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十屆國展網上作品一覽
”蔡興洲
書壇國展,盛世空前,善書者眾矣,皆做佳篇以試之。可謂群賢畢至,萬人空巷。帷幕始降,有朋告之曰,余有小成,忝列前位。初聞此訊,心潮澎湃,難以自已。然靜思之,實乃物競天擇,幸甚之至耳,敢自滿乎?吾尚未不惑,豈敢輕言通會之詞。況吾習書,肇乎心性,非為功名。浸于此,數載如一。若言藝事之所得,蓋久居邊陲,無喧囂之擾,任誨人筆墨之職。且雅士常聚門庭,得益于此;逸少虔禮更為座上之賓,信以為師,間或得其筆法之一二,便欣然忘食,其樂融融,技藝遂長。吾嘗屬故友鐫我不負墨,墨將許我以自勉,嗟乎!人之在世,屈指匆匆。我自不負墨,然墨將許我者何?無他,飽吾之學,此生無憾矣。

周少劍

我一直向往古時文人的書齋生活,閑淡,自適。一茶,一帖,一硯,一紙,當然有時還有酒,便足可消磨許多光景。因而,我學書側重于文人楷范的經典之作,譬如魏晉諸賢,譬如蘇軾。他們作品中的那種雅逸沖和,那點兒說不明道不清的味兒讓我深深迷醉。我的書法創作亦往往因為這一點取向而完成。
其實,我對創作一詞是頗不以為然的,總覺得創作這個詞還包含有設計或者刻意的意思在里面。我固執的堅持自然隨性的書寫。十屆國展作品的完成比較充分的反映了我的這種堅持。
我日常書寫主要是大量的臨帖。臨帖之余,若手感尚可,便會順勢抄上三兩張小品。時間一長,倒也積攢了不少。從中挑出十來張,連綴起來,便成了國展中的這件作品。當然,挑揀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個大致的標準:1,所選擇內容皆為金農題畫。這種內容頗與我的心性相合,且字數多少不定,可隨文意而讓行列長短斷續,留白自然。2,章法上,注意十來塊小品之間的和而不同。每一個小品既是獨立的整體,也是十件小品中的一個局部。3,紙張盡量素雅,力避花哨。我不喜歡用那些色彩太過強烈的紙張,而素雅的極致就是白紙黑字,這理所當然成為我最終的選擇。4,印章在整件作品中起提神醒目的作用,宜精忌濫,鈐蓋的位置要恰到好處。
當然,為了合于展覽。作品連綴時,還是參考了當下展覽中一些比較好的作法:連綴的局條所用宣紙的色彩搭配;在正中間一條用黑色印泥蓋上幾方老宋體印章。不知這算不算得對于展覽的一種屈從。

杜占存

回想起書法的學習,轉眼已過去了二十幾載,從當初的工作需要(美術毛筆字)到真正的鐘情于這門古老的民族藝術又經過了幾年時間,在這之前還學了幾年音樂和近十年的繪畫,當初對這兩門藝術的學習我也是很癡迷的,也正是由于這兩門藝術的鋪墊才給我今后的書法創作提供了必要的養分。有人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有形的圖畫,我是深有體會的。
初學書法時,只想把毛筆字寫得端正些、漂亮些,每天對著《柳公權玄秘塔碑》進行臨習,后又在王啟田老先生的指導下學習《北魏張猛龍碑.》,然后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我曾經搞了多年美工和礦山宣傳,大量的書寫和繪畫工作讓我不得不努力的去學習)。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一本《唐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帖,才感覺到實用毛筆字和經典書法所給人們的視覺感受竟有如此大的差別,隱約的感到王羲之書法的藝術魅力是那么的令我神往。從此,臨習《圣教序》便成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日課。這一臨就是十幾年,在這十幾年中我又陸續臨習了二王一脈的其它法帖。我始終堅信要想真正學好書法就必須打好筆墨技巧這一關,任何一門藝術都是如此。技法是理性的,是走向藝術的根基,而藝術是作者在理性基礎上的感性發揮,只有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升華為藝術。

