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2017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據資料顯示,到2017年底,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986.6649萬個,其中醫院310.05萬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017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系統實施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療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生育服務管理和中醫藥等工作得到加強,監督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有所提高繼續增加。從2016年到2017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從76.5歲增加到76.7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9 / 10萬下降到19.6 / 10萬,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
一是衛生資源
(a)醫療機構總數。截至2017年底,全國醫療機構總數達9866個,比上年增加3,255個。其中,醫院31056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33,024所,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9896所。與上年相比,醫院數量增加191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6,506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減少4,970個(由于機構功能調整和資源整合,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數量減少4,965個)(見表1)。
醫院,公立醫院12297家私立醫院18759.醫院分為二級醫院2,340所(其中A級醫院1360所),二級醫院8,422所,基層醫院1,050所,未分級醫院10,244所。根據醫院床位數,有18737家醫院,100張床位,4547家醫院,100-199家,20023家醫院,200-499家,1798家醫院,500-799家,1751家醫院,800家以上醫院。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652個,鄉鎮衛生院36551個,診療所211,572個,村衛生室623057個。政府擁有120,444家基本醫療衛生機構。
在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中,有345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其中省級31個,市(地)級412個,縣(區,縣)級2773個。全市有衛生計生部門監督管理機構2992個,其中省級市31個,市(地)級395個,縣級(區,縣)級鄉鎮2523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表1 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及床位數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意:#是它們的數量。 以下表格是相同的。
(b)床位數量。 到2017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794萬張,其中醫院612萬(77.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52.9萬(19.3%)。 在醫院中,公立醫院占床位的75.7%,私立醫院病床占24.3%。 與上年相比,床位數增加5.3萬個,其中,病床數增加43.1萬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增加8.7萬個。 每千人醫療機構的床位數量從2016年的5.37個增加到2017年的5.72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衛生工作者總人數。 2017年底,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174.9萬人,比上年增加57.6萬人(增長5.2%)。
2017年末衛生技術人員中,衛生技術人員88.89萬人,農村醫生和衛生技術人員969萬人,其他技術人員45.1萬人,管理人員50.9萬人,職工83.2萬人。在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為330.9萬人,注冊護士為384萬人。與去年相比,衛生技術人員增加534,000人(增長5.9%)。 (見表2)
2017年底,醫療衛生機構分布情況:醫院697.7萬(59.4%),初級衛生保健機構382.6萬(32.6%),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7.2萬(873%)。與上年相比,專業公共衛生人員總數增加1556人。 (見表3)
2017年底,本科及以上學歷衛生專業人員資格結構分別為34.0%,39.1%,中等教育25.1%,高中及以下1.8%;技術崗位(就業)結構:高級(主任和副主任級)占7.8%,中級(考勤主管)占20.5%,小學(研究生)占61.4%,錄用占10.3%。
2017年,每1000人中有2.44名執業醫師(助理),每千人口2.74名注冊護士,每萬人口1.82名全科醫生和每萬人口6.28名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表2 全國衛生人員數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衛生技術人員和衛生技術人員包括獲得“衛生監督證書”的公務員人數。 下面的同一張表。
表3中國各醫療機構人員數量(萬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四)衛生總費用。 據初步測算,2017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預計達5199.88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551.73億元(30.1%),社會衛生支出2160.68億元(41.1%),個人衛生支出 支出1487.48億元(占28.8%)。 人均衛生總費用為3712.2元,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例為6.2%。 (見表4)
