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連義
2015年端午節(jié),朋友問我到哪里去玩?我也不知道應該到哪里去玩。工作繁忙,身心疲憊,也想出去放松放松。坐上車子,一路向西,過了泰安、肥城,還有生產阿膠的平陰,過了非常擁擠、經常堵車的平陰黃河大橋就進入聊城地界了。車子在東阿縣的省道上慢慢地行走,一塊不顯眼的廣告牌告訴我們,武松打虎的景陽岡就在前面的陽谷地界,于是我臨時決定:去景陽岡。
按照廣告牌指引的路線,車子進入一條雖然平坦但比較窄的柏油路,路兩邊是即將成熟的莊稼,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的搖擺著。因為不停的停車打聽景區(qū)的具體位置,車子走走停停,當看到前面聚集著人群,路邊的空曠地放滿了車輛,我知道景陽岡到了。
景陽岡景區(qū)的周圍是密密麻麻的鐵絲網,西邊是一條比較深的河道,從外面看,景陽岡的海拔也就在二百米左右,山上是茂密的樹木,大多是松樹和槐樹。進了竹制的景區(qū)大門,向東走,一面黃色的招牌旗幡在烈日的照曬下顯得無精打采,旗上寫著“三碗不過岡”五個黑色的大字。酒店呈拐角造型,南邊是客房,東邊是廚房,外邊擺滿了各種顏色的遮陽棚。棚下坐滿了游人,他們正大快朵頤這里的酒肉,個個好似都有“十八碗”的酒量。
沿著小路繼續(xù)前行,走過毛主席題寫的“陽谷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xiāng)”的石碑,登上十余級臺階便是山神廟了。這是一座典型的挑檐式白墻黑瓦建筑,里面不大空間,正中石板上供奉著山神爺爺,山神爺爺塑像的前面是功德箱,里面放著善男信女們捐獻的人民幣,這里唯一吸引游人的則是山神廟小廣場上著名書法家舒同題寫著“景陽岡”三個大字的石碑了,男女老少的游人絡繹不絕的和石碑留影或品評著舒同先生的書法技藝。告別山神廟,穿過一片碑林,在知了聲聲的山路上繼續(xù)行走,來到一個小小的動物園,看到被人們馴服的服服帖帖的老虎后繼續(xù)前行,前面的路變得窄了起來,四處觀察,這雖然是座小山,但是很少看到石塊,我想景陽岡的“岡”字是不是做大土堆解釋?景陽岡的東側是一個干涸的湖泊,里面挖掘機、鏟車正在施工,不知這些“武松”的后人們又有什么突發(fā)奇想,準備建造出什么樣的“文物古跡”來吸引游客。
景陽岡的最上面是后人新修建的武松廟,塑像是武松打虎的造型,里面煙霧繚繞,很多的人在石板上給武松磕頭作揖,是期盼反腐倡廉打更多的老虎,還是希望今天有一位像武松一樣嫉惡如仇的人為民除害?只有磕頭作揖的人自己知道。一位古代的殺富濟貧的英雄成為后人供奉的神靈,你不得不感到納悶,他們是出于什么目的?我想主要是看到的貪官污吏或許太多了,期待一位為民除害的英雄出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后,黨中央已經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加快了打虎拍蠅的節(jié)奏,目的就是保持黨的純潔性,使這個有著九十多年歷史的政黨萬古長青。
出了武松廟向右走是下岡的道路,既不崎嶇也不蜿蜒,就像我們這里小山村上破趕集的道路,走了一段路程,是三間草棚,后人建造的三間草棚,里面一鍋臺一土炕一飯桌,墻上掛著狩獵的器具。這個景點是獵戶屋。獵戶屋下聚集著人群,一塊豎著的石塊上龍飛鳳舞的寫著:武松打虎處。幾塊石頭的中間,擺放著一具石膏做成的兩眼無神的老虎,調皮的游客騎在老虎的背上,舉起拳頭模擬武松打虎的形象照相,不照相的嘴里則喊著“叫你貪,叫你貪,非打死你這東西不可”的話語惹來游客一陣歡笑。駐足觀看一會,便是深深的思考:十八大以后中央打虎的節(jié)奏加快之所以深得民心,就像這武松打虎一樣,為民除害,還社會一片晴朗朗的天空。沒有貪污腐敗,沒有不勞而獲,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欺男霸女,社會才會和諧進步。武松打虎雖然是一部名著中的情節(jié),是不是打虎不得而知,但留著禍害國家,禍害人民,為所欲為的貪官存在,老百姓心里絕對的氣不順。
