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圖列算式。(圖中每捆有10根小棒)
考查目的:通過小棒擺放,直觀呈現整捆(整十數)加、減的過程,促進對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答案:60-30=30; 30+20=50
解析:圈起來的部分表示比原來少,用減法計算;把兩部分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計算。直觀感悟,符號意識促進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二、填一填。
(1) 40+50=( ) 想:( )個十加上( )個十是( )個十,就是( )。
(2) 80-60=( ) 想:( )個十減去( )個十是( )個十,就是( )。
(3)一個加數是20,另一個加數和它同樣多,和是( )。
(4)被減數是50,減數是20,差是( )。
考查目的:對整十數加、減法計算過程的思考;對加、減法各部分名稱的熟悉和數量間關系轉化的理解。
答案:(1)90 4 5 9 90; (2)20 8 6 2 20;(3)40;(4)30。
解析:運用數的組成知識,以及文字中的數學信息,培養學生審題的能力。
三、 20+30= 50-30= 40+50=
30+10= 20+70= 80+20=
60-50= 90-90= 70-10=
考查目的:通過純數字的計算,進一步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鞏固計算方法,提高運算能力。
答案:略
解析:鞏固計算方法,提高運算能力。
四、比一比 算一算。
考查目的:通過對一位數與兩位數計算方法類比,讓學生體會對相同計數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
答案:(1)5 50; (2)7 70; (3)5 50
解析:每組兩個算式的計算,可以讓學生對算式及結果的比較分析,深化對算理的理解。
五、購物。
(1)買足球和跳繩要多少元?
(2)50元買一個排球和跳繩,夠嗎?
(3)買一個足球和籃球,付給售貨員100元,應找回多少元?
(4)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解答出來?
考查目的:結合人民幣知識,培養在識圖中選擇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體會整十數加、減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答案:(1)50+10=60(元); (2)30+10=40(元) 40<50,夠; (3)50+40=90(元) 100-90=10(元) (4)答案不唯一。
解析:此題綜合內容較豐富,對學生審題習慣、選擇信息的能力有一定挑戰。除了會用整十數加、減法來解決問題,還得會比較“夠嗎”,明白“找回”的計算方法。第(4)問具有一定開放性,要求學生會正確地對信息進行選擇,并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六、
考查目的:通過熟練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給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嘗試,在嘗試過程中發現方法,進行調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統籌數學思想。
答案:(1)20+70=30+60=40+50; (2)70-60=50-40=30-20,70-50=60-40=50-30,70-40=60-30=50-20。
解析:此題是教材中思考題的延伸,難度較大,可以讓學生合作交流,優勢互補,探索嘗試,在錯誤中進行調整,從而發現規律,進行有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