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記有:“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徐度《卻掃篇》記有:“劉季高侍郎,宣和間嘗飯于相國寺,因談歌詞,力詆柳耆卿,旁若無人,有老宦者聞之,默默而起,徐取紙筆,跪于季高之前請曰:子以柳詞為不佳,盍自為一篇示我”上至高級官員,下到平民百姓,歌兒舞女,無不喜愛柳詞,就是當時
西夏異國也“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這足見柳詞在當時流傳之廣。
柳永繼承了民間流行的俗曲慢詞,突破了晚唐五代及北宋初年文人雅士只填小令不寫慢詞的風氣,這是在形式上對詞的一大開拓。因此,在中國詞的發展史上,柳永成為文人之中大量填寫慢詞自譜新腔的第一人。柳永詞聲律特別諧美,同時又由于他經常使用民調,所以特別注意章法結構、層次安排及領字使用等等。這些形式上的特色,對北宋后期長調的寫作,特別是對周邦彥《清真詞》中的鋪敘及音律影響很大。
柳永的時代由于城市經濟高漲和市民階層的興起,以市民為主體的勾欄瓦肆文藝逐漸繁榮興旺、生機勃發。經濟文化的空前發達為當時許多文學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全新的藝術參照。柳永第一次比較全面地寫了當時許多大都市的繁華景象,第一次比較完整地描繪了生活在繁榮都市的市民的生活與心態,從而贏得了他們的熱愛與推崇,形成了自己全新的藝術個性和審美觀念。
對于繁榮的都市生活的描繪,是前人筆鋒未到之處。柳永開拓這個新題材,可以說,這一類詞是當時社會各個階層都歡迎的。同時又由于柳永一生仕途不順,謁一方面磨礪鋒刃,以求再試,一方面開始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在所難免的干謁與漫游;柳永到底漫游與干謁過多少地方* 迄今也無法確證。不過從有關記載和其作品提供的線索來看,他到過睦州、泗州、華陰、開封、長安、建寧、會稽、杭州、揚州、蘇州、金陵、鄂州等幾乎當時的大半個中國。這些大都市的繁華景象,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期間,柳永寫了大量的描繪繁華都市的詞。
柳永正是用詞的形式首開新路,將大都市的繁華景象一一展現出來,并且以高妙的藝術手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梢哉f,這是他這類詞不脛而走,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