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與實踐》
開題報告
深圳市光明新區教育科學研究管理中心   劉會金
深圳市光明新區教育科學研究管理中心申報的《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經廣東省教育廳審批,成為廣東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十二五”規劃重點立項課題;同時經深圳市光明新區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準,被列為深圳市光明新區2016年教育科學研究重點資助課題。現召開課題開題論證會,并由我代表課題組作開題報告,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正式開展研究工作。在此,請各位專家進行評議指導,也請課題組成員加以審議。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意義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個人職業規劃也就是個人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得到順利的成長和發展,而制定的自己成長、發展和不斷追求滿意的計劃。人生價值很大程度體現為工作的價值,通過工作我們實現自我,我們的人生才會有意義。列夫·托爾斯泰曾經就說過,“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深度體現在職業生涯中的勞動與創造、成就與幸福。有什么樣的職業生涯,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職業生涯規劃至關重要。
從社會層面來看,我國已經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就業方式是從屬于經濟體制的。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分權經濟。公司企業也好,個人求職者也好,都有自己主宰自己選擇的權利。但是現如今的就業青年,面對職業選擇缺乏生涯規劃和求職實務方面的知識儲備,往往在就業中顯得手足無措。
從我國的教育層面來看,中學的教育依然還是考試教育濃厚。學習實用性、靈活性依然嚴重不足,這對于中學生的成長非常不利。學生學習的動力就是考上好高中、好大學,對自己未來發展、人生目標基本上沒有明確的把握。考上大學之后,才知道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產生迷茫、憂郁等不良情緒。可能會白白浪費4年的大學人力資本投資,甚至是7年的高中大學成本。不論是金錢上還是心理上都是無法彌補的。所以,中學階段是我們成長的重要時期,是我們性格品質、人生理想的塑成的關鍵階段。我們的中學教育應該在課程設計和課外活動上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這是我們中學的社會功能和社會責任。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目前大學生轉專業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對這一現象的認識,我們和教育部有關專家相一致。大學生所讀專業是否適合自己,應該將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很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關系到國家未來人才的質量。目前,高等學校職業指導發展很快,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心應放到基礎教育階段。
從學生層面來看,學生如果更早的能根據社會需要,綜合分析自己的興趣、性格、氣質、能力、價值觀來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那局面會大不一樣。諺語云“如果不知你的船要去碼頭在那里,那么什么風都不是順風。”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通常你哪里也去不了。提早確定目標是必須的。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是一種尋找目標的動物。有了為之癡迷的奮斗目標,人就可能煥發出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巨大潛力。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然后為之努力其實是一種幸福。
教育部有關專家認為,大學生所讀專業是否適合自己,應該將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很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關系到國家未來人才的質量。目前,高等學校職業指導發展很快,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心應放到基礎教育階段。面對大學生轉專業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在此就中學階段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若干問題進行了討論。正是我國實際的國情、學情,我們決定開展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題研究,力圖幫助初高中學生通過對職業、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生涯規劃含義、職業生涯規劃特征、職業生涯規劃內容、職業生涯規劃意義、如今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現狀、當今經濟形勢與求職現狀、職業選擇等方面的學習教育,具備一定的確定職業生涯目標,進行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是承載我們中學生實現理想的橋梁。成就理想是職業活動追求的目標。明確目標,中學生們知道自己將走向何處,就知道現在腳下的路該怎么走。其實,設定職業生涯目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進而制定詳細的職業生涯規劃行動,做好學習計劃和做好職業發展計劃。切實踐行,反饋修正,不斷努力從而讓理想成為現實。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很重視人生規劃,學校、家庭、企業都很重視職業生涯規劃,這其實是一種超前意識。在國外,現階段美國職業指導之父Frank Parsons提出人職匹配理論、施恩(Schein)教授提出的“職業錨”理論風行一時。近年,心理學家又發展了眾多諸如“九形人格與職業生涯”、“16種性格與職業生涯”等相關理論。中小學實踐中,在英國有專門培養針對落實學校學生的職業教育和職業規劃的志愿監管人員的項目;美國有家庭參與項目——家庭“百寶箱”,學生家長可以利用家庭“百寶箱”幫助孩子進行從童年持續到成年時期的職業生涯規劃,孩子們獲得的職業生涯規劃技能會貫穿他們整個的職業生涯。
美國職業生涯教育從六歲開始。美國有一個國家職業信息協調委員會(NOICC),該委員會早在1989年就組織制定、首次發布了《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該指導方針提倡規劃職業生涯教育要從六歲開始,他們把所有的人群分成四類,第一類是小學,職業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第二類是初中,職業生涯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探索。第三類是高中,第四類是18歲以后,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職業生涯分工。規劃要求要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興趣、專長、特點、能力等進行“自我認識”;要進行“教育與職業關系的探索”,研究教育與職業的關系,了解職業信息的獲得和使用、工作與學習的關系、工作與社會的關系等;還要學習職業決策和進行“職業規劃”。
日本、新加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全面鋪開。新加坡教育部日前推出ECG網絡系統,也就是“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網絡系統的試驗計劃,幫助小學生展開職業規劃。在日本,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大學,都認識到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據其理念付諸實踐。從2016年開始,日本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就擴大了職業課程的選修科目,加強了生物、生命科學、制造業、通用技術類科目,對農業、工業、商業等傳統職業課程進行了修改。日本文部科學省從2000年起,用3年時間開展了專業教師培訓,還為高中學校提供了職業教育課程所必要的設備、實習與實驗經費。
