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胃痛,吃這些中藥止痛
胃脘痛,中醫病證名,也就是我們說的胃痛。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而引發。
西醫學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者,屬于中醫學胃痛范疇。
胃是主要病變臟腑,常與肝脾等臟有密切關系。胃氣郁滯、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根據不同證候,采取相應治法。
下面我們介紹一下中藥治療胃痛的藥方。
【胃脘痛】
處方:佩蘭10克,普洱茶5克,延胡索10克,素馨花12克,厚樸5克,炙甘草5克。
功效:理氣鎮痛,消脹去滯。
用法:水煎服。
說明:本方適用于治療胃脘痛、胃神經官能癥。此為秘方,臨床極驗。
【胃脘痛】
處方:石斛,太子參(或黨參),白芍,甘草,川楝子,延胡索,川連,吳萸,瓦楞子,佛手片,谷麥芽。
功效:養陰清熱,理氣止痛。
用法:水煎服。
說明:本方適用于治療胃小彎穿透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及急、慢性胃炎等病,屬于陰分不足者。頗效。
【肝胃痛】
處方:臺麝香0.5克,盔沉香、廣木香、公丁香、乳香、沒藥、五靈脂、延胡索各5克。
功效:理氣行滯,和胃止痛。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和勻,貯瓷瓶內封固,不可漏氣。每日2次,每次服3克,將藥面置于紙上入口,用溫開水送下。
說明:本方適用于治療肝胃痛、心絞痛、胸痹痛。療效顯著。
【慢性胃炎】
處方:當歸9克,白芍20克,川芎9克,茯苓12克,百合12克,烏藥9克,石斛12克,蒲公英15克,菖蒲12克,瓜蔞9克,薤白6克,雞內金9克,三七粉2克(沖服)。
加減:疼痛為主者加香附12克、元胡12克;脹滿為主者加姜黃9克、川樸12克;嘈雜為主者加梔子6克、豆豉6克;痞塞為主者加枳實15克、橘紅9克;惡心嘔吐者加蘇葉6克、黃連6克;背沉、痛者加沙參15克、葛根20克。
功效:涼潤通降。
用法:水煎服。3個月為1療程。
說明:本方適用于治療慢性胃炎。服藥期間忌煙、酒、濃茶、咖啡、辛辣刺激及粘、硬、涼的食品,應食富有營養、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胃酸偏低的患者,牛奶亦應少飲為佳。
【胃潰瘍】
處方:柴胡12克,黃芩9克,半夏9克,大黃6克,白芍9克,枳實6克,生姜12克,大棗4枚。
功效:清熱散郁。
用法:水煎服。
說明:本方適用于治療胃潰瘍,癥屬火結氣郁、腑氣不通者。臨床用之,效果較好。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處方:白芨120克,丹參60克,制香附60克,白術100克,枳殼60克,砂仁30克(去殼),雞內金30克。
功效:保胃健脾,理氣和中,散瘀止痛。
用法:上藥烘脆,研極細粉末。每次3克,1日服3次。飯前1小時溫開水調下。
說明:本方適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之證,用本方治療,一般都能防止出血,緩和疼痛,漸次取得根治良效。對其他類型的慢性胃痛,其效亦佳。本方宜于粉劑進服,如制丸劑,療效則不佳。
【胃下垂】
處方:制馬錢子60克,枳實180克,白術360克。
功效:強筋壯骨,健脾理氣。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早、晚飯后各服1丸,溫開水送下。
說明:本方適用于治療因身體素虧、氣血不足、中氣下陷所致的胃下垂。對腎,子宮等下垂亦有效,亦可用于治療骨質增生。本方因馬錢子有大毒,要注意制好去毒,每次只可服1丸,因味苦,不宜嚼服,多服可出現頭暈、心慌、惡心等副作用,以飯后服為佳。有心臟病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