耽為相,著《百花譜》,書中譽海棠為“花中神仙”,此書為較早使用海棠這一稱謂的著作,此前海棠多用“柰”概括。
此后海棠作為觀賞植物的地位與聲望日益突出,宋代達到頂峰,出現研究海棠的專著《海棠記》和《海棠譜》。北宋沈立的《海棠記》中記載:“嘗聞真宗皇帝御制后苑雜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賜近臣唱和,則知海棠足與牡丹抗衡而獨步于西州矣。元明清三代海棠成為文人常用的意象,歌詠海棠的詩詞多有流傳。近現代喜愛海棠的名人也大有人在,朱自清在散文《看花》中寫到:“我愛繁花老干的杏,臨風婀娜的小紅桃,貼梗累累如珠的紫荊;但最戀戀的是西府海棠。” 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更是直接命名為《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
形態特征
西府海棠-果實(海棠果)小枝細弱圓柱形,嫩時被短柔毛,老時時脫落,紫紅色或暗褐色,具稀疏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無毛或僅邊緣有絨毛,暗紫色。
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稀近圓形,邊緣有尖銳鋸齒,嫩葉被短柔毛,下面較密,老時脫落;葉柄長2-3.5厘米;托葉膜質,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疏生腺齒,近于無毛,早落。
傘形總狀花序,有花4-7朵,集生于小枝頂端,花梗長2-3厘米,嫩時被長柔毛,逐漸脫落;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 正在加載西府海棠 早落;花直徑約4厘米;萼筒外面密被白色長絨毛;萼片三角卵形,三角披針形至長卵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全緣,長5-8毫米,內面被白色絨毛,外面較稀疏,
萼片與萼筒等長或稍長;花瓣近圓形或長橢圓形,長約1.5厘米,基部有短爪,粉紅色;雄蕊約20,花絲長短不等,比花瓣稍短;花柱5,基部具絨毛,約與雄
蕊等長。
果實近球形,直徑1-1.5厘米,紅色,萼洼梗洼均下陷,萼片多數脫落,少數宿存。花期4-5月,果期8-9月。
西府海棠與海棠花M.spectabilis(Ait.)Borkh.極近似,其區別在葉片形狀較狹長,基部楔形,葉邊鋸齒稍銳,葉柄細長,果實基部下陷。本種是由山荊子和海棠花雜
交而成(M.baccata×M.spectabilis)。此外有些種類,果形較大,果梗細長,萼片無毛,部分宿存或脫落,另名為
M.robusta(Carr.)Rehd.,并推斷為山荊子與楸子雜交而成(M.baccata×M.prunifolia)。這些種類來源于天然或人
工雜交,形態變異很大,不易區分。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參與編輯 西府海棠全株(12張) 西府海棠根莖(1張) 西府海棠枝葉(1張)
生長環境
喜光,耐寒,忌水澇,忌空氣過濕,較耐干旱,對土質和水分要求不高,最適生于肥沃、疏松又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生長于海拔100米至2400米的地區。
分布情況
產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陜西、甘肅、云南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海棠通常以嫁接或分株繁殖,亦可用播種、壓條及根插等方法繁殖。用嫁接所得苗木,開花可以提早,而且能保持原有優良特性。
播種法
西府海棠實
生苗雖生長較慢,但常產生變異,故為獲得大量砧木或雜交育種時,仍采用播種法。中國北方常用的砧木種類有山定子、西府海棠、裂葉海棠果等;南方則用湖北海
