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住健康”養生法,,其“隨意站立、雙手環抱、全身放松”的動作,恰恰會讓人不自覺地形成最優的養生狀態,能夠直接把人體的很多特效穴位功能調動起來,因此,“抱住健康”養生法的原理就是在刺激人體的經絡,它兼容人體經絡穴位的眾多養生功能。
首先,它調動的是足三里這一對大穴;另外,“抱住健康”法做得多了,就會感覺頭頂上有一根線懸著,這就調動了頭頂的百會穴;而手掌的環抱狀態,正好又調動了勞宮穴;腳掌的站立狀態,還調動了涌泉穴,讓補心和養腎的兩大要穴起作用。所以,練“抱住健康”法的時候,人往往手心、腳心會發熱;還有,胸部、腹部和背部會充分放松,這又調和了任督二脈……全身所有對人體有用的穴位和經絡,通過“抱住健康”法都能充分地調動起來,可謂“一站通經穴,一抱健康來”!
簡簡單單的“抱住健康”法,就這樣把養身和養心完美地結合起來。多年的練習經驗使我體會到,“抱住健康”是靜中有大動,看似靜靜站著,只有輕微晃動,實則全身的奇穴都在動,這是真正的動,是最具效率和效果的動,“抱住健康”又是不靜而真靜,雖不能全無雜念,但卻能心生歡喜,精神愉悅。
平時,我們的心如野馬狂奔,不能急剎,而當“抱住健康”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放慢腳步,仿佛徜徉在明月清風中。
練“抱住健康”養生法時無須意守丹田,沒必要擯除一切雜念,多想點令人愉悅的事吧,因為,心主喜,微微的喜悅比任何養心的藥都好。這時,我們全身放松,無憂無慮,您看吧,沒多久,您就會嘗到什么是身體的大歡喜。
8. “放松”是人體最好的大藥
“抱住健康”養生法能用最簡單的方法使身心放松,一切與緊張相關的健康問題,包括身體緊張帶來的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心理緊張帶來的失眠、健忘、膽怯、多夢、恐高癥、恐水癥、恐血癥、抑郁癥等等,大多可以通過“抱住健康”法來解決。
腳步站好,再把手抬起來,在胸前做抱球狀,全身放松下來。“抱住健康”養生法就是最好的減壓方法——不過,最初習練的人,往往會出現雙肩聳起的現象。
現代得頸椎病、肩周炎的人很多,就是因為人們的身心長期處在緊張的狀態下導致的。初學“抱住健康”養生法,潛意識中也會有緊張情緒,所以雙肩會聳起,肩臂也會緊張。這時,我們可以先把肩膀放松下來,然后雙手的掌心后縮,手指之間要像夾著一支香煙似的。一定要試著放松,要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這樣,我們的上肢、肩背就一定會完全放松下來。另外,可能站著站著,身上又開始緊張了,這時候可以把手動一動,稍微抬高或放低點,仍以放松為目的。
練習“抱住健康”法,就是在練習放松。無論什么時候,無論哪個部位都要放松,不能繃得太緊。繃得太緊,氣血就行不通了。
每個人都是這樣:哪里緊張哪里病,心里緊張病全身。練習了一段時間“抱住健康”法后,我們就會有這樣的感覺,只要把手一抬起來,剛做抱球狀,肩背馬上就放松了,心里也馬上就輕松了,很快進入一種喜悅的狀態。