當十屆國展征稿啟事發出后,我就開始大量的讀帖并重新審視過去曾經臨習過的碑帖,以期待有更多的發現,將新的感受從大腦思維中進行整合、提取。查看一些相關的理論文章,聆聽了一些經典的民族音樂以此來尋找創作靈感。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截稿的前幾天才開始動筆打草稿創作。當時對書寫內容和形式也沒有做更多的考慮。在創作過程中力求在章法結字和線條的處理上溶入音樂的旋律,我試圖把每一句詩詞、每一個漢字甚至每一個點畫都看成一個不斷變化的音符、一個節拍,使整體作品在古樸沉實中不失靈動和鮮活。再結體和用筆上運用虛實、向背、提按頓挫、聚散離合等對比手法,以此來調節通篇氣氛,使之具有音樂般的美感和旋律。


元書紙加之翰墨的芳香,夜深人靜,沒有任何干擾,完全進入了一種無人的境地。一氣呵成寫了十幾幅小斗方,把這些小斗方放在地上,慢慢地審視了幾遍,覺得還挺有一些感覺和味道:古黃色的元書紙又以二王一脈為主體風格的行書,配上先賢的傳世詩詞,三者的有機結合,使作品整體氣息和視覺的效果達到了和諧統一。經過一番細致的推敲和篩選,最后選定八幅比較滿意的作品進行了通篇調整和布局,蓋好印章......

   我的書法作品一向是草稿比正式創作的要得其自然,能夠最大限度地抒發心性。所以每次參展的投稿作品都是最終選定草稿,這次也不例外。其實,好的藝術作品就是自然氣息和作者真實情感的流露,是書者在筆墨技巧純熟和扎實的基礎上用情感去書寫心性、書寫智慧,把握良好的創作心態,力求以經典為根基,以時代審美為主要表現特征,走雅俗共賞之路。只有這樣藝術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調動國人對書法藝術的認知,有效的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王兆會
這次展覽我投了四幅,
大字行書用來問路,小行書和草書是主打,結果是草書先在上海賽區入展,大字行書又在廣西賽區獲了獎。投石問路,歪打正著,還不是幸運嗎?

不過分析起來,我的歪打也有些道理:一是創作要堅持以古變古的原則(劉文華老師提出的),我是用趙之謙、何紹基去變二王。  
二要處理好的矛盾,大家都已經認識書法要不要,但一幅作品的精益求精還是要的,就是反復起草,實驗,氣息怎樣,章法如何,哪些字平庸了……但推敲后的藍圖需要出來,需要有無意於佳的感覺
三是我認為書法更是一種修養,而不只是藝術,臨古的目的,是把自己平庸的手眼心改變成為古人精妙的手眼心,這個過程是一輩子的事,不改變而妄求之改變,豈可得乎?  
有個感想,參加這么多年展覽,我看得比較明白了:獲獎并不代表水平真高,落選中其實高手更多。
因此勝固可喜,敗亦應欣然。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審美理想,走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不能總是跟風。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盡管我們不能完全免俗,但總要對得起自己吧!


胡宗江

對于獲獎感言,我不知該說什么。在每次入展或獲獎后,我內心深處似乎有了更大的壓力,獲獎是對自己過去努力的一種承認與鼓勵,在帶來動力的同時也讓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我想不單單是指德行方面的反省,在藝術修為的過程中也是至為關鍵的,它能讓人更理智、更深入地思考藝術的問題,對于從藝的人來說,應該要把它養成一種如刷牙洗臉般的習慣,經常反省自己在做人和治藝上的得失,不斷總結,不斷研修才能終成正果。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書法藝術要達到”“兼備,必然要求從事書法創作的人,首要注重品格修養、知識積累,然后才是書之,這樣才能由而至,從而實現書法創作的真正目的。所以,我一直敬仰那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他們就是我努力的榜樣和目標。同時,在此我衷心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和關心過我的人,你們的關注與支持將是我不懈努力的動力。



書作若登國展榮榜,凡雅好書法者皆不免驚喜。然余于欣然之外,多有惶恐!雖亦忘食廢寢、挑燈中宵,遍嘗個中甘苦;然年資尚淺,如此殊榮,弗敢輕受也!