棠。海棠種子在播種前,必須經過30天~100天低溫層積處理。充分層積的種子,出苗快、整齊,而且出苗率高;不層積的種子不能發芽,或極少發芽。也可在
秋季采果、去肉、稍晾后即播種在沙床上,讓種子自然后熟。覆土深度約1厘米,上覆塑料膜保墑,出苗后掀去塑料膜,及時撒施一層疏松肥土,苗期加強肥水管
理,當年晚秋便可移栽。
嫁接法
以播種繁殖的實生苗為砧木,進行枝接或芽接。進行枝接或芽接。春季樹液流動發芽進行枝接,秋季(7月~9月間)可以
芽接。枝接可用切接、劈接等法。接穗選取發育充實的1年生枝條,取其中段(有2個以上飽滿的芽),接后上細土蓋住接穗,芽接多用“T”字接法,接后10天
左右,凡芽新鮮,葉柄一角即落者為接活之證明,數日后即可去除扎縛物。當苗高80厘米~100厘米時,養成骨干枝,嗣后只修剪過密枝、內向枝、重疊枝、保
持圓整樹冠。
正在加載西府海棠
分株法
于早春萌芽前或秋冬落葉后進行,挖取從根際萌生的蘗條,分切成若干單株,或將2~3條帶根的萌條為一簇,進行移栽。分栽后要及時澆透,注意保墑,必要時予以遮陰,旱時澆水。不久即可從殘根的斷口處生出新枝,秋后落葉或初春未萌芽前掘出移栽,即成一獨立新株。
壓條和根插
均在春季進行。小苗可攀枝著地,壓入土中,大苗用高壓法,壓泥處均用利刀割傷,不論地壓或高壓都要保持土壤濕潤,待發根后割離母株分栽。根插主要在移栽挖苗時進行,將過長較粗的主根,剪成10厘米~15厘米的小段,淺埋土中,上面蓋草保濕,易于成活。
栽培管理
海棠花可地栽可盆栽海棠一般多行地栽,時期以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葉后為宜。出圃時保持苗木完整的根系是成活的關鍵。一般大苗要帶土索,小苗要根據情況留宿土。苗木栽植后要加強撫育管理,經常保持疏松肥沃。在落葉后至早春萌芽前進行一次修剪,把枯弱枝、病蟲枝剪除,以保持樹冠疏散,通風透光。為促進植株開花旺盛,須將徒長枝進行短截,以減少發芽的養分消耗。結果枝、蹭枝則不必修剪。在生長期間,如能及時進行摘心,早期限制營養生長,則效果更為顯著。
樁景盆栽,取材于野生蒼老的樹樁,在春季萌芽前采掘,帶好宿土,護根保濕。經過1~2年的養護,待樹樁初步成型后,可在清明前上盆。初栽時根部要多壅一些泥土,以后再逐步提根,配以拳石,便成具有山林野趣的海棠樁景。新上盆的樁景,要遮陰一個時期后,才可轉入正常管理。為使樁景花繁果多,水肥管理應該加強。花前要追施1次~2次磷氮混合肥后每隔半個月追施1次稀薄磷鉀肥。還可在隆冬采用加溫催花的方法,將盆栽海棠樁景移入溫室向陽處,澆水,加施液肥,以后每天在植株枝干上適當噴水,保持室溫在20℃~25℃,經過30天~40天后,即可開花供元旦或春節擺設觀賞。
病蟲害防治
要注意防治金龜子、卷葉蟲、蚜蟲、袋蛾和紅蜘蛛等害蟲,以及腐爛病、赤星病等。
腐爛病,又稱爛皮病,是多種海棠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樹干及枝梢。一般每年4月~5月開始發病,5月~6月為盛發期,7月以后病勢漸趨緩和。發病初期,樹干上出現水漬狀病斑,以后病部皮層腐爛,干縮下陷。后期長出許多黑色針狀小突起,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清除病樹,燒掉病枝,減少病菌來源。早春噴射石硫合劑或在樹干刷涂石灰劑。初發病時可在病斑上割成縱橫相間約0.5厘米的刀痕,深達木質部,然后噴涂殺菌劑。
主要價值
為
常見栽培的果樹及觀賞樹。樹姿直立,花朵密集。果味酸甜,可供鮮食及加工用。栽培品種很多,果實形狀、大小、顏色和成熟期均有差別,所以有熱花紅、冷花
紅、鐵花紅、紫海棠、紅海棠、老海紅、八楞海棠等名稱。華北有些地區用作蘋果或花紅的砧木,生長良好,比山荊子抗旱力強。
觀賞價值
海棠花有良好的觀賞價值西府海棠在海棠花類中樹態峭立,似亭亭少女。花紅,葉綠,果美,不論孤植、列植、叢植均極美觀。花色艷麗,一般多栽培于庭園供綠化用。西府海棠在海棠花類中樹態峭立,似亭亭少女。花朵紅粉相間,葉子嫩綠可愛,果實鮮美誘人,不論孤植、列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