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賦得古原草送別

1 作品簡介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詩的前四句側重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后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人教版小學課本中的古詩《草》選取的是該詩前四小句。

  此詩作于貞元三年(787),作者時年十六。詩是應考的習作。按科場考試規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須繳清題意,起承轉合要分明,對仗要精工,全篇要空靈渾成,方稱得體。束縛如此之嚴,故此體向少佳作。據載,作者這年始自江南入京,謁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顧況看著這年輕士子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彪m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卻也有言外之意,說京城不好混飯吃。及讀至“野火燒不盡”二句,不禁大為嗟賞,道:“道得個語,居亦易矣。”并廣為延譽。(見唐張固《幽閑鼓吹》)可見此詩在當時就為人稱道。

  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

2 作品原文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3 注釋譯文

3.1 詞語注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草原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3.2 白話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4 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5   人物生平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鄭州新鄭(今河南新鄭縣)。11歲起,因戰亂顛沛流離五、六年。少年時讀書刻苦。貞元十六年(800年)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后詩壇元白齊名。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士,次年任左拾遺。四年,與元稹、李紳等倡導新樂府運動。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他此時仍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與國政。他能不畏權貴近臣,直言上書論事。元和六年, 他因母喪居家,服滿,應詔回京任職。十年,因率先上書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次年寫下《琵琶行》。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累遷中書舍人。因朝中朋黨傾軋,于長慶二年(822年)請求外放,先后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杭州人為了紀念他還把靠西湖邊的一面,命名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書監,明年轉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陽。后歷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書致仕。在洛陽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會昌四年,出資開鑿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舟民。75歲病逝,葬于洛陽龍門香山琵琶峰,李商隱為其撰寫墓志銘。白居易是彌勒信徒,他組織了一個學會,叫一時上升會。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彌勒境界。為了往生彌勒,白居易寫過一分決心書:仰慈氏形,稱慈氏名,愿我來世,一時上升。慈氏就是彌勒,彌勒是音譯,慈氏是意譯。我敬仰慈氏菩薩的身形,我呼喚慈氏菩薩的名字,希望來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彌勒菩薩的身邊。

        為官

  一生以44歲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后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十六年(800年)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患神經失常病死在長安,白居易按當時的規矩,回故鄉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后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于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書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墒悄切?a target="_blank" >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于是被貶謫為州刺史。王涯說他母親是看花的時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于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喻詩。

      之后

  貶官江州給白居易以沉重打擊,他說自己是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幫助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唐穆宗繼位,穆宗愛他的才華,把他召回了長安,先后做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等。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間爭權奪利,明爭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聽勸諫。于是他極力請求外放,穆宗長慶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滿后任蘇州刺史。晚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七十歲致仕。比起前期來,他消極多了,但他畢竟是一個曾經有所作為的、積極為民請命的詩人,此時的一些詩,仍然流露了他憂國憂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經疏浚李泌所鑿的六井,解決人民的飲水問題;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并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時”, 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和父親白季庚都是詩人。在這種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讀書十分刻苦。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樣,也嗜酒成性。 張文潛在《苕溪魚隱叢話》中說:陶淵明雖然愛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貧困,不能經常喝美酒,與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魚、耕田的鄉下人,地點在樹林田野間,而白居易家釀美酒,每次喝酒時必有絲竹伴奏,僮妓侍奉。與他喝酒的都是社會上的名流,如裴度、劉禹錫等。

  每當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來家,先拂酒壇,次開詩篋,后捧絲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詩,一面操琴。旁邊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楊柳枝》,真是不亦樂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時乘興到野外游玩,車中放一琴一枕,車兩邊的竹竿懸兩只酒壺,抱琴引酌,興盡而返。 據《窮幽記》記載,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請賓客,有時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裝有美酒佳肴,隨船而行,要吃喝時,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為止。 方勺《泊宅編》卷上說:白樂天多樂詩,二千八百首中,飲酒者八百首。這個數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時用酒來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來解除九天辛勞的。他說:“不要輕視一天的酒醉,這是為消除九天的疲勞。