澳大利亞高中會考中學習計劃占10%。澳大利亞的南澳政府正在進行新的教育改革,新的教育體制課程設計在高中會考中加入10%的學習計劃考核,在學習計劃中學生需要對未來做一個規劃,鼓勵學生對未來進行深入思考,選修感興趣的課程。
加拿大的職業生涯教育重點放在中學階段。加拿大也是從小就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職業觀念,在小學階段,學校就會安排不同的“職業日”邀請學生家長或社會人士到學校作職業介紹,但深入的職業生涯教育還是放在中學階段。第一,中學階段一直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分階段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職業指導。比如我女兒在溫哥華UHILL中學8年級,學校開設一門課程叫“Health and Career”,就專門講授學生身心健康和職業方面的知識。前兩天,她帶回來一個作業,就是老師安排上一個職業規劃網站(www.zhlzw.com),通過測評來選出自己的職業好,并就最喜歡的兩個職業再分別回答該職業的利與弊是什么等等。在國外,除了鼓勵學生自主發展興趣外,對中學生進行包括性格、愛好、價值觀等綜合方面的測評也是職業發展教育的一部分。第二,所有中學學校均開設豐富的選修課,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要進行自主選課。選修課程各校會有所不同,從烹飪、縫紉、木工到電子、舞蹈、設計、藝術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有些課程是為上大學作準備,有些課程與就業有密切關系,同樣折算成績。而國外在高中階段,學生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將來升學選擇而有針對性地選課了,這是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實踐中最重要的一環,對新來的中國高中留學生來說往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第三,所有中學都設有專職的學習顧問,負責為學生在讀期間的各種選擇、困惑提供咨詢幫助。國外小學有班主任,中學階段就不再有固定的班級,也沒有班主任,但學校會有一些專職的學生顧問(counselor),一般按年級配備,每個counselor負責兩百個學生左右。這樣,每個學生就等于被指定了一個counselor,無論是學習困惑、選課問題、升學考慮等等,都可以與自己的counselor及時溝通、商定。
這些為我們進行課題研究提供很好的經驗參考。
國外的實證研究和國內的研究存在社會背景差異,所以我們更重視國內的研究。國內的研究多見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指導研究,中學研究目前以教育部重點課題:“普通高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為代表的一些研究正在進行中,北京、江蘇等地有個別中學也有進行一些初步性的工作,但這些研究大多數是針對高中生而言的,就初中生來說還是空白。我們初中為側重,初高中一體化結合的研究尚屬首例,研究的順利開展必將對初高中生畢業選擇學習方向和以后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
其他一些研究者認為我國目前的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還十分貧乏。在理論方面,職業生涯規劃往往被簡化為一種理想或者目標教育,多數情況下是灌輸教育,缺少從學生的心理需要角度進行研究,更沒有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
在實踐方面,更多地區和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通過分散的活動表現出來的。僅有少部分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是將這種思想與新課程改革相整合,以課程的形式貫徹到學校的各方面工作中,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和文化建設努力體現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的思想,用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的思想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從而建設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特色學校。
本課題研究將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社會需求入手,系統性對中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豐富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三)選題的理論意義與實際價值
1.理論意義。
如前所述,課題研究將填補我國初高中學生一體化生涯規劃研究的空白,大大豐富我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
2.現實價值。
面對著每年全國數百萬大學生畢業即待業的現實,如今的學習是為了什么? 未來將從事什么職業? 理想職業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 盡早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對于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同時又面臨人生第一個分水嶺的高中生來說,值得思考。而對于初中畢業生也存在著如何選擇畢業去向,是讀普通高中,還是讀職業學校都是擺在他們面前的現實問題。甚至小學高年級學生都會有一些萌芽狀態的生涯思考,這主要是來自家長的選擇導向。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中學生進行適當的職業生涯規劃其實并未過度提前,而恰恰是大有必要的。事實表明,一個人事業成功,并不一定是他的能力有多高,機緣有多好,而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職業有明確的規劃,并能按照自己的規劃實事求是去實現它。因此,及早地把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到中學教育的各個階段尤其是初中階段,培養中學生的職業規劃的能力,是順應世界教育革新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滿足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需要以及實現中學生自我價值的關鍵。
研究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讓中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學習的目的,即在于幫助初中學生把握住現在,看清楚未來,促進自我了解,自我定位。這對學生一生可持續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達成幸福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具體說來,可幫助學生從多方面提高自己。