余學書十余載,遍訪諸師,兼采眾長。臨池之余,常自思忖,偶有所得,輒欣喜若狂,心慕手追,終日不輟。余學書,取徑法帖,青燈黃卷,潛心研摹;百通圣教,千遍蘭亭;寒來暑往,癡心不改。日久,自成一些手法。然而,每臨古帖,又知難窺堂奧,經年習得,終不過古人十之一二。此恐當世學書者所共有之煩惱。


今世之展覽,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然學書者亦于傳統創新間舉步維艱,無不為展覽、書寫、生活、學術所困,如之奈何!倘踵武前人,無自家面目,難免書奴之譏,況乎為書奴亦一難耳;若立異標新,凌逾百代,必自斷根砥。故守望經典,融會今意,機杼己出,自鑄筆墨,或可為創新之通衢。


余嘗以閑讀書論為日課;近來尤喜山谷書論,當讀論東坡書時,不由興感,遂研青墨,一揮而就,檢出筆墨佳者而成此作。竊喜得東坡所言之意:仆醉后,乘興輒作書數行,覺酒氣拂拂,從十指間出也!正合余崇尚流暢自然之書寫,亦可脫謹束之習。




十屆國展,我的作品獲得了優秀獎,這是我沒想到的。這要感謝中國書協給我們刻字作者這么好的一次機會。現代刻字創作,我是2003年開始參與的,入展過多次全國性的刻字展覽,也獲得過獎。對于創作,其實我與大都數作者一樣,創作是盲目的,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去年我有幸參加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志安書法刻字藝術工作室首屆高研班的學習,才使我真正懂得了現代刻字這一藝術形式,掌握了現代刻字的創作原理和方法,尤其是王志安導師所提出的義形創作理論和學院派規范的教學模式,使我茅塞頓開,在創作上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這次的獲獎作品《山清水秀》,即是以義形創作的理論為指導,以文學之義為內容,書法為素材,用形式去深化、全釋中國傳統美學。通過去表現,使作品著力于思想性,主題性,哲理性和時代性的詮釋。如作品以單向骨骼、重復構成、平鏟肌理、具象色彩等形式語言,營造了山巒疊翠,水波粼漣的規模與境深埸景,從而使形式與內容得到了統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作。

從少年時開始學習書法,到現在已有二十多年。這一路走來,書法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次十屆國展能獲獎,無疑讓我感到驚喜和興奮。這是對自己多年來認真學書的一份最給力的褒揚。我非常感謝各位評委對我的厚愛,也感謝這么多年來諸多師友對我的指導和幫助!
我深信,筆墨當隨時代,一件好的作品不光要淵源有自,還要能體現作者的想法,契合時代的特質。要在扎根傳統的基礎上彰顯個性。我深信,書者,舒也,每一件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能打動觀者,引起共鳴。我也深信,功到自然成,著力在歷代碑帖中取舍、融合,努力提高審美修養,不斷思考、調整自己的書風,堅持不懈,定會有所成就。這三點是我一直堅持的,也是以后必須堅持的。
獲獎固然可喜,但只是一個節點,今后的路還很長,需要不斷探索和提高。我將更加努力!羅邦國
學書多年,感慨頗多,中國文化之傳承,首先靠的是老師,沒有老師的導,就不可能有學生的悟。因為書法中許多東西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是需要老師身教的。因此借此機會,我感謝所有教過我的老師!
同時學習傳統文化要精而不貪多,書法更是如此,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書體,痛下苦功。百折而不撓,達到和古人相通的境界。正所謂大道至簡,道生一而一生萬物,則百理融于其中。就象擁有了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所有的鎖。
當然學習者還應該逐步建立一種理念,正如書法老師張愛國先生說:學習書法首先要明理得法。太極拳老師李志榮先生說:學習太極拳首先要建立太極拳的概念。有了這種理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隨時用這種理念去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有沒有偏離其中,達到不偏不離,萬變不離其中。




對于很多獲獎作者來說,我真的是個新手。雖然自幼從父習字,但真正發奮苦練是三年前母親病逝對我的深切觸動!為了不辜負母親的期望,我甚至在住院保胎至生下寶貝女兒之前,都不忘將小桌子擱在病床上,左手打吊針,右手握毛筆,苦練我鐘愛的中山王篆字,直至護士在我的左手上再找不到適合扎針的靜脈血管。獲獎,正好在女兒一周歲生日之時,我用心聲告訴她,未來的路都是靠自己走的,努力才會有回報。

