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肥胖、血糖增高、血脂增高、高血壓等等。人們往往選擇定期去體檢去控制自己的體檢指標。當您體檢結束拿到體檢報告時,體檢報告上顯示您的空腹血糖 ≥7.0 mmol/L,如改日復查空腹血糖仍然大于7.0 mmol/L(急性感染、創傷或其他應激情況下可出現暫時性血糖升高出外),那么就可以確診:您有糖尿??!
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大致可以分為1型和2型
01
1型糖尿病
患者是自身免疫、遺傳或者病毒感染等因素導致胰腺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1型糖尿病常見于青少年群體,治療的最重要原則是補充胰島素以及控制飲食。
02
2型糖尿病
則不一定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有些患者甚至胰島素分泌過多,但胰島素不能完全發揮作用,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現象。2型糖尿病的發病與遺傳、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年齡、種族、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
除了以上兩種,糖尿病還有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類型。
得了糖尿病是因為吃糖或者吃甜食太多了嗎
有些人認為,糖尿病是吃糖吃出來的。
糖尿病發病的根本原因是血糖代謝出現了問題。通常來說,進入人體內的糖分會被分解產生能量或合成糖原和脂肪,將能量儲存起來,這些過程都需要一種非常重要的激素—胰島素。胰島素是由胰腺的 β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體內唯一能降低血糖的物質,幫助細胞利用葡萄糖,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圍。如果胰腺出了問題,胰島素就會分泌不足,從而導致糖尿病。還有一種情況,胰島素分泌充足,但身體利用胰島素的能力下降,出現胰島素抵抗,這也會導致血糖代謝紊亂,從而使人患上糖尿病。
攝入糖分過多會間接誘發胰島素抵抗。雖然糖尿病與吃糖沒有必然的關系,但如果攝入的糖分遠遠超過身體所需,糖分就會轉變為脂肪,體重會超標,肥胖容易誘發胰島素抵抗,最終也會導致患上糖尿病。
大量相關文獻研究顯示:肥胖是發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但肥胖不是唯一的因素,與糖尿病也沒有必然的關系,但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攝入量,控制血糖平衡。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嗎
糖分對人體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糖分能為人體的各種活動提供能量。即使不吃任何含糖的食物,體內的脂肪或者氨基酸也會轉變為糖分,給身體提供能量。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的說法不完全正確。
另外,不能以味覺上的“甜不甜”來判斷食物是否含有糖分。米飯、饅頭等主食,雖然不甜,但含糖量都很高,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屬于多糖,進入身體之后,會被分解為單糖,同樣會使血糖上升。
糖尿病患者并非一點糖分都不能攝入,米飯、饅頭、土豆、水果等食物都可以適當攝入,重要的是控制攝入糖分的總量,不能吃太多。
有的食物升血糖快,有的食物升血糖慢,衡量升血糖快慢的指標叫做升糖指數( GI )。升糖指數高的食物進入胃腸后被消化得快,吸收率高,糖分釋放快,從而會使血糖較快達到峰值。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在進入胃腸后停留時間長,糖分釋放緩慢,使得餐后血糖峰值較低,引起的血糖反應較小,需要的胰島素也相對較少,避免了血糖值的劇烈波動,能夠有效穩定血糖水平。
升糖指數高的食物
饅頭、粥、白米飯、爆米花、西瓜、汽水、可樂、蜂蜜、白糖、果汁等。
升糖指數低的食物
燕麥、蕎麥面、藜麥、苦瓜、黃瓜、豆類、牛奶、雞蛋、菠菜、生菜、芹菜等。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攝入總量的基礎上,應該盡量少吃升糖指數高的食物,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這樣才能既讓血糖保持穩定,又保證身體的能量供給。總而言之,糖尿病并不是吃糖吃出來的,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
供稿: 張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