(1)進行人生之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人生之路規劃將會:1.引導個體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個體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并使其持續增值;2.引導個體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3.使個體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4.引導個體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5.引導個體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6.使個體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個體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2)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3)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實現個人價值,構建和諧社會。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保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學校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規劃,而是拿著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學校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人生之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決定因素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系、口才等條件,認為人生之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人生之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后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實際上,等到大學畢業才進行人生規劃也以太晚。回到原點,學生從初中開始通過系統的生涯學習,學生和家長都對職業生涯形成清晰定位,實現人得其事、事得其人,能及早避免家庭、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數,提高就業單位潛在的生產力。實現個人興趣、能力、價值、事業、就業單位及家庭、社會的多贏局面。同時,也能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消除潛在不安定隱患,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www.zhlzw.com中華勵志網
1.職業生涯規劃的“涵義”。 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人生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中學階段現在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人生觀世界觀正在逐漸建立起來。因此,中學生人生之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的是指讓中學生在學習、實踐中認識自我以及社會,在此基礎上,確定未來從事職業的目標,制定計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以及條件,采取必要的行動來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的過程。
3.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很多事實都表明一個人事業的樂成,并不一定是他的能力有多高,機緣有多好,而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職業有明確的規劃,并能按照自己的規劃實事求是去實現它。因此,及早地把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到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尤其是初、高中階段,培養中學生的職業規劃的能力,是順應世界教育鼎新以及發展的需要。
4.職業生涯規劃中的“自我潛能”。一份行之有效的人生之路規劃將會引導個體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個體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并使其持續增值;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使個體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個缽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5.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人生之路規劃將會引導個體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使個體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引導其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引導其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
6.職業生涯規劃“提升成功”。中學生通過生涯學習,學生和家長都對職業生涯形成清晰定位,實現人得其事、事得其人,能及早避免家庭資源的巨大浪費,提高家庭的幸福指數,可以提高就業單位潛在的生產力。實現個人興趣、能力、價值、事業、就業單位及家庭、社會的多贏局面。同時,也能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消除潛在不安定隱患,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發展心理學理論。
中學階段屬于青年早期,處于青年早期的學生將開始發現他們的興趣和能力,并且感知他們適合哪一種工作。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中學階段學生的個性基本形成,基本的人格類型接近成年,在人格類型正在形成,接近穩定的時候發掘自己的職業潛質,并在這個時候就為自己制定一套長遠、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非常重要。
2.職業生涯發展理論。
美國生涯規劃集大成者,理論大師舒伯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認為中學階段屬于職業發展的探索試驗期,這個時期是綜合認識和考慮自己的興趣、能力與職業社會價值、就業機會,開始進行擇業嘗試。他提出的“職業自我概念”“生涯發展階段”“生涯彩虹圖”有很大的指導價值。
美國職業指導之父,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的人職匹配理論。理論核心是人與職業的匹配。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系列獨特的特性,并且可以對其進行客觀而有效的測量,每個人獨特的特質又與特定的職業相關聯。個性特征與工作要求之間配合的越緊密,職業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選擇職業的3大要素:一是應該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能力、興趣、性格、局限和其他特征。第二是應該清楚的了解職業成功的條件,所需知識,在不同的職業工作崗位上所占有的優勢、不利和補償、機會和前途。三是上述兩個條件的平衡。
美國心理學家鮑丁提出的心理動力理論;金斯伯格的生涯階段發展理論;克朗伯茲推出的社會學習理論都有一定指導意義。
霍蘭德的職業性向理論把千差萬別的人歸納為現實型、常規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6個基本人格類型。環境同樣分為6種類型。“合適性”是其類型理論最重要的假設。
施恩(Schein)教授提出的“職業錨”理論,認為當一個人不得不作出選擇時,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職業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找出個人職業決策的核心職業價值觀至為重要。
近年,心理學家又發展了眾多諸如“九形人格與職業生涯”、“16種性格與職業生涯”等相關理論,這些為我們進行課題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論參考。
3.國家政策依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年)提出,中學教育要“采取多種方式,為在校生和未升學畢業生提供職業教育。”
四、課題研究目標
在中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加入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讓學生盡早的了解自己的特長和發展方向,從小學高級的教學思想中滲透體現,最好從初中畢業開始開展系統教育,讓學生逐步學會使自己的選擇切合自我的實際,科學規劃人生,創造幸福人生!