彭雙龍

三屆蘭亭獎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二王行草書在當代的出路,如何最大限度的去接近并解讀二王?如何正確對待當代二王行草的同質化現象?在今年的深圳論壇上,許多專家也撰文并針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多次深入的探討。
二王并不是某種具象,而更應該是一種精神和氣度。因為無法到達而心存敬畏,因為無法具象而心懷信仰,正如《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因此,唯有心存敬畏從源頭尋找,方能覓得清泉,這也恰巧應了守正創新的創作理念。
此次十屆國展獲獎作品是平日臨池之余的一種積累,內容為自作筆記,記錄讀書臨帖之點滴感悟。日積月累,竟成一摞,選其數則,禿筆老墨優游書之,尚可一觀,然資質愚鈍,作品尚有諸多不滿意之處,諸如氣息的古雅,節奏的控制,收放的對比,線條的松動等方面,還有待我一一去研究和解決。忝列獲獎,于我等青年作者來說更是一種壓力和動力。轉而一想,也正可借此機會呈諸各位師友方家教正,變壓力為動力,不正是一種難得的機緣?(彭雙龍/辛卯十月于深圳)

馮寶麟

法古求變,創新能典是我的藝術追求。法古者易泥古而不化,創新者易獵奇而忘典,故藝術家頤養出正確的藝術觀,是選擇正確藝術道路的基礎。
如今,很多人癡迷于跟風逐潮、炫奇弄巧,我則選擇了古典小篆這條幽靜的小路踽踽而行,這條路上略嫌孤寂,但恰好可以靜下心來深入傳統、坦呈本性。而強調篆書特有的古典氣息和文化意蘊,賦予它以新的生命活力則是我的創作理想。

徐明春
我喜歡刻印,喜歡刀石耕耘的歷久彌長。字在印中,襲古抒情,置身于此我能得到一種自修,一種聒噪世界里的片刻安寧。感謝評委老師,感謝和黔南師友在一起的日日夜夜,感謝生活在家鄉柳州父母的辛勤養育。李文寶

2011年是中國刻字藝術發展的重要一年,本年度正值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30周年,中國書法家協會刻字研究會成立20周年,刻字藝術被書法界最具影響力的全國展所接納,這將是中國刻字史上的重要之年。而我有幸在本次國展中獲獎。我
在創作上,旨在打破只在一塊木板上創作的單一形式。而這次是我借鑒了書法的四條屏形式,在廢舊的四條木方上創作,本著低碳環保的理念,賦予廢舊房梁木板以新的生機,讓廢舊木板會說話,變成廣大群眾的精神食糧。而我成績的取得要感謝多年來曾經支持幫助我的老師和朋友,感謝中國書協刻字研究會的領導歷經20年的不懈努力,終于把刻字藝術納入了國展的行列,也感謝本次大展評委會給了我這次獲獎的機會,我將繼續努力為中國刻字藝術添磚加瓦。                             




黛有松風書洛伊,筆腴千成自情真。能夠在全國十屆國展(上海展區)以隸書作品入展和廣西展區以行書獲獎,作為河南省書協隸書創作委員的我,真是欣喜疊至。止觀二十年來中書協會員的創作歷程和職業注冊會計師特有的治事態度,惟有堅守品鑒人生書途,沉著矜持大道。對于此次獲獎入展的心得和多年感悟,展轉良多,拙言如下,盼對參展競技的書友有些許幫助:
1. 根基傳統,確定主線。結合自己的性情,揣摩古人情致,如汲水探井,目無他轉,鉆之彌深,甘泉乃出。近年來,雖書風多變,而我緊扣蘇體行書,做為主攻方向,研精做細。這次獲獎也證明了惟精惟一是入展獲獎的不二法門。
2.全面構思,把握當下。國展是現代書法審美情趣的方向標,必須把握好兩個方面,一頭繼承傳統,一頭抓牢當下。展覽作品必須考慮時代精神氣息,在書寫內容,形制,章法,顏色等方面要全面構思。這樣的作品才會在尚式的國展中突出出來。
3.自然書寫,流露真情。不計工拙,率爾操筆,技法上或許有不夠完美之處,但其中透露出的天真爛漫的趣味,以及無意于佳乃佳的書寫狀況反而最感人,也最能打動評委。

