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近古史走向文明史的歷程當中,逐漸確立了以宗法制為主的社會規制,而西方文化與印度文化等等也產生了不同的規制選擇。
在宗法制度的建立成熟之后,極為注重祖宗崇拜,從而樹碑立傳之風奉行,此風在春秋戰國時代便已成熟,到了兩漢時期,此風更甚,而往往樹碑著皆為達官顯貴,碑上書丹之人,往往也是聲名顯赫的大書法家,所以兩漢流傳至今的許多名碑,是一座巨大的書法寶庫。
魏碑《寇演墓志》楷書拓片全拓
到了曹魏時期,民間樹碑之風被曹操禁止,目的為的是防止奢靡之風,但對于一些有著特殊功績的王公貴族還保存者樹碑的傳統。
所以我們如今看到了北魏的刻石,比如說著名的“元氏墓志”乃是皇家敕書的作品,極為精妙。此外還有我們要談到的“寇氏墓志”。
《寇氏墓志》也是北魏名碑當中的一個大宗,其楷書精妙無雙,堪稱是那個時代的極品!
魏碑《寇演墓志》楷書拓片全拓
在1918年的一個午后,位于今天河南省洛陽市城東的一個叫做攔駕溝的農村,一位農民在翻地的時候,從地下挖出了一件石碑,此碑上面刻有工穩的楷書字樣,農民不識字,但也知道此碑乃是一件有價值的文物,于是將此碑上交之當地縣衙。
此碑后來被保存與吳縣古物保存會,只可惜在20多年之后,被毀于抗戰當中。不過萬幸的是,此碑有拓片留存于世。
此碑便是著名的國寶級楷書《寇演墓志》。此作堪稱千古楷模,是書法界的極品力作。
魏碑《寇演墓志》楷書拓片全拓
寇演乃是北魏時期的一位汝南太守,相當于今天駐馬店市的市長了。此人功績卓著,在他死后,后人請高手匠人為其樹碑立傳,這便是《寇演墓志》的由來。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當中,楷書僅僅指的是唐楷。其實楷書從書法史的流變可以看來,基本可以分為“魏碑、唐楷、晉楷”,其風格各異,意趣也大有不同,但從藝術風貌而言,魏碑楷書是最為全面,也是技法最為豐富的楷書類型。
這件《寇演墓志》乃是魏碑楷書當中的極品,在用筆上能夠方圓皆備,且在起收與線條的中斷,極盡變化之能事,字字注重空間的疏密與欹側安排。
魏碑《寇演墓志》楷書拓片全拓
我們可以這樣說,魏碑與唐楷當中的所包含的所有技法,在這件《寇演墓志》當中都有所體現,當你將這件寇演墓志臨摹精透,再去看唐人的楷書,就能具備極高的眼界了。
這就是學習高明的作品給人帶來的一種眼界,就像李世民在《帝范》當中所說的: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取法乎下,僅得乎次。
的道理。
魏碑《寇演墓志》楷書拓片全拓
在《元氏墓志》與《寇氏墓志》這一系列的魏碑極品當中,沒有一個碑是有作者姓名的,這是因為北魏時期的“書法家”并不是一種地位尊貴的職業,而往往他們書寫的墓碑主人地位則比較顯貴,故而沒有能留下名姓。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些人的書法風貌天然,極盡自然之美,是藝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最高峰!北魏刻如此,魏晉的書法也是如此。
魏碑《寇演墓志》楷書拓片立軸
這件《寇演墓志》有民國的原拓傳世,拓片拓工極為精良,是后人研究北魏書法的重要法帖。
魏碑《寇演墓志》楷書拓片全拓
如今,我們通過多方努力,將民國的這件《寇演墓志》的拓本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復制,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
沒有更多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