表4國家總體健康成本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2017年是初步估計。
其次,醫療服務
(一)門診和住院。 2017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到81.8億人次,比上年增加2.5億人次(3.2%)。 2017年,居民平均訪問醫療機構5.9次。
2017年醫院總訪問次數中,醫院34.4億(42.1%),醫療衛生機構44.3億(54.2%),其他醫療機構3.1億(3.8%)。與去年相比,醫院就診人數增加了1.7億人,初級衛生機構就診人數增加了60萬人。
2017年,公立醫院辦理治療29.5億人次(占醫院總數的85.8%)和私立醫院4.9億人次(占醫院總數的14.2%)。 (見表5)
2017年,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18.8億人次,比上年增加8000萬人次。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病人占門診就診總數的23.0%,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表5國家醫療服務工作量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017年,全國醫療機構入院人數為24436萬人,比上年增加1708萬人(增長7.5%),年住院率為17.6%。
2017年入住醫院總數中,醫院1891.5萬(77.4%),基層醫療機構4450萬(18.2%),其他醫療機構1071萬(4.4%)。與上年相比,入院人數增加1387萬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285萬人,其他醫療機構增加36萬人。
2017年公立醫院入院人數為15959萬人(占醫院總數的82.4%),私立醫院為3321萬人(占醫院總數的17.6%)。 (見表5)
(b)醫院醫生的工作量。 2017年,醫院醫生每天負責7.1次訪問,并負責住院治療2.6天。其中:公立醫院醫生每天接診7.6次,住院治療2.6天。醫院醫生的日常工作量比上年略有下降。 (見表6)
表6醫院醫生承擔工作量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三)使用病床。 2017年,該國醫院床位利用率為85.0%,其中公立醫院為91.3%。 與上年相比,醫院床位利用率下降0.3%(其中公立醫院上漲0.3%)。 2017年醫院出院人平均住院日為9.3天(其中:公立醫院為9.4天)。 與去年相比,醫院出院人員的平均住院時間縮短了0.1天。 (見表7)
表7醫院病床使用情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四)改善醫療服務。截至2017年底,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預約和治療的比例為42.0%,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的占81.4%,開展遠程醫療服務的占43.3%,參與同行評議結果的占86.3%,占76.1%進行了高質量。護理服務。
(五)血液保護。 2017年,無償獻血人數達到1459萬人,采血量達到2478萬人,比2016年分別增長4.2%和5.0%,成千上萬人的捐贈率接近11。
第三,初級衛生服務
(一)農村健康。到2017年底,全縣共有縣級醫院14482個,縣級婦幼保健機構1917個,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109個,縣級衛生監督所1839個,縣級衛生監督所4個,級縣。衛生設施中有286萬衛生人員。
到2017年底,全國共有31,600個鄉鎮建成鄉鎮衛生院3.7萬個,其中床位129.2萬張,衛生人員136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5.1萬人)。與上年相比,鄉鎮衛生院數量減少了244個。而且,床位數增加了6.8萬人,人數增加了3.9萬人。 2017年,鄉鎮衛生院每千人擁有病床1.35張,鄉鎮衛生院每千人有1.42人。 (見表8)
表8中國農村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國家人口推算。
2017年底,全國共有55.4萬個行政村共建立了62.3萬個鄉村診所。 村衛生室有145.5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5.1萬人,注冊護士13.5萬人,農村醫生9.1萬人。 村衛生室平均有2.30人。 與上年相比,村衛生室減少0.7萬個,人員總數增加1.9萬人。 (見表9)
表9全國鄉村診所和人員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村衛生室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人數包括鄉鎮衛生院的數量。
2017年,縣級(含縣級市)醫院累計治理11.4億人次,比上年增加6000萬人次;住院人數8364.2萬人,比上年增加514.8萬人;床位利用率為82.0%。全年下降0.1%。
2017年,鄉鎮衛生院參觀11.11億人次,比上年增加3000萬人;入院人數4047萬人,比上年增加247萬人。 2017年,醫生每天負責9.6次訪問和每天1.6張病床。床位率為61.3%,平均住院時間為6.3天。與上年相比,鄉鎮衛生院醫師工作量略有下降,床位使用率上升0.7%,平均住院時間比上年減少0.1天。
2017年,村衛生室門診量達到17.9億戶,比上年減少6億戶,每個村衛生室年平均就診人數為2831人。
(b)社區健康。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652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14有7,50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與上年相比,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2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96個。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43.7萬人,每個中心平均有48人。 社區衛生服務站共有11.7萬人,平均每個站有5人。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比上年增加33,000人,增長6.3%。
