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父母怎么辦
□ 上海市浦東新區精神衛生中心 莊紅平 嚴靜雯
近日,某男子突然跑到車流較多的馬路中間躺了下來。他告訴交警:“我女兒,800減700。”交警詢問:“800減700,什么意思?”該男子無奈地說:“她說等于900,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他表示,自己躺在這里“就是想你們把我拘留了”。
這則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反映了不少父母在輔導孩子學業上面臨的共同現狀:不會教、情緒失控。我們仿佛看到了“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家庭場景。在輔導孩子學業遇到困難時,作為父母究竟該怎么辦?如何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在我們思考“怎么辦”之前,或許更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父母為什么一定要輔導孩子學業?
我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這并非讓家長成為孩子的家庭教師。教師是經過規范訓練才能勝任的職業,家長不應成為孩子的學業老師,而應該成為孩子人格成長方面的最初導師。
實際上,很多成績優秀的孩子幾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效地利用上課時間掌握知識。正因為這些孩子在課堂上較好地掌握了知識,回家做作業時不會過度依賴家長。疲于輔導孩子學業的家長或許應該想想,孩子上課時的效率是否有待提高?
家長們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變疲于輔導孩子學業的現狀:
第一,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如果將學習視為一種毫無樂趣的艱辛的事情,孩子會很快失去學習的動力。孩子愿意學習,無非是出于本能的好奇心、感受到學習快樂、證明自己的能力、感恩和討好父母、實現理想等。父母應該認真思考和觀察孩子獨特的學習動力,善于利用孩子的動力,并努力挖掘孩子學習的新動力,使孩子更加主動地對待學習。主動學習的孩子更積極、更用心,課堂效率更高。
第二,父母應該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做到細致耐心。
父母大抵忘記了自己年幼時在學習上的困難,因而難以理解子女。如果家長們有意無意地忽視理解孩子或沒有能力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一味以自己的正確來批評甚至嘲笑孩子,那么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將是災難性的打擊。只有充分理解孩子,才能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成年人對于簡單的問題能夠很快知道答案,但對于孩子來講,這些問題可能并不簡單,解答問題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被清晰呈現,才能讓他們理解,父母務必站在孩子的角度細致思考,耐心講解。
第三,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依賴父母的孩子,往往不愿意動腦筋,一旦形成依賴的心理,更會助長他們的被動消極。相反,愿意獨立解決問題的兒童會想方設法開動腦筋,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父母有意無意地將孩子的學習問題視為自己的問題,為此焦慮、擔心不已。其實,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父母應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意識。當孩子愿意為自己負責、能夠為自己負責時,父母將會倍感輕松。
第四,請教專業老師。
輔導孩子學習是一件專業性極強的工作。不妨把這件事交給專業的老師來做。
假若父母嘗試做到以上幾點,孩子還是在學習上沒有進步,父母應該考慮孩子是否存在學習障礙等醫學問題,咨詢兒童心理、精神衛生專業人士。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莊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