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言教育 微信公眾號
我建議家長要鉆到孩子心里去,挑動孩子自己斗爭自己。到孩子心里去扶植起孩子心里勤奮的一方去戰勝懶惰的一方。
我還沒說完,張軍就說:“老師,我真是這么想的,您怎么知道呢?”
我說:“懶人的心理一般都這樣。本來都想勤奮,就是沒有辦法管住自己拖拉的心理。結果拖拉的心理越長越粗,越長越壯,在心靈的田野上占了好大地盤,勤奮對它也沒辦法了。”
張軍說:“老師您說得太對了,我也想治治自己的拖拉病,就是想不出好辦法。您能幫我想辦法嗎?”
“老師當然要幫你,但要緊的還是你自己去扶植自己心靈中那些勤奮的樹苗。你有那么多想寫作業的腦細胞,還戰勝不了拖拉病?”
再有就是作業。我不讓張軍做和大家相同的作業,而是同他一起商量適合他的作業。因為從他的實際出發,引導他一點一點攀登知識階梯,沒過兩個月,張軍也和全班同學一樣,每天寫作業,每天寫日記了。
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兩軍對壘,倘到對方堡壘中去分化瓦解,找自己的助手,拉一派,打一派,就非常容易取勝。這些用于打仗的戰略戰術,也有一部分適用于對子女的教育。
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錯誤,批評孩子時,都要到他心靈深處找到他的另一個自我,一個不愿犯錯誤的自我。
找到了好的積極上進的腦細胞,孩子才覺得家長親近,家長看問題全面,家長理解自己的心。
然后跟孩子一起商量,用心中的勤奮戰勝懶惰的辦法;用尊重別人的腦細胞,管住對人沒禮貌的腦細胞的辦法;用仔細認真的自我,去捆住馬虎大意的自我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