  素口蠻腰,蓄妓(這里的妓,相當于中國歷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玩樂,始自東晉,唐代比較普遍。為了滌除人生煩惱,白居易以妓樂詩酒放縱自娛。他蓄妓與嗜酒無度,直到暮年。從他的詩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幾個,最出名的是小蠻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詩·事感》中記載:“白尚書(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F代人形容美女說櫻桃嘴、小蠻腰或楊柳腰,就是從白居易那里學過來的。

  白居易后來老了,體弱多病,決定賣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們跟著自己吃苦。但是他心愛的馬居然反顧而鳴,不忍離去。樊素和小蠻等對白居易還是蠻有感情的,都不忍離去。樊素感傷落淚地說:“主乘此駱五年,銜橛之下,不驚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間,無違無失。今素貌雖陋,未至衰摧。駱力猶壯,又無虺憒。即駱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雙去,有去無回。故素將去,其辭也苦;駱將去,其鳴也哀。此人之情也,馬之情也,豈主君獨無情哉?”白居易也長嘆道:“駱駱爾勿嘶,素素爾勿啼;駱返廟,素返閨。吾疾雖作,年雖頹,幸未及項籍之將死,何必一日之內棄騅兮而別虞姬!素兮素兮!為我歌楊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與爾歸醉鄉去來。”

  當然最后樊素和小蠻還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寫道:“兩枝楊柳小樓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歸歸去后,世間應不要春風。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掩獨扉;病與樂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時歸?!?/p>

  他在67歲時,寫了一篇《醉吟先生傳》。這個醉吟先生,當然就是他自己。他在《傳》中說,有個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貫、官職,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處有個池塘、竹竿、喬木、臺榭、舟橋等。他愛好喝酒、吟詩、彈琴,與酒徒、詩友、琴侶一起游樂。事實也是如此,洛陽城內外的寺廟、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過。

      釀酒

  白居易自家釀的酒,質高出眾,他為自家的酒作詩道:“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持玩已可悅,歡嘗有余滋;一酌發好客,再酌開愁眉;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保ā栋拙右拙怼罚0拙右自炀频臍v史不但有記載,而且直到今天,還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賞鄉鄰”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傳。


6 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未滿16歲。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指定、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之情。

  據宋人尤袤《全唐詩話》記載:白居易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況,想求他在公眾場合幫著揚揚名。“居易”這個名字根據詞義可以解釋為住下很方便。顧況看到白居易年紀輕輕,就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不易(京城里糧價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钡茸x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一聯時,顧況大為驚奇,連聲贊賞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來,走到哪兒住下都方便得很)!”連詩壇老前輩也被折服了,可見此詩藝術造詣之高。[1]

7 古詩原文

  

  賦得①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②原上草,一歲一枯③榮④。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⑤侵⑥古道,晴翠⑦接荒城⑧。

  又送王孫⑨去,萋萋滿別情⑩。

8 注釋 譯文

8.1 注釋

  ①賦得: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一詞。

 ?、陔x離:青草茂盛的樣子。原:原野。

  ③枯:枯萎。

 ?、軜s:繁榮茂盛。

 ?、葸h芳:芳草綿延,漸遠還生。

 ?、耷郑呵终?,覆蓋。侵古道:延伸到遠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咔绱洌宏柟庀麓渚G的野草。

 ?、嗷某牵夯臎?、破損的城鎮。連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點染古原景色。

 ?、嵬鯇O:本指貴族后代,此指遠方的友人。

 ?、廨螺拢盒稳莶菽鹃L得茂盛的樣子。

8.2 譯文

  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會繁茂起來。

  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第二年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蔓延到遠方的一片野草,占據了古老的道路。在晴天里,陽光照耀一片綠色連接著荒城。