表10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狀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017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6.1億人次,其中344.2萬人入院。醫療服務的數量比上一年有所增加。平均每個中心每年接待66,000人次,住院患者人數為376人。醫生負責日常治療。 16.2次訪視和0.7天的住院治療。 2017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站共實現訪問人次1.6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訪問量6266人次。醫生每天負責14.1次訪問。 (見表10)
(3)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2017年,全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45元上調至50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促進健康素養和免費提供避孕藥具。項目內容從12個整合類型擴展到14個類別。
四是中醫服務
(a)中醫藥機構數量,床位和工作人員。到2017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到54423個,比上年增加4716個。其中,中醫院4566所,門診診所49612所,中醫藥研究所45所。與上年相比,中醫院增加了328個。部門和診所增加了4391個(見表11)
表11中醫醫療機構和床位數量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中醫臨床科室包括中醫專科,中西醫結合,民族醫學。
到2017年底,全國中醫醫療機構病床面積113.66萬張,其中中醫醫院95.1萬張(占83.8%)。 與上年相比,中藥床數量增加10.2萬個,其中:中藥床位增加7.4萬個。
到2017年底,提供中醫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占同類機構的98.2%,社區衛生服務站占85.5%,鄉鎮衛生院占96.0%,村衛生室占66.4%。 (見表12)
表12向類似機構提供中醫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比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意:該表格不包含分支。
2017年底,中國醫療衛生人員總數達到66.4百萬人,比上年增加5.1萬人(增長8.3%)。 其中:中醫(助理)醫師52700人,藥師(人員)12.0萬人。 這兩類人員都比前一年有所增加。 (見表13)
表13中國中醫醫療人員數量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二)中醫醫療服務。 2017年,中國醫療機構人員訪問人次10.2億人次,比上年增加6000萬人次(增長5.9%)。 其中:中醫醫院6億人(59.3%),中醫門診診所1.6億人(15.7%),其他中國醫療機構臨床科室2.6億人(25.0%)。
2017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共計3290.1萬人次,比上年增加342.0萬人次,增長11.6%。 其中,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醫院2861.1萬人(占85.6%),中國門診1.2萬人,臨床醫療診所473.7萬人(占14.4%)。 (見表14)
表14國家中醫藥衛生機構醫療服務量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V.患者的醫療費用
(a)住院病人的醫療費用。 2017年,醫院平均門診費用為257.0元,比上年價格上漲4.7%,高于可比價格3.0%。人均住院費用為8890.7元,比上年上漲3.3%,高于同期價格1.7%。 。平均每日住院費用為958.8元。 (見表15)
2017年,平均門診藥費(109.7元)占醫院的42.7%,比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45.5%);醫院人均醫院藥費(2764.9元)占比31.1%,比上年下降34.6%。 3.5個百分點。
2017年,各級公立醫院和各級三級醫院門診費用(當年價格,下同)增長3.8%,人均住院費用增長1.9%,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這低于公立醫院病人費用的增長。 (見表15)
表15醫院病人門診和住院費用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1絕對數字是根據當年的價格計算的; 2門診病人的門診費用是門診的平均醫療費用;每人住院費用表明醫院的人均醫療費用;平均每日住院費用表示患者的平均每日醫療費用。下面的同一張表。 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6。
(b)初級衛生保健機構患者的醫療費用。 2017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均門診費用為117.0元,比上年上漲9.1%,高于可比價格7.4%。人均住院費用為3059.1元,比上年上漲6.5%,并且在同年有可比性。上漲4.8%。 (見表16)
2017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平均門診藥費(80.4元)占68.7%,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69.6%);人均醫院藥費(1208.4元)占39.5%,比上年的41.8%。 )下降2.3個百分點。
表16初級保健機構的患者門診和住院費用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絕對數量以當年的價格計算。 2016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0。
2017年,鄉鎮衛生院平均門診費用為66.5元,比上年增長5.6%,高于可比價格3.9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1717.1元,比上年增長6.2%,按可比價格計算增加。 4.5%。平均每日住院費用為272.0元。
2017年鄉鎮衛生院平均門診藥費(36.2元)占54.4%,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54.8%);人均醫院藥品費(725.2元)占42.2%,比上年(44.0%)。下降1.8個百分點。
VI。疾病控制與公共衛生
