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中國天文年歷》顯示,北京時間10月23日19時57分迎來今年秋季最后一個節氣霜降。專家提示說,此時節正值秋冬過渡之際,天氣開始寒冷,氣候日趨干燥,公眾要注意添衣保暖,防咳護胃。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公歷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氣溫可達到零攝氏度左右。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
氣象資料顯示,霜降節氣已是深秋時節,也是冷空氣活動頻繁的時期,天氣變化劇烈。中央氣象臺22日發布的天氣預報顯示,未來幾天,較強冷空氣將繼續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下降4--6攝氏度。
秋冬過渡之際,防病保健很重要。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表示,此時節,公眾要注意保暖,加強鍛煉,防止感冒。
她提示說,霜降前后是易犯咳嗽的季節,也是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復發或加重的時期。因此,在這個季節應多吃一些具有生津潤燥、消食止渴、清熱化痰、固腎潤肺功效的食物,如梨、蘋果、洋蔥、蘿卜、柿子等。
另外,霜降節氣還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消化系統疾病患者的飲食宜溫和,少吃辛辣、刺激和寒涼的食物,多吃新鮮果蔬,多喝開水。
民間流行有霜降吃柿子的說法,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說起霜降吃柿子,其實與朱元璋有關,據說他小的時候家中十分貧困,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有一年霜降節,已經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餓得兩眼發黑,突然在一個小村莊里看到一棵柿子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朱元璋飽飽地吃了一頓柿子大餐,才得以活命。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有一年霜降領兵再次路過那個小村莊,發現那棵柿子樹還在,他將其封為"凌霜侯"表示感謝。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后,就逐漸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習俗。不過霜降柿子可是有講究的,一般要吃上面帶著霜兒的柿子,這樣吃起來才涼甜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