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某權威機構曾做過一項個人職業危機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90.5%的人曾遇到過職業危機,也就是說,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能在泰然的狀態下工作,這似乎是一個“人人自危”的年代。
案例一
小芳屬職場新人,剛開始只是干一些內勤雜活,兢兢業業的小芳沒出什么差錯。最近領導根據她的所學專業,試著讓她做一個設計方案,在一番努力之后,小芳將方案拿給領導,第一次,沒通過,再修改,還是沒通過,雖然領導沒怎么批評她,但小芳能感覺到領導眼神里的失望,或許是礙于情面才沒批評她。“我現在都有些害怕面對那個領導了。”小芳苦惱地說道,小芳很怕被炒,經受職場新人所共同經歷的危機壓力,整天戰戰兢兢的她總擔心,說不上哪天就會被公司“炒魷魚”。
簡評:一些職場新人的危機,往往就來自于這種能力的不足和經驗積累,往往力不從心,這是一種較為典型的職場能力危機。
案例二
在一家軟件開發公司做中層的桑剛已在職場上混了10多年,從“菜鳥”成長為“老油條”。雖然現在坐在中層管理者的位置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發現自己的經驗正快速折舊。作為軟件項目經理,他的開發能力甚至比一些剛進入公司兩三年的員工都差,每次開會和布置工作時,他都備感壓力。
桑剛稱,現在公司業務不景氣,正在縮減人員,真怕哪天醒來發現自己失去了飯碗,被扔到求職市場上。同樣對職業有危機感的趙冰目前做著一份自己不喜歡、且沒有任何晉升可能的“雞肋”工作,但由于薪酬還不錯,工作也較輕松,所以一直沒有更換工作的勇氣。但前些天同學聚會他發現,有同學已做到500強公司的總監級,而自己卻一天天變老,一事無成,不由變得更沮喪起來。
簡評:國內統計數據表明: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人均為1年零4個月,3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率更高達43%。在現代社會,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特別在技術、醫藥、經濟管理等領域,知識的折舊率每年都在80%左右,并且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
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或多或少會遭遇一些挫折或危機,這些危機如果得不到有效化解,可能對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帶來重大損失,個人也因此需要進入一個比較長時間的調整期。其實,很多時候,當不同階段的職場人遭遇到職場危機時,只要運用好化解危機的“有利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作為職場中的你會感覺到,職業危機的解決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么難。
武器一:洞察危機,保持敏銳嗅覺
很多人由于個性的原因,對自身職業發展的危機不敏感,或忽視危機的苗頭,認為沒什么關系,任由危機發展到難以化解的地步。比如,你的工作馬馬虎虎,提交給上級的文件經常有些小錯誤,上司也沒有明顯不滿,但其實上從司退回給你修改文件起,你就應該引起重視,不要認為這是小問題,而是要想方設法改變這些毛病,這樣才不會犯大的錯誤。
危機出現后不要逃避,而是要及時分析原因,有哪些原因是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創造條件去化解的,有哪些原因更多依存于外部環境或形勢的改變,這樣,你才可以找到重點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通過自身努力,創設條件,充分溝通,化解危機,爭取職業發展的機會。宜早不宜遲,盡快解決是處理危機的最高宗旨,另外,無論什么時候,要坦誠面對自己的危機,抱著真誠的態度去解決,而不是去投機取巧。
武器二:累積資源,做長職業生涯規劃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太早就晉升至高階,欲更上層樓,則需等待很久的時間,或者是你覺得你在現職上并未獲得充分的重視,公司的改組或變動使你的前程計劃受到阻礙。并且如果你有更高的眼界與新的理想這些種種因素都會導致職場人放棄現在,引發職場危機。但時機不等人,往往盲目的不知如何是好,那么,對于職場人應該提前做長做好一個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
這樣不僅能夠成就人生的的三大資源:即通過溝通與自我推銷的“人脈”朋友、同事(同學)、親屬等社會關系;通過儲蓄、理財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條件及職位的“金脈”,薪資所得、有價證券、定期存款、信用(與為人和職位有關)等;以及通過做好時間管理、安排學習計劃、多做事、反復練習而獲得的“知脈”,也就知識力、技術力、咨訊力等。做長職業規劃有利于以既有的成就為基礎,確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奮斗的策略,也有利于突破生活的格線,塑造清新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
武器三:危機公關,溝通讓危機變契機
以不變應萬變是職場競爭中的大忌,當出現職業危機時,我們要考慮到的是如何進行危機公關,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找機會和老板坐下來談一談。只懂埋頭苦干,不懂與人溝通,往往會錯失許多機會,有時還會被他人誤解。