(i)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和死亡率。 2017年,全國共報告A / B類傳染病病例306.4萬例,死亡19,642人。報告的前5位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結核,梅毒,淋病,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占報告的甲型和乙型傳染病總發病率的92.8%;報道了前五名的死亡人數。這些疾病是艾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狂犬病,人類感染H7N9。甲型和乙型傳染病報告的禽流感占總死亡人數的98.8%。 (見表17)
2017年,中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為222.1 / 10萬,死亡率為1.4 / 10萬。
表17報告的國家A類和B類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017年,全國共報告丙類傳染病案件396.7萬起,死亡154人。 報告的前5位疾病包括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占C型傳染病總發病率的99.8%。 報告死亡人數較多的疾病為手足口病,流感和其他傳染性腹瀉病,占C類傳染病總死亡人數的100%。 (見表18)
2017年C類傳染病發病率為287.5 / 10萬,死亡率為0.01 / 100,000。
表18全國C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和死亡情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2017年,全國共報告丙類傳染病案件396.7萬起,死亡154人。前5類疾病報告數量取決于(2)血吸蟲病控制。 2017年底,全國共有450個流行性血吸蟲病縣(市,區) 215個,153個,82個縣(市,區)實現了消除,傳播和控制,傳播和控制;年底有38,000人。比上年減少170萬人。
(c)預防和控制地方病。到2017年底,克山病區共有328個縣,236個縣和73個縣被淘汰和控制;慢性病患者為83萬人;大骨節病地區和縣已有375人被淘汰和控制縣,分別有296人和53人,目前有480,700人;碘缺乏損害了2787個縣,淘汰了2612個縣。全市共有1115個地方性氟病(飲水)病房,75287病房,634個控制縣,1410.7萬氟病患者和1114萬氟病患者;地方性氟中毒。煤炭污染)172個病房,87個縣和65個縣已被淘汰和控制,1382萬氟病患者和氟骨癥173.7萬人。
(d)職業病報告。 2017年,全國共報告了267,56起新的職業病病例。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22,790人,其中職業性塵肺病22,701人,職業性耳鼻喉疾病人群1608人,職業化學物中毒人員1,021人,其中急性和慢性職業中毒295人及726人。職業性傳染病673例,物理因素引起的職業病399例,職業性腫瘤85例,職業性皮膚病83例,職業性眼病70例,職業性輻射病15例,職業性輻射病12例其他職業病。
第七,孕產婦和兒童健康
(a)母嬰保健。 2017年,產前檢查率為96.5%,產后訪視率為94.0%。與前一年相比,產前檢查率和產后就診率有所下降。 1999年醫院分娩率為99.9%(全市99.96%,全縣99.75%),比上年上升0.1個百分點(全市上升0.01個百分點,全縣上升0.13個百分點)。
2017年,3歲以下兒童的系統管理率達到91.1%,與上年基本持平;產婦系統管理率達到89.6%,比上年下降2.0個百分點。 (見表19)
表19婦幼保健情況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占C類傳染病總發病率的99.8%。 報告死亡人數較多的疾病為手足口病,流感和其他傳染性腹瀉病,占C類傳染病總死亡人數的100%。 (見表18)
2017年C類傳染病發病率為287.5 / 10萬,死亡率為0.01 / 100,000。
表18全國C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和死亡情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b)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根據監測婦幼保健情況,2017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9.1‰,其中:城市4.8‰,農村10.9‰;嬰兒死亡率為6.8‰,其中城市居民人均為4.1人,農村居民人均為7.9人。與去年相比,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見表20)
(c)孕產婦死亡率。根據婦幼保健監測,2017年孕產婦死亡率為每10萬人19.6個,其中:城市地區為10.6萬人,農村地區為20.1萬人。孕產婦死亡率比前一年有所下降(見表20)。城市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產科出血占30.3%,羊水栓塞占11.2%,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占5.6%,合并心臟病占10.1%;農村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產科出血占27.9%,羊水栓塞占15.0%,妊娠高血壓占12.4%,合并心臟病占8.0%。
表20監測區域的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四)該國的免費懷孕產前計劃。全國所有地(市,區)普遍開展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計劃免費提供農村地區的孕婦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檢查,風險評估,咨詢輔導等產前檢查服務。 2017年,全國計劃生育孕婦共計1173萬人免費接受檢查,平均目標覆蓋率達到91.7%。所有篩查風險人群都接受了針對性咨詢和治療轉診服務,實施了孕前預防措施,并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風險。
八。食品安全和衛生監督
(一)擴大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圍。據各省(區,市)和(下同)報告,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2,808個,監測26個類別14萬個樣本,獲得3.4個百萬的監測數據; at 9780醫療衛生機構設立監測點,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試點工作。
(b)公共衛生監督。 2017年,全國公共場所監管單位115.6萬戶,從業人員6.13萬人。公共場所監督檢查192,100戶,依法查處案件。227件。