學會了放松,快樂就會油然而至,不請自來。有人向,說他練習“抱住健康”養生法一段時間后,膽子變大了。有一位恐高癥患者,練習“抱住健康”兩個月后,和同事一起去黃山,在黃山上發短信對我說,他現在正站在黃山最高的地方體會風飄飄而吹衣的感覺,他的恐高癥沒有了。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其實,膽子小源于心理上的壓力大,而站樁養生法通過放松全身放松心靈,心靈上沒有了壓力,膽子不就大了嗎?沒有了焦慮、恐懼和緊張,剩下的就是百般喜悅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千萬不要一味認為膽小是天生的,不要以為壓力、焦慮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抱住健康”養生法能用最簡單的方法使身心放松,一切與緊張相關的健康問題,包括身體緊張帶來的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以及心理緊張帶來的失眠、健忘、膽怯、多夢、恐高癥、恐水癥、恐血癥、抑郁癥等等,大多可以通過“抱住健康”養生法來徹底解決。
這種“抱住健康”養生法,會讓人不自覺地把全身重量放在前腳掌的2/3處。其實,放在2/3處實際上是要向外一夾,這樣,整個足陽明胃經的氣血瞬間就全都充盈起來了,因為足陽明胃經是一條多氣多血的經絡,所以它對激活人體氣血是非常之快的,因而做“抱住健康”法的效果往往比做瑜伽的效果要快得多。
站上幾分鐘后,兩個肩胛會發熱、發沉,手心、腳心也會發熱,繼而全身氣血都在涌動,可見其運動量是很大的,這是靜中之大動,讓肢體的運動縮減到最小,而氣血的運動達到最充分。這樣,就等于把調暢氣血之外的那些不必要因素剔除掉了,好比一輛高級轎車,發動機沒有聲音,也絲毫不發熱,機械效率近乎100%。這樣的轎車目前世界上是沒有的,但通過“抱住健康”養生法來養生,我們人體的健康快車就能有這么好的性能。
9. 要活就得動
因長期坐著或缺乏運動而生出來的病,不僅復雜,而且不容易治愈。因此,有養生經驗的老人經常說:“大動不如小動。”其實,小動不如微動,“抱住健康”養生法的動就是一種微動,確切地說,是一種蠕動。
“這種大動又不同于跑步、跳繩等體育運動,對于那些身體虛弱、津乏氣短的人來說,這樣的運動會增加內耗,傷津動氣,不增其益,反受其累。尤其是那些身患嚴重高血壓、冠心病、支氣管炎等疾病以及隱匿性疾病的人,這些劇烈型運動更是不可行的。因此,有養生經驗的老人經常說:“大動不如小動。”其實,小動不如微動,“抱住健康”養生法的動就是一種微動,確切地說,是一種蠕動。
“兩腳平鋪于地,與肩同寬,全身很隨意地放松下來,慢慢地臀部往后靠,如同坐一個高凳,似坐非坐。這樣就站好了。接著,還有一些講究:手要求掌心內凹,十個手指張開以后,里面的關節往里面夾,外面的關節往外面頂,虎口是圓撐的,腕關節不能僵死,兩個肩膀撐開;十個手指之間要如同夾一根香煙,不能讓它掉下來;雙手如同抱一個氫氣球,用力輕了這個氣球就飛出去了,用力緊了這個氣球就爆了;用心體會這種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感覺;頭呢,下顎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間好像夾住一個乒乓球;同時,感覺頭上面有跟繩子吊著;腿稍微往前彎曲一點,身體的全部重心落在腳掌的前2/3處,這樣,后腳跟就稍稍抬起來了,又不能完全抬起來,要像踩著一個螞蟻似的,不能讓它跑了,也不能把它踩死。”
我驚訝于老教授講得如此細致、到位和準確。不過,大道至簡,初學者大可不必追求外形的極致而忽略了基本的原則。所以,當大家要求我進一步闡釋的時候,我對大家說:
其實也不必太追求形式,只要你自己感覺舒服就是最好。如果累了,環抱的雙手可以舉高一點或者舉低一點,都沒關系;兩手還可以左右調整位置,只要左手不放到鼻子右邊,右手不放到鼻子左邊就可以。基本的姿勢做出來后,你可以前后晃一下,如同在游泳池里,體會水和人激蕩的感覺,幅度不要太大。眼睛似閉非閉,什么高興想什么。