  
蔡禮禮

伴著園林里笛韻悠揚,歌聲婉轉之伶俐,法度者,在此情境下以素箋簡牘為書,妙趣層生。而近似女紅的小楷,細密工致又逸氣蕭散,與江南之清虛優美性情相融。開卷收卷間,閱盡舒卷煙云,勝卻人間無數。
文以載道,書可養性,能在秀雅的江南,愛女紅寫小楷,與此惺惺相惜,何嘗不是一種緣分?故,放緩腳步,立晉人之風姿、唐人之法度為懿德,讓傳統在情趣中愈久彌新。然后默默低頭趕路,帶著精衛填海的信仰,讓心行隨高調的墨韻入耳聆聽。再以一種高瞻遠矚、雄視古今的審美姿態,追求字外修養取意,字內修養取法的人文理想,默默譜寫進今人清逸雅趣的小楷女紅中。堅持不計功利地走下去,像幾千年前那些粗糲身影行走后留下的大地,天寬地寬。
感謝十屆國展,感謝中國書協評委對我的厚愛。這場書法盛會使我受益頗多,感慨頗許。獲此殊榮,是對我努力付出的肯定,這勢必會成為我書法生涯新征程的開始,鼓勵、督促我繼續在書法的道路上執著下去。衷心感謝你們!

陳國鴻              

十屆國展,可謂書壇盛事,世人矚目。對于結果可謂幾多歡喜幾多愁。我作為一個五十而知天命酷愛書法之人,仍然戰斗在全國展的競技場上,和許多作者一樣也經歷過多次的喜悅和失落。算算中國書協主辦的各種展覽也入展過數十次之多,許多人說,可以了,好多人一次也入不上,你入了那么多次成績已經很不錯了,該歇歇啦。但我沒有歇著,我覺得獲獎入展與否并不重要,關鍵是想通過全國展這一競技場,讓我始終保持一種競技狀態,了解書壇的最新動態,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
獲獎入展名單公布后,我被列入獲獎名單中,消息傳來,祝賀之聲、祝賀短信收到了不少,也著實讓我興奮了一下,但我很快就平靜下來,該干嘛照干嘛。因為,我深知自己的水平,也知道搞書法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并不多,套用邱振中先生的話:書法是基礎訓練周期最長,成才率極低的領域。因此,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我還有多東西要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說一定要談獲獎感言,我簡單總結三點:一是參加國展心態要平和,任何人的成功決不是一蹴而就,要想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我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二是對傳統要做深入的研究學習,要挖掘精髓。古人云:入之愈深,其境愈奇我認為對傳統挖掘的深度,直接決定了你作品的高度。三是要升華好提煉傳統,發現其中的某種光芒,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并為我所用,這也就是我們講的書法創作。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由不工求工,繼由工求不工,不工者,極也。書法寫規矩容易,寫活難。這就好比人生,太簡單、太順了,沒故事可寫,苦澀點、坎坷點反而令人關注。命運的坎坷是一本啟迪人生的好書,書法也是這個道理,這就需要我們在創作中用最大熱情去投入,用最有效手段去表現,從而讓觀眾用心去欣賞真正的書法之美。                           
劉銀鵬
在第十屆國展中,得評委老師抬愛,獲得篆刻最高獎殊榮,實為不易。幾多興奮,幾多沉靜,幾多自省:余習書治印二十余載,立足傳統,熔古鑄今,精心錘煉,孜孜以求。崇尚字為心畫印從書出之旨,追求精工典雅、風神流美之致。在今后的創作中,更當不斷探索創新,完善自我,追求儒家的中正平和之風與道家的超逸曠遠之韻,以為藝術表現形式,以為最高審美目的,實現自己的創作理想……                           


江壽男

一般來說,對于行書,駕馭案頭尺牘、信札、手卷類較為稱心,經營六尺條幅則不易。因六尺大開張既要顧盼行筆之清勁,又要闡發整體之精神;既要規避輕薄、浮滑之流弊和故作姿態之嫌,又要給人以或古淡平和或昂揚郁拔之感,掣肘因素當比前者多一些。宋人尚意所表現出來的韻致以及明清諸家作品的磅礴都是我思考與借鑒的因子。竊以為,欲以強調悟性,不計較所謂的束縛,而以率真浪漫,直抒胸臆為旨趣,除傳統筆墨功夫外,諸如虛無”“空靈”“中和等禪宗元素,也許可以作為書家體驗玄妙佳境的旁引內容。故于創作,貴在有無相顧,虛實牽聯,進而便是關乎道與技之間的融通和頓悟。
我常以堅靜孤寂為舟,空遠情性為楫,而淵源古法則為承載之湖水,苦于此道,空于此道,樂于此道。   荊德杰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獲獎了,高興之余也為自己多年來的努力被肯定認可而感到欣慰,從小受父輩的影響,喜歡上了這黑白藝術,把書法作為自己一輩子的追求,大學選擇了書法專業,諸教授對書法的見解和對書法的詮釋影響了我,在他們的引導下我的書法之路可謂走的順利。此次國展作品,也是在很自然的狀態中完成的。
平時的案頭多擺放孫過庭的書譜,于書譜中求其韻致靈動,又上追二王手札,蘇、米、黃諸家也多有涉獵。因工作之需,平時多給學生臨寫顏真卿,后又在此中加入了顏的厚重與沉穩,找到了一些切入點,便以此為基調書寫了多張信札式風格的小品,組建成篇,內容參以董其昌先生的論書句,于是一幅充滿魏晉書卷氣息的作品完成了。吾心愜也。 高昂