武松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武松打虎的故事有待考證,景陽岡是名副其實的存在,施耐庵利用這個岡子杜撰一個打虎的故事讓《水滸》這部作品增色不少,也賦予了歷史人物武松傳奇的色彩。
離開武松打虎處繼續(xù)下岡,走不遠的路程就到景區(qū)的門口了。已到中午時分,還是有熙熙攘攘的人流涌進來,去認識景陽岡的真面目,去結交他們心中仰慕已久的打虎英雄。
午飯是在路邊一家小飯店吃的寡淡無味的水餃。同去的朋友問我,景陽岡兩邊都是開闊的農田,武松不走農田,偏要舍近求遠過這么個突兀而起的山岡,到底為什么?我考慮了一會回答:就是為了打虎。吃過飯后,我們便向東南部的一百零八條好漢聚集的水泊梁山趕去。
走過河南省臺前縣,過了收費的黃河浮橋,沿著路兩邊都是賣西瓜的公路繼續(xù)前行,很快就到了過去屬于菏澤市,現(xiàn)在屬于濟寧市的梁山縣城。
穿過梁山縣城到了梁山下,太陽已經西沉,大概陰天就要下雨的緣故,今天來梁山的游人不是很多。滄海桑田,今天的梁山周圍已經沒有八百里水泊,而是一座生機勃勃的縣城正在拔地而起。可能為了做活水滸的文章,賺取更大的旅游收入,梁山縣在梁山山下修建了古建筑一條街,紅磚碧瓦,雕龍刻鳳,莊嚴雄偉,有文廟,有鏢局,有客棧,有酒肆……。經營的商品也和水滸有著很大的關系,什么武大郎燒餅,潘金蓮咸菜,李逵狗肉,孫二娘燒酒、張清糟魚、景陽岡酒等等,店鋪的主人也不忘打扮成水滸人物的模樣招攬顧客。
過了山前一座較大的水塘,梁山的山門就在眼前了。這片水塘應該是過去八百里水泊遺留下來的小部分,過去梁山四周被看不到邊際的湖泊包圍著,易攻難守,水滸英雄們占了地利,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能夠輕易打敗宋軍水上的侵略,自然應該是八百里水泊的功勞。木制褐色的第一山門高大威武,雄偉壯觀。過去的山門是抵御外來侵略的大門,今天的山門則成了旅游收費的卡口。進了山門有兩條進山的路,我們選擇了右側的道路。前行不久,一個小小的景點引起人們駐足,這里便是“毛澤東休息處”,一塊石頭,是毛主席曾經坐過的,這個曾經評論“《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的偉人之所以來到山東西南的這個縣城,絕不是游覽觀光的,站在歷史的關口上,他在醞釀一場風暴,一場任何人猜不透摸不準的風暴,一場蕩滌污泥濁水的風暴。
和許多景點一樣,梁山也少不了碑林,碑林上留下的大都是領導人和書法家的筆墨,這些文字自然是對梁山好漢的褒揚與稱贊。一艘水泥制作的大船建在山下,船的桅桿上掛著兩面大旗,一面寫著“呼保義”,一面寫著“玉麒麟”,旗幟在風吹下嘶嘶作響。過了水泥船前走就是石刻群了,在山石的光滑處刻滿了文人墨客的文字,最吸引人的當是著名書法家舒同的“水泊梁山”四個大字了。從景陽岡到梁山,我知道,這位前山東省委書記和水滸是有淵源了。
繼續(xù)前走,道路變的崎嶇起來,山崖邊的道路高低不平,路的一邊是光禿禿的山嶺,另一邊則是深不見底的懸崖。據說這條路是宋江上梁山時走過的路,所以叫宋江馬道。微弱的山風輕輕地吹著,卻趕不走圍繞在人們四周的熱浪,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當來到第二山門的時候,只聽山門上面的戰(zhàn)鼓有節(jié)奏地敲了起來,全身頓時有沸騰的感覺,有披甲跨馬殺敵的沖動。出了山門,就是與水滸人物李逵有關聯(lián)的黑風口了,兩座山交接的低洼處有一塊石碑上寫著“黑風口”三個字,一邊的石雕是雙手拿著板斧的李逵怒目圓睜的注視著遠方,他是準備廝殺貪官污吏,還是鏟除無惡不作的惡霸無賴,總之,李逵是以嫉惡如仇的形象展示在人們眼前的。走在上忠義堂的路上,兩邊是一組組大型的石雕,有花和尚魯智深,有行者武松,有浪子燕青,有豹子頭林沖等,雕像栩栩如生,蜿蜒的山路上有了這些石雕,既解除了游人的疲憊,又給了游人說笑的談資。