如果有人感覺到手會發熱發脹,甚至里面有螞蟻爬的那種感覺,這就是中醫上說的“蟻行感”,說明體內氣血的流動已經加快了。有人說,站久了還會感覺后背發熱,這是怎么回事?我們都知道后背有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總督和統領人一身之陽氣,后背發熱,意味著陽氣被鼓動起來了,氣血循行更為通達了。在這個普遍陰盛陽虛的年代,鼓動陽氣是養生的根本。
對于練習“抱住健康”法已經較長時間的人,我建議不妨把意念集中在尾椎骨尖上,慢慢地用尾椎骨尖畫小圓圈,以此帶動身體的微動,此時,我們可以感受到:十個手指的指尖有微微發麻的感覺,隨著身體的微動,這種感覺從手指傳向手臂,腿部、背部也會有相應的感覺。身體這樣輕微?動著,感覺自己就像泡在溫泉里,像海藻一樣,隨著迂緩的水流飄飄蕩蕩,蕩蕩悠悠。在晃晃悠悠中身體四肢得到怡養,全身血液也像安靜的溪水,周流而不息。
其實,我們普通人對于養生大多只有皮毛的功夫,在沒有掌握內在的技術和要領之前,形和意都是必需的。形者養身,意者養心,養心在靜,養身在動。古人講“性命雙修”,實際上講的就是我們現代的“身心鍛煉”,通過性命雙修,方可益壽延年。“抱住健康”法就是要強你的身,收你的心。安心在喜,不唯虛;養生在動,不宜靜。動非浮躁妄動,喜非刺激狂喜,能夠做到這兩點,我們就是養生的高人了。
10. “太極護身”,生生不息
我們的神闕和命門兩個穴,就像太極陰陽圖的黑白點,而當我們把手自然甩起來的時候,就是在畫陰陽魚那優美的曲線了。因為手在每一次拍打的過程中,力度是越來越大的,拍到穴位上的時候,力度達到最大,這種拍打的力量是有穿透力的,拍到穴位后還要往里面深透一些。這樣一來,不就正好拍成一對陰陽魚了?練這個功法,我們的身體周圍就有一個左右轉動的太極,這不就是有太極護身了嗎?
至于怎么拍打,就要看您怎樣順手了,不拘形式,您感覺舒服、順暢就好。
最初的時候,您可以先用一只手的手心拍打神闕,然后,再用另一只手背拍打命門。分開來拍打,以舒暢為度,就這么簡單。
當然,熟練的時候,您可以變著花樣來,甚至可以左右手的手心、手背輪流拍打神闕和命門。比如:
先把右手手心按在肚臍眼上,左手手背按在命門穴上,接著,上身右轉,帶動兩手甩動,右手往后甩,去拍命門;同時左手往前甩,去拍神闕。手掌拍下,馬上隨著身子的左轉而彈起,右手往前甩拍神闕,左手往后甩拍命門。如此來回重復。不過,沒有必要拘泥于形式,拍打熟練了,您自然而然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拍打方法。
熟能生巧,養生也不例外,當你越練越自然,你就會把初看起來像是體育鍛煉的方法提升到健康養生的高度和實效上來。
那么,人體健康的“太極”何在?
我們不妨再把這個養生法練起來。我們的神闕和命門兩個穴,就像太極陰陽圖的黑白點,而當我們把手自然甩起來的時候,就是在畫陰陽魚那優美的曲線了。因為手在每一次拍打的過程中,力度是越來越大的,拍到穴位上的時候,力度達到最大,這種拍打的力量是有穿透力的,拍到穴位后還要往里面深透一些。這樣一來,不就正好拍成一對陰陽魚了?練這個功法,我們的身體周圍就有一個左右轉動的太極,這不就是有太極護身了嗎?
“有了健康才能招財進寶,身體正氣旺盛自然全家平安。太極生萬物,健康才是真正的太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