被稱為書壇奧林匹克的全國書法篆刻展,四年一屆,至今已經舉辦十屆,令書壇矚目。得知自己在這次展覽中獲得最高獎,實屬幸運,真的不敢相信,我能在幾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走到最后......

獲獎對于我來說,是一生的奢望。獲獎后,深感真是有種范進中舉的感覺,幾天過后的平靜,給了我更多的思考:以后的路該如何走?該怎樣再提高自己,達到更高更深的境界?如何借鑒、吸收與摒棄......我很清醒,獲獎并不能說明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籌,僅僅只是這次的作品有可人之處、可取之處罷了。獲獎只是能給自己積累些點滴經驗,以此來確定自己的學書方向而已。


不知不覺,我已邁進而立之年。回顧自己的學書道路,也有十來年的光景。十年磨劍,不論寒來暑往,每天堅持臨習、筆耕不輟,總有股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毅力,其中的經歷有苦有甜,有喜有憂。

書法要有所成,必先精通一家,然后融合百家之長,為己所用。我深諳此理。

我學書初涉唐楷、魏碑,為后來的創作打下基礎。前些年我一直把行草書作為我創作的重點,雖然當時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績,劃來劃去,弄了幾年,總是感覺進步緩慢,線條單一、不耐看,只是學到了一些表皮的東西,因為深知那些東西畢竟走不遠。后來在我老師的指引下,這兩年把創作方向轉向了篆書。清傅山曾言:若不習篆隸,楷行書縱寫到妙處,終是俗格。篆書是五體之宗,學篆書可以錘煉線條,能使作品線條更厚重、更耐看、更有分量。我學篆書從清人鄧石如入手,兼習吳大澂,繼而向上追索研習石鼓文、金文。近幾年我在篆書上下了很多苦功夫,強迫自己要耐得住寂寞,在故紙堆里左翻右找、東撿西查,把古人最經典的篆法和筆法爛熟于心。在創作每一幅作品時,先定形式、打草稿,反復推敲字法和篆法,盡量使作品中的每一行、每一塊都做到協調、統一。在書寫當中重在表現筆意書寫性,無論是大字還是小字,筆畫粗細變化盡管不大,也盡力去表現凝重蒼茫、樸茂渾厚之美,兼容鑄刻之金石氣、書寫之儒雅氣,使作品中既保留古典韻致,又得充滿現代旋律。
因為深知自己還很年輕,還很不成熟,盡管做的不好,不全面,但是也要往這個方向上去努力。這次十屆國展獲獎的作品即是一幅用朱砂顏色所作的篆書條幅。

讓我永不止步,去跋涉、去探索、去思考、去追尋......感恩書法!感謝老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評當代100名毛筆書家(二)
國展作者創作談丨馬小杰:篆書創作管見舉隅
周劍初:書家當習“五體”
繼往開來——河南行草書法研究展作品集[ 入展七]
吳昌碩書法藝術賞析
當代書壇之殤——蘇士澍書法批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尉犁县| 呼伦贝尔市| 时尚| 丰都县| 湛江市| 肇州县| 团风县| 交口县| 锦屏县| 睢宁县| 资中县| 沁源县| 阜康市| 南阳市| 青铜峡市| 浪卡子县| 盐城市| 桐庐县| 合川市| 西贡区| 金山区| 临湘市| 宜良县| 孟连| 洪泽县| 邳州市| 金山区| 连江县| 保靖县| 桐梓县| 金昌市| 阳泉市| 大宁县| 绥化市| 万安县| 宁乡县| 泌阳县| 竹山县| 桑植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