忠義堂是梁山景區(qū)最氣魄的建筑,高踞山巔,雄偉壯觀。這座原名“聚義廳”的建筑因為宋江的到來而更名,也因為宋江的“忠義”把這些英雄好漢推進了深淵,釀成了令人感嘆的悲劇。忠義堂的廣場上,正面的旗桿上掛著一面杏黃旗,旗上寫著“替天行道”四個字,兩邊各樹立一面大旗,自然是宋江與盧俊義的大旗,進了大廳,正面是“忠義堂”三個金色大字,下面是宋江、盧俊義、吳用的三把座椅,宋江的座椅在中間,盧俊義、吳用的座椅分列兩邊,廳的左右是其他英雄豪杰的座椅,每個椅子的后面豎著寫有英雄星煞和名字的旗子,天罡星在前面,地煞星在后面,座椅按照座次排列的整整齊齊。站在這里,自己仿佛融入這支殺富濟貧的隊伍里,心中產生一種滿足感。想當初,宋江在這里運籌帷幄,調兵遣將,替天行道,是何等的威風;英雄們在這里吃肉喝酒是何等的愜意,何等的瀟灑。俱往矣,想想這些人卻沒有得到一個好的下場,戰(zhàn)死的戰(zhàn)死,病死的病死,被陷害的,跑路的,出家的……,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漢被朝廷搞得四分五裂,最終以失敗告終。愚忠是一個原因,農民的狹隘性則是重要的原因。中國上下五千年,農民起義無數(shù),從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到李自成的陜北起義,無一不是失敗告終,一旦暮登天子堂,就是榮華富貴,就是漿酒霍肉,就是綾羅綢緞,一個不為眾生考慮的政權不失敗才奇怪呢。
忠義堂的后面有一口井,名叫宋江井,井不深,里面的水清清的,觸手可及,在這海拔幾百米的山頂竟然有這樣一口水井,也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忠義堂左側山峰特別的險峻,像刀刻的一樣,山下是莊稼簇擁的村莊。村里農戶的院子里已經冒起了炊煙,一股股青色的炊煙緩緩升起,直到在天空中消失的無影無蹤。我想,那些梁山的好漢們就像這縷縷炊煙一樣,在經過一番轟轟烈烈的燃燒之后便消失了,好在一部《水滸》記錄了他們或真實或虛構的故事,留給了后人一部驚心動魄的農民起義的經典故事。
下山的路上,我在想,施耐庵先生的《水滸》終歸是文學作品,虛假的成分比較多。但是,《水滸》里描寫的故事卻是精彩絕倫的,總會給人們許多的啟發(fā)和思考,甚至借鑒。
但愿那樣的故事不會發(fā)生。
(2015年6月于萊蕪鄉(xiāng)下)
作者簡介
李連義,筆名若愚先生、穎之、楊柳,1967年7月生,山東萊蕪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山東作協(xié)會員,山東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山東第十屆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萊蕪市首屆優(yōu)秀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行走散文作家聯(lián)盟《行參菩提》簽約作家。無官員后臺,無富豪父母,無本科學歷,無豪華別墅,無不勞而獲,靠自己打拼,靠辛勤勞動,靠刻苦學習,靠朋友關懷,為實現(xiàn)價值,為自我夢想,為徒有虛名,不陰奉陽違,不優(yōu)柔寡斷,厭煩阿諛奉承,常在工作中遭受挫折而為人正直、不卑不亢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