  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9 作品鑒賞

  這是作者十六歲所作。本來是考試的習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載:作者初進京城,攜詩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借“居易”之名打趣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贝x其詩至“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為贊賞道:“道得個語,居即易矣!”遂廣為延譽。按“賦得體”的標準,此詩之結構可謂嚴謹妥當:前四句寫“原上草”,后四句寫“古道送別”。然而此詩之佳處遠不止于此。其為名作,實因意勝──贊美一種頑強向上的生命精神。

  這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野草離離,生生不已。離離是生長的態勢;歲歲枯榮是其生命之律動過程,其意蘊是規律和永恒。然而永恒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庸中延續的。詩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焚燒,在毀滅與永生的壯烈對比中,驗證其生命力之頑強。野火焚燒象征生命之艱辛和考驗;春風吹又生言其頑強不屈,執著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則言其無所不往,勢不可阻。詩的前四句側表現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后四句側重表現其共時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資格成為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象征,才擁有值得人贊美的生命意義。尾聯扣送別之意,“又”字暗示離別乃古今人事之所難免;別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之嘆,后人亦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之悲。

  前人于此詩好評甚多?!豆艢g堂集雜著》:“劉孝綽妹詩:‘落花掃更合,叢蘭摘復生’。孟浩然‘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此聯豈出自劉歟?……古人作詩,皆有所本,而脫化無窮,非蹈襲也。”《唐詩成法》:“不必定有深意,一種寬然有余地氣象,便不同啾啾細聲,此大小家之別。”

  但亦有說此詩別有寓意者?!短圃娙偈住罚骸霸娨杂餍∪艘?。消除不盡,得時即生,干犯正路。文飾鄙陋,卻最易感人?!薄对娋硿\說》:“誦此詩者,皆以為喻小人去之不盡,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無確定,以為喻世道,則治亂循環;以為喻天心,則貞元起伏。雖嚴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見仁見智,無所不可?!?/p>

9.1 賞鑒二

  題“古原草送別”頗有意思。草與別情,似從古代的騷人寫出“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的名句以來,就結了緣。但要寫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關送別之意,尤其是要寫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題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離離”)的原上草啊,這話看來平常,卻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說是從“春草生兮萋萋”脫化而不著跡,為后文開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嘗不可開作“秋來深徑里”(僧古懷《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將是另一種氣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耙粴q一枯榮”意思似不過如此。然而寫作“枯──榮”,與作“榮──枯”就大不一樣。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發出三、四的好句來。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边@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是斬不盡鋤不絕的,只要殘存一點根須,來年會更青更長,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這一特點,不說“斬不盡鋤不絕”,而寫作“野火燒不盡”,便造就一種壯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間,大片枯草被燒得精光。而強調毀滅的力量,毀滅的痛苦,是為著強調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歡樂。烈火是能把野草連莖帶葉統統“燒盡”的,然而作者偏說它“燒不盡”,大有意味。因為烈火再猛,也無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須,一旦春風化雨,野草的生命便會復蘇,以迅猛的長勢,重新鋪蓋大地,回答火的凌虐??茨恰半x離原上草”,不是綠色的勝利的旗幟么!“春風吹又生”,語言樸實有力,“又生”二字下語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說此兩句“不若劉長卿‘春入燒痕青’語簡而意盡”,實未見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名句欣賞】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從白居不易到居亦何難,白居易靠一首古原草送別實現逆襲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唐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白居易16歲寫的一首詩,曾入選小學課本,雖存半首已是千古絕唱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榆县| 交城县| 修武县| 珠海市| 乌拉特中旗| 江北区| 历史| 金秀| 克拉玛依市| 息烽县| 阳泉市| 咸宁市| 台南县| 宜阳县| 安多县| 根河市| 孟州市| 驻马店市| 科技| 巴中市| 沈阳市| 德州市| 綦江县| 咸阳市| 河曲县| 苍南县| 蓬安县| 望谟县| 民勤县| 永年县| 襄垣县| 白沙| 墨脱县| 页游| 巴彦淖尔市| 合肥市| 徐州市| 项城市| 鹤岗市| 宁武县| 临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