(3)衛生監督飲用水。 2017年,該國的飲用水衛生(供水)受到7.1萬個單位的監督,41.7萬人直接參與了水的供應和管理。對衛生飲用水(供應)進行監督檢查的有12.9萬戶。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監督單位達5147個,從業人員11.2萬人。對涉及飲用水衛生和安全的產品共監督檢查了5,934戶家庭。依法查處了4991例飲用水和飲用水安全產品。
(四)消毒產品和餐具飲具集中消毒衛生監督。 2017年全國消毒產品監測單位5021個,職工78195人。對消毒產品進行了監督檢查40286戶,取樣5031件,合格率為96.9%。依法查處1922起案件。 2017年,全國餐飲用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4611個,從業人員46000人。對10039戶進行了監督檢查,依法查處919起。
(5)學校衛生監督。 2017年,全國共有監督學校198,000個,監督檢查31.3萬個,查處案件4,338個。
(六)職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放射診療衛生監督。 2017年,全國共有職業健康體檢機構2754個,職業病診斷機構478個,全國345個放射衛生服務機構。依法查處125起案件,其中行政處罰案件124起。全國共有輻射診療監督單位54880個,依法查處4101起。
(七)傳染病的醫療監督,血液安全和衛生監督。 2017年,對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實施了33244次衛生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無證藥品16160件。依法對血液安全實施94項行政處罰。共依法查處各類傳染病33510例,其中33498例為制裁行政處罰案件。
(八)計劃生育監督。 2017年,全國共開展計劃生育和婦幼保健技術服務監測單位13690個,其中監督檢查16757個(單位),依法查處828個。
九,計劃生育
(一)實行全面的兩孩政策。自實施綜合二胎政策以來,政策效應逐步顯現。 2017年該國醫院的活產嬰兒數量為1758對于Wan來說,兩個孩子的比例是51%。
(2)促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共培育和建設了308個促進流動人口健康的示范企業和學校,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獲得性不斷提高。全國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覆蓋率仍保持在87%以上。
(三)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持政策。 2017年,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協助“三制”,總投資155.8億元,比上年增加17.5億元;農村計劃生育家庭受益于120.47萬的獎勵扶持制度,計劃生育家庭的特殊扶助制度只有一個孩子殘疾。死亡家庭受益1.122億人。在西部地區,“不富裕和快速”項目使23,000戶家庭受益。 (見表21)
表21“計劃生育三大制度”進展情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注:受助人數包括獎勵和特殊援助,不包括“足夠的收入”和“幫助學生快速致富”,以幫助擁有數萬戶家庭的家庭;特殊援助僅用于統計單身兒童的殘疾和死亡。
注解:
(1)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院,初級衛生保健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其他機構。
(2)公立醫院是指國有和集體所有的醫院(包括官辦醫院)。
(3)私立醫院指公立醫院以外的醫院,包括合資醫院,股份合作,私有,臺港澳投資,外資等。
(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街道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門診部和診療所(診所)。
(5)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科疾病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健康教育機構和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機構,衛生計生監督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
(六)政府辦公室是指衛生,教育,民政,公安,司法,軍隊等行政部門組織的醫療衛生機構。
(七)中醫醫療衛生機構包括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醫療醫院,門診,診所和科研機構。
(8)衛生人員包括衛生技術人員,農村醫生和衛生工作者,其他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和技術服務人員。根據關于在職員工數量的統計數據,包括已經編譯,簽約,再聘用和雇用6個月以上的員工。
(9)衛生技術人員包括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藥師(從業人員),技師(證書),衛生與計劃生育監督員(包括取得衛生監督員證書的公務員人數)等衛生技術人員人員。
(10)實踐(助理)醫師是指獲得醫生執照并且實際從事臨床工作的人員。他不包括任何獲得醫生執照但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人。
(十一)注冊護士是指取得注冊護士證書并實際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不包括實際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但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
(12)每千人口的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全科醫生,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和衛生設施的數量被計為永久居民。
來源于:中國保健營養 https://www.zgbjyygw.com
原文鏈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2017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https://www.zgbjyygw.com/h-nd-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