職場中的危機公關最重要的是做到不遺余力而又義無返顧,這樣既便被淘汰或是自己選擇離開或是升不了職,加不了薪也終歸對得起自己。并且這種公關并不是你去請客送禮,討好或是賄賂領導上司,也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表白,而是深入學會溝通,展示和坦誠相待,讓領導相信你是有能力的,是可以信任的,是委屈的,是被誤解的。
武器四:更職業化,讓別人無法替代
永遠不怕被解雇的重要條件是成為一個真正的職業人,愛上自己的職業,并享受職業。愛上工作、享受職業,是戰勝職業危機攻略中最高境界的一條。如何讓自己真正愛上工作,享受工作呢?一是要敢想敢做。一個美好的理想是你成功的燈塔,它會指引你向著目標不停地追求、前進;二是要笑對工作:一個高績效的單位就是每小時積累起來的歡笑聲超過10分鐘的單位,個人亦是如此。美好的過程才能產生美好的結果;三是尋找工作創意: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沒有創新就是死亡。”創意的來源不僅在于專業深度的加強,更在于有職業化的創新;四是要有明確的計劃: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清楚自己的目標,并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這樣可能比較費時費力,但能使你贏得最后勝利。
具備了這些職業化要求,表現出那些被公司老板所賞識的并且無法替代的能力,并且讓老板知道這些才能。那些時常出現在老板視野中,懂得展現能力、發揮優勢的“活躍分子”,也就很容易成為解雇風潮中的“幸存者”。
武器五:做好當下,保證職業發展延續
針對現有崗位的職責需求盡量做得好一點,不僅能夠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更可以兼任其他崗位的工作,成為節約型人才。 “加倍珍惜工作機會、全力以赴對待工作”已經成為了職場人士捍衛工作機會的一種必然趨勢。
對于有明確職業規劃的人來說,失業意味著遭受到外界的強力干擾而形成職業發展中斷。那么此時應該整合過往的資歷,按照自己既定的規劃,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與職業發展方向相一致的工作,朝著自己規劃的方向走,保持職業生涯的延續性。而對于那些每天混日子對自己沒有定位也沒有過高要求的人來說,失業后急需解決的是求職問題。這類人首先要調整心態,正確看待企業的裁員問題,不怨天尤人,及時充實自己,加強學習,增強自信;其次是要疏理過往的職業經歷,提煉自己的競爭優勢,為找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積極主動地尋求新的工作機會;再者是要做明確的職業定位,有針對性地去找工作,求職目標明確,才能快速找到適合的工作。
武器六:關系和諧,讓老板無懈可擊
對于職場中的許多人而言,危機降臨的重要一個環節是因為關系不和諧原因所致:同事間,與領導和老板還包括競爭對手間等。所以,處理好職業中的關系也就為化解好職場危機提供了重要保證。用正常的心態與同事們打交道,在交往中做到不亢不卑,不可認為自己快成為部門負責人了,就趾高氣昂,打官腔,擺領導派頭;以大度的心態積極去和競爭對手接觸,并探討工作,如果對方愿意和你接觸,那么你的大度會贏得老板和同事的更多尊重,你在勝算上就增加了一籌;如果你主動接觸而對方不愿意搭理你,那你勝算的幾率就會更大,因為在同樣條件下,老板更喜歡用心態較好,能夠有容人之量的管理者,而不是氣量狹小的管理者。
在工作中與領導或老板接觸注意“度”,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太遠會讓其覺得你沒有擔當責人的企圖心,但是如果太近,又會讓老板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認為你功利心太強。不要在公開場合抱怨或發牢騷,如果這種抱怨或牢騷傳到老板的耳朵里,那么就會促使老板很快做出決定。
武器七:終身學習,防止職場能力折舊
職場中流行著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非洲草原的夜幕下,一頭獅子在沉思:當明天的太陽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那只羚羊;與此同時,一只羚羊也在琢磨:當明天的太陽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才能逃脫跑得最快的那只獅子的追趕。
面對這個節奏超快而競爭慘烈的時代,學歷貶值、經驗飽和、能力退化正一步步逼近,以及不可抗拒的時光流逝,我們必須有羚羊的思考——從來就沒什么永遠的能人,職場也沒有,再優秀的人才也會“折舊”。
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職場人能吃的“經驗能力老本”正在消耗殆盡,應充分認清自己的優勢,不妄自菲薄,注意知識更新,做一名“終身學習型”員工。假設一個工作崗位要求10種能力,而你已經具備了8種能力,那就應該考慮通過學習的途徑把另外兩種能力補齊。而如果僅僅具備兩種能力,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這份工作,尋找另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通過后天不間斷的學習,來強化自己的競爭力,職場人就一定能適應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將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知本、能力、經驗”也就會歷久長新,職場危機自然也會對我們“退避三舍、敬而遠之”。
(編輯/陳昕 chenxin3679@sohu.com)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