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結肩是指狹義的肩關節周圍炎。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一組表現為肩痛及運動功能障礙的綜合征,廣義的概念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肌睫炎、肩袖撕裂、膿二頭肌長頭腱炎及其腱鞘炎、喙突炎、凍結肩、肩鎖關節病變等多種疾患;狹義的概念僅指凍結肩(或稱五十肩),中年以后突發性的肩關節疼痛及關節李縮癥。本文所說的肩關節周圍炎是指其狹義概念——凍結肩。
病因病機
肩周炎在我國古代稱“肩不舉”、“痛肩”,屬痹證范疇。中醫認為是年老體衰氣血虛損,筋失濡養,風寒濕外邪侵襲肩部,經脈拘急所致。故氣血虛損,血不榮筋為內因,風寒濕侵襲為外因,內外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導致本病。《古今醫鑒》指出:“病臂痛為風寒濕所搏,或睡后手在被外為寒邪所襲,遂令臂痛;及乳婦以臂枕兒,傷手風寒而致臂痛者……有血虛作背痛,蓋血不榮筋故也;因濕臂痛,因痰飲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兩手軟痹”。《圣濟總錄·諸痹門》對本病的發生認為是:“腎脂不長,則髓涸而氣不利,骨肉痹,其癥風寒也。”
治法治則
凍結肩是肩周炎的一種類型。據文獻報道,Neviaser從病理學的角度稱之為粘連性關節囊炎,二者指的是同一種疾病。有學者認為其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為1~2年,而Reeves的觀察表明,從發作到完全恢復需1~4年,且半數以上的患者仍遺留永久性肩關節活動受限。因而對此病仍主張積極治療。治療目的是解除疼痛,恢復肩關節活動功能,縮短病程。由于此病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仍缺乏統一的理想療法。中醫認為是年老體衰,氣血虛損,筋失滯養,風寒濕外邪侵襲肩部,經脈拘急所致。目前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是口服湯劑、手法推拿、針刀、針灸、外洗、熏蒸等治療,或將多種方法綜合起來進行治療,臨床效果參差不齊。現代醫學治療主要包括口服非留體鎮痛藥、理療、封閉、關節腔注射,甚至運用關節鏡微創等手術治療方法。
一、內治方
獨活寄生湯
【出處】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組成】獨活9g,桑寄生、杜仲、牛膝、細辛、秦艽、芍藥、茯苓、肉桂、防風、川芎、甘草、當歸、干地黃各6g,黨參30g。
【功效】祛風濕,止痹痛,益肝腎,補氣血。
【主治】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冷痛,肢體屈伸不利,或麻痹不仁,畏寒喜溫,遇寒痛增,得溫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弱。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14劑為1個療程。
【處方總結】獨活寄生湯方中獨活祛風寒濕邪,止痹痛;防風、秦艽祛風勝濕;肉桂溫里祛寒,通利血脈;細辛辛溫發散,祛寒止痛;桑寄生、牛膝、杜仲補肝益腎,強壯筋骨;當歸、芍藥、干地黃、川芎養血活血;黨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扶助正氣;甘草調和諸藥。諸藥相伍,使風寒濕邪俱除,氣血充足,肝腎強健,痹痛得以緩解。痹證疼痛較劇者酌加制川烏、制草烏,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濕邪偏盛者去干地黃酌加防己、薏苡仁、蒼術,正虛不重者減干地黃、黨參。本組共治療120例,痊愈72例,好轉18例,顯效2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5%。
【來源】姜頌軍,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肩關節周圍炎120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10):1485.
二、外治方
舒筋活絡洗劑
【出處】陜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骨科經驗方
【組成】透骨草30g,伸筋草15g,桑枝15g,桂枝15g,艾葉15g,紅花15g,花椒15g,川烏9g,草烏9g,牛膝15g,木瓜15g,劉寄奴15g。
【功效】活氣血,通經絡,止痹痛。
【主治】肩周疼痛,肩周壓痛,肩關節活動障礙,外展、外旋功能受限明出現“扛肩”現象
【用法】先將1~2根大蔥切成約1厘米長的蔥段(取其通陽作用),加入一付生藥中,再加入250ml食醋(皮膚對醋過敏者改用加入250ml溫開水),進行攪拌。將攪拌好的藥物裝于事先縫制的布袋中,蒸40~50min。蒸好后,待熱袋表面溫度降至30~40℃時,即可用其熱敷患處。為了保持藥袋基本恒溫,兩個藥袋交替使用,一藥袋溫度降低失去熱力時,放于蒸籠中再次加熱,此時可使用蒸籠中事先放置的另一藥袋。如此交替使用,每次熱敷40min,2次/天,每副藥用2天。
【處方總結】本方中的透骨草、伸筋草有舒筋活絡的作用;紅花有活血的作用可以松解組織粘連;桑枝、桂枝、木瓜疏導藤藤理、流通氣血、和營定痛,配草烏、川烏、艾葉、花椒祛風散寒、溫經止痛,解筋脈中之瘀阻;劉寄奴、牛膝舒筋通絡、散瘀止痛。組方藥證合拍,溫通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散風逐塞,合而奏之,具有活氣血、通經絡、止痹痛的作用。本方采用熱敷方法,使藥性通過蒸氣滲透皮膚組織直接吸收,能迅速有效地改善局部微循環,加速局部新陳代謝,促進炎性物質吸收及損傷修復;其溫熱效應,能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關節液的分泌。本組46例中,痊愈26例(56.5%),顯效8例(17.4%),好轉9例(19.6%),無效3例(6.5%),總有效率為93.5%。
【注意事項】防燙傷。
【來源】侯偉衛,部鋒,王曉鋒等,舒筋活絡洗劑治療肩關節周圍炎46例[J].現代中醫藥,2009,29(1):12-13.
三、食療方
川烏粥
【組成】生川烏頭約5g,梗米50g,姜汁約10滴,蜂蜜適量。
【制法用法】把生川烏頭搗碎,研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時加入生川烏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攪勻,稍煮即可。
【說明】具有驅散寒濕、通利關節、溫經止痛之效。適用于肩周炎風濕寒侵襲所致者。
今天的中醫小知識先說到這里,我們將會陸續推出更多的中醫小知識。微信關注“Dr_BQG”,會有更多的健康資訊和名中醫的義診信息提供!
本文案例出自趙勇著述的《勁肩腰腿痛良方驗方》。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愿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