五、課題研究主要問題、難點及主要研究方法
1.課題研究主要問題、難點。
研究的主要內容:
(1)初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在初中畢業的時候能夠了解自己的特長和選項,研究出具有操作性強的指導手冊,指導初中畢業生正確選擇高中就讀意向,改變千軍萬馬過普通高中這條獨木橋。
(2)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從高一下學期開始就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特長,心里對將來職業的希望,結合自己的本身特點選擇選科。研究出針對高中生選取科設計和職業偏向的操作性強的指導手冊。
研究的重點:
(1)人生生涯規劃的涵義,研究出具有較強實踐性的指導手冊,讓學生、家長讀后具有明確的認識,能夠答疑、釋問。
(2)人生生涯規劃的理論建構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要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的進行修正,調整,讓人生生涯規劃意識通過我們的研究能夠順利的進入到每一個中學生的心中,甚至擴大到小學部分學生之中。理論的研究要通俗,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高度。
(3)初中、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手冊是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開發的重點,要按時、完善的完成。
(4)論著《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建構在理論與實踐研究基礎之上的一項重要成果。
2.研究的思路與主要方法。
本課題研究將以行動研究法為主,同時采用文獻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和經驗總結等研究方法,確保課題的科學性,并力求有所創新。
(1)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研究主要是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新區各中學的教育教學實踐開展行動研究,在新區范圍內開展“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培養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體現我區辦學特色的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體系,建設“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特色教育。
(2)文獻法:文獻法主要應用在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查閱國內外文獻中關于“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等問題的論述,正確掌握“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的內涵以及研究現狀等,使整個研究的概念體系建立在一個可靠的理論基礎之上。根據國內外研究現狀,確定課題的研究范疇和目標,并不斷的完善和充實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的內容,使之具有鮮明的學校特色。
(3)調查法:在課題研究的各個階段,要多次運用調查法。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一是要了解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和問題,有針對性的修改研究方案,豐富研究內容;二是通過前后兩次的調查和統計分析,總結研究成果。
(4)測驗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為了對學生的某些行為狀況或能力、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進行定性定量的測量,我們要采取測量法。這可以相對準確的對學生的各種特性進行評估、診斷和預測。
(5)個案研究法:在課題研究中,通過篩選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個案,組成個案研究小組,有針對性的開展特別輔導,并實行跟蹤研究,并完成個案研究報告,進一步完善和豐富課題研究的內容。
(6)經驗總結法:對查找到的資料和文獻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整理,采集和總結新區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行動研究中形成的經驗,積淀課題研究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區范圍內推廣實施,將“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教育” 做成一個成功的教育思想,并爭取在最大程度上取得社會實效,讓更多的學生受益打造成我區鮮明的辦學特色。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及具體安排
具體研究階段時間安排:www.zhlzw.com 勵志網
1.2016年12月準備階段,組建成課題組,選擇相關學校,相關人員,分工明確。讓課題組成員按照分工進行相關的理論準備、實踐材料收集、網上搜索相關資料。
2.2016年1月起,進行課題的前期論證,材料整理,調查問卷等環節。4月成申報,同時一邊申報一邊開展研究。
3.2016年10月起,進行階段總結,中期成果二個手冊初稿形成;
4.2016年10月至2012年10月進行課題研究的后期相關工作,開展結題前的準備工作;
5.2012年12月進行課題研究的結題工作與鑒定工作,整理總體成果,編制著作編寫計劃。
6.2013年8月,終結成果論著《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正式出版。
7.2013年8月以后,課題研究第一階段正式結束,進行下一輪的滾動研究。
七、預期完成的成果形式及最終完成時間
預期最終成果形式為手冊、論文和專著,2012年12月全部完成。
1.《初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手冊(1萬字);
2.《高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手冊(1萬字);
