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濟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是很多人對于濟南的印象,老舍先生筆下“中古老城”可謂是濟南歷史文化氣質的最佳寫照。就是這樣一個中古老城在一百多年前演繹了燦爛一時的商埠傳奇,這些商埠區則是這座老城擁抱現代文明而誕生的一個美麗結晶。
1904年,是大清國光緒三十年。這一年新政方興,風氣初開,不斷有人上書奏請實行立憲、變更政體。喧囂的世事攪動風起云涌,濟南就是在此大勢之下首批自開商埠的城市,在近代眾多內陸城市中,濟南領省會城市自開商埠之先風。
在火車的轟鳴聲中,濟南這座中古老城,走向了近代化的大道,帶動了老街區的變化,開創了新街區的繁榮,成為中國北方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市場交易的頻繁,工商實業的振興,使得新式教育體系、各種民間團體、新型報業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與此同時,琳瑯滿目的西洋景兒、新技術、新物品、新風氣層出不窮。彼時的濟南,何等的繁華。而這一座獨立之城,和濟南老城區并立,是濟南“西遷”的有一大標志。
在這片處處散發著文化韻味的土地上,處處講述著動人的故事。教堂出現了,報館、書局出現了,西醫出現了,電影出現了。。。。。。這一切讓純樸的濟南人驚奇的同時,市民的社會生活、民俗文化也隨之進化,人們開始穿洋裝、剪發辮、吃西餐、看大戲,諸如此類、各隨其便。自此,生長千年的濟南古城,在她現代文明的塑造進程中,第一次將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沖撞而又和諧地融為一體,形成了傳承至今的濟南歷史文化根脈。
一方土地之所以聞名天下,是因為這里產生了不同凡響的人,才能創造歷史,留下傳說與故事。適逢變局的濟南迎來了形形色色的人,你方唱罷我登場,共同書寫了這一段歷史。袁世凱、周馥、楊士驤、樂鏡宇、孟洛川、張采丞、苗氏家族。。。。。不論政治家還是商界巨子,共同推動了這座城市的近代化進程。
斯人已去,物是人非,歷史在延續。濟南老商埠是濟南的文化瑰寶。老商埠見證了濟南自開埠至今的歷史,是老商埠活著的博物館,那里傳統的民居、具有異域風情的西洋建筑、古今交融的景致、中西合璧的風范,讓人似乎走進了歷史中,這里不僅有歷史,有文人,還有濃郁的生活味道。
再好的繁華,也耐不住時間的打磨,歷史已經進至今日。當我們再一次細細打望這座中西合璧的區域時,歷史已經在她身上留下了諸多痕跡。如何使這一見證歷史的地方再現繁華。。。。。。如今經歷過百年風云的濟南城,又在新征途上迎接新挑戰,以嶄新的姿態和包容的態度創造“二次開埠”的新輝煌。一場復興與超越的大動作已經拉開帷幕,這里,將是濟南市最時尚的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