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高年級寫作教學方法策略研究
下寨總校李國華
小學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這充分說明了學生習作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然而,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小學生的習作,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仍是作文,視作文為畏途,一提寫作文學生就感到無從下手,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這種局面與小學語文教學目的要求相駁,必須及早改進,為了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提高習作水平,談一談個人對于小學習作教學的膚淺認識。
一、 明確習作要求,把握習作重點是寫好作文的先決條件。
無論是習作的指導還是講評,明確習作要求,把握習作重點是寫好習作的前提條件。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搞好小學習作教學,必須要明確小學習作教學的性質及要求,把握習作重點。
大教育家葉圣陶講:“作文不是生活上的點綴,而是生活之必需,與說話完全一致,作文就是說話,就是用筆來寫自己心理想說的話。”新課標規定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習作,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達的過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交流的過程,是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學習運用的常見的表達方式。新課標把低年級作文改為寫話,把中高年級作文改為習作,這就規定了小學作文的性質——而是一種寫作練習。他給小學生的習作定了基調,通過寫作練習來培養學生初步的表達能力。新課標要求學生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那么,新課標對小學生的習作提出了那些要求呢?
一是在習作行為上要養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于動筆,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二是在習作內容上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想象作文,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的應用文;三是在習作的表達上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分段表述,語句通順,書寫規范整潔。
寫文章也是要講究章法的。諸如審題、立意、選材、結構層次的安排、語言的使用和選擇、修改等等。毫無疑問,即使是小學生的習作,也離不開一定的章法。但這些章法應該是最簡單的,最基本的,且非系統的。講到小學生習作需掌握的章法,大體有三條,一是順序,即比較有條理,言之有序;內容比較具體,言之有物;遣詞造句比較準確、比較通順,文從字順。
二、拓展空間,豐富材料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小學生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是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所以,拓展小學生的認知空間和想象空間,豐富寫作材料的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前提 。具體做法是:
1、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培養觀察思考能力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講過:“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不竭.”寫作的源泉是生活,它的豐富多彩為小學生的寫作提供了,用之不絕的素材。要想讓個學生寫好作文首先必須讓學生學會熱心關注現實生活,熱愛生活,才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
2、學會思考,學會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新課程要求寫作教學要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長期訓練,能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讀寫結合,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的必經之路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講過“果能善讀,自必深受所讀書籍之影響,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與技巧自能漸有提高,我謂閱讀為寫作之基礎,其意在此。注重語言積累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古人學習語文強調讀得多,記得多,這樣才能博聞強記,厚積薄發。現在的語文教學也有與此相通的道理,因為學生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不管是理解還是表達,都需要充實的語言積累作后盾。因此,重視語言積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是提高語文、作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語文最注重的是積累,所以要提高語文成績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我認為最首要的任務是要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顯”,可見“讀”對于語文學科的學習有多么重要。大家也都知道要,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必須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而寫作能力又是建立在閱讀能力的基礎之上。
總之,通過閱讀積累語言,學習積累寫作技法,是經過實踐檢驗,專家多次論證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小學生學習寫作的必經之路。
四、強化訓練,掌握技法,是提高小學生學習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之路
《課程標準》提出“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簡要有用。應抓住審題、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以學騎自行車為例)
1、審題:審明寫作體裁,寫作范圍(時間、對象、人稱、數量),寫作重點,題外要求。
2、選擇材料: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真實,真實才能感人,才能觸及讀者心靈;其次要新穎;三要選擇典型材料。
3、構思:(打腹稿,列提綱)要想好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準備怎么清楚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如何開頭、過渡、照應、結尾,如何安排詳略等。
4表達:說話是一種表達,作文也是一種表達,作文就是說話,無非是把自己心想說的話寫在了紙上。學生應該怎么表達主要是靠教師的具體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