3.論文《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的理論與實踐》(1.5萬字);
4.專著《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25萬字)。
八、預期成果的創新之處
1.本課題著重研究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注重操作性研究。目前關于中學生的生涯教育研究還很少,而結合初高中一體系統性生涯規劃教育幾乎沒有。
2.本課題的研究將結合一系列國內外應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注重心理精神層面的提升,進行應用于學生生涯規劃的實用性研究。
3.本課題的研究將結合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注重結合讓學生了解國家產業布局、了解前沿科技發展走向、了解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注重前瞻性建設,讓學生人生建功立業的規劃與國家社會需要高度結合。
4.本課題的研究以一個區,3所初中,兩所高中的2萬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成果極具普遍性意義,利于推廣。同時,掛牌 “深圳市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 的課題主持人為首的較強科研團隊,為課題研究質量提供關鍵保證。
九、課題經費的籌措與管理
抓好基礎教育是新區發展的頭等大事,新區領導高度重視。為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新區相關部門為本課題研究提前設置了預備資金,主要為了便于購買圖書、考查學習、會議培訓、調查研究、資料印刷、宣傳設施等各項經費共計30萬元。具體分配按照經費使用計劃三年內使用。另外,校園文化硬件建設的資金由新區另行規劃和撥付。課題組將精打細算,把經費用在關鍵處,必要處,以保障課題順利進行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2016年本課題的研究經費,已經公共事業局批準,劃拔專項經費9萬元,主要用于開題、購買與復印資料、中小型會議、專題調研和印制初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手冊之用。課題組將管理好課題經費,在中心的監督下合理使用。
當代中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心理狀況都明顯的打上了時代的特點和烙印,在他們身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傳統文化及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西方思想對他們的影響,而中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肩負著特殊使命的一代,他們的人生態度、價值取向和理想的選擇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而且將直接影響今后整個社會、國家、民族的精神狀況和面貌。作為教育者,我們有責任迅速行動起來,加強研究中學生人生規劃、職業生涯教育,使個人成就與國家成功高度結合,建設我們美好家園。
主要參考文獻
1.《編織生命的輝煌:青少年生涯規劃指南》尤敬黨 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中學生職業規劃》  吳志蘭 編著   中國市場出版社  2010.04
3.《生涯規劃:繪制你的人生地圖——21天生涯改造計劃》尚致勝,北京大學出版2005
4.《職業指導(第七版)—職業生涯規劃教程》(美)薩克尼克,(美)班達特,(美)若夫門 著,李洋,張奕,小卉 譯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06
5.《你的船 你的海:職業生涯規劃》   程社明 著  新華出版社2007.05
6.《生涯規劃教師用書》崔智濤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7.《我的生涯手冊》(臺灣)吳芝儀著  經濟日報出版社2008.01
8.《和孩子一起設計人生》張放天 著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08.04
9.《你的職業性格是什么?——MBTI16型人格與職業規劃》(美)鄧寧 著,楊良得 譯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06
10.《高中生涯發展指導》  郭兆年 等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5
11.《中學生人生規劃導航》崔祖瑛,侯書森 編著 中國石化出版社2010.07
12.《生涯發展理論(第四版)》(美)塞繆·H.奧西普 等著,顧雪英 等譯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1
13.《生涯規劃——體驗式學習(中學版)》黃天中,吳先紅 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8
14.《你的降落傘是什么顏色》鮑利斯(美)中信出版社201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中生人生規劃教育的研究實施大綱
優秀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書范文
《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內容及途徑的行動研究》開題報告
研究報告系列點評之一:研究報告的結構與細節問題
薛立新老師講述中學生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引導
家長課堂:怎樣幫孩子規劃職業生涯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桐乡市| 武宣县| 三台县| 德惠市| 夏津县| 泾阳县| 宿州市| 家居| 鹿邑县| 白银市| 都昌县| 罗源县| 红原县| 庆云县| 方正县| 宾川县| 翁牛特旗| 汨罗市| 中宁县| 天气| 霸州市| 都昌县| 潍坊市| 曲水县| 中超| 通化县| 兖州市| 城口县| 布拖县| 水城县| 湖南省| 聂拉木县| 南开区| 深泽县| 西吉县| 长武县| 合江县| 岳阳县| 张家港市|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