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陳永正 | 嶺南詩派略論

嶺南詩派略論

陳永正

嶺南詩派,是中國詩壇上著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詩派,也稱做廣東詩派粵東詩派

前人論述嶺南詩派,每溯源于張九齡。汪辟疆云嶺南詩派,肇自曲江。曲江,指張九齡,亦有學者把嶺南詩派徑稱曲江詩派。張九齡詩,格調高雅,有一種秀勁之致,給當時和后世的詩人以很大的影響。宋人魏慶之已稱之為張曲江體”,可舉《感遇》詩為代表作: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以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這是組詩十二首之一。以春蘭、秋菊設喻,清操自守,不求人知,如明人高棅所云張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沖淡,體合風騷,骎骎乎盛唐矣。張九齡這種體格的詩歌,開創了嶺南百代詩風,但嚴格來說,張九齡時代,嶺南詩壇尚未出現詩人群體,嶺南詩派亦未真正形成。

晚唐的邵謁和陳陶,是張九齡之后較著名的嶺南詩人。邵謁詩內容充實,涉及社會面較廣,不用任何彩繪的詞語,不用過多的修辭手段,以樸實無華的真情來感動讀者。如《歲豐》詩:

皇天降豐年,本憂貧士食。貧士無良疇,安能得稼墻?工傭輸富家,日落長太息。為供豪者糧,役盡匹夫力。天地莫施恩,施恩強者得。

這是一種洗剝到極凈極真的藝術風格。肆口而出,以表示強烈的憤激之情。

張九齡詩的雅正與邵謁詩的真樸,成為嶺南詩派的兩條藝術主線,一直影響著各代嶺南詩人。如宋代的余靖,明代的孫蕡、歐大任、區大相、屈大均、陳恭尹,清代的黎簡、宋湘,近代的黃遵憲、康有為,不管是直接或間接,有意或無意,大都沿著這兩條主線進行藝術創作,逐步形成嶺南詩派的獨特風貌。嶺南詩歌“雄直之氣,在唐代已露端倪。

北宋時期嶺南詩壇的代表人物是余靖。其詩亦堅煉有法。時歐陽(修)變體復古,靖與交厚,故亦棄華取質,為有本之學。余靖詩繼承了張九齡、邵謁的傳統,體現出幽峭傲兀、蒼勁樸老的風骨。如《雙松》詩:

自古詠連理,多為陽艷吟。誰知抱高節,生處亦同心。風至應交響,禽棲得并陰。歲寒當共守,霜雪莫相侵。

此詩托物言志,表現出一位炳烺青史的名臣剛正不阿的品質,詩格亦與張九齡《感遇》相似。

南宋時較著名的詩人有崔與之與李昴英。崔詩風格高華壯亮,多憂念國事之作。如《送范漕赴召》詩:棋于觀局易,藥到處方難。休戚君眉睫,安危我肺肝。別來年事晚,病起歲華殘。東望強人意,天風送健翰。在沉郁中有高華之致。李詩剛直激昂,奇崛遒健。如《題石室木》詩:似屈才伸蛇解蟄,似斷還連龍脫骨。天河失卻古槎橛,落在人間撐突兀。若非胸中磊塊灑澆出,老死畫工無此筆。托物言志,峭勁有骨,表現出詩人胸中奇杰之氣。

崔與之和李昴英二家詩,健筆凌云,體現了嶺南詩歌雄直的本色。宋末的愛國詩人區士衡、趙必□(王象)、李春叟、陳紀等均遵循嶺南詩歌的傳統進行創作,并結成詩人群體,可以說,嶺南詩派在南宋后期已初步形成。

最早標舉出“嶺南詩派一語的是明代詩學家胡應麟。他說:國初吳詩派昉高季迪,越詩派昉劉伯溫,閩詩派昉林子羽,嶺南詩派昉于孫蕡仲衍,江右詩派昉于劉崧子高。五家才力,咸足雄據一方,先驅當代。又說明代中葉正德、嘉靖年間的詩壇,“自吳、楚、嶺南之外,江右獨為彬蔚。胡氏認為明初中國詩壇有吳、越、閩、嶺南、江右五大詩派,明中葉有吳、楚、嶺南、江右四大詩派。

孫蕡是元末明初的嶺南詩人,南園詩社的發起者,“南園五先生之一,故胡氏特舉出他作為嶺南詩派之始。元至正十八年青年詩人孫蕡、王佐與十多位詩友,結社于廣州南園抗風軒,號為南園詩社,詩人們以文會友,詩酒唱酬。南園詩社已成為嶺南詩派的實體,對嶺南詩壇影響極大,在中國詩史上也有重要的位置。

南園詩社的核心人物為孫蕡、王佐、黃哲、李德、趙介五人,并稱南園五先生”,后人亦稱他們為南園派。五先生為詩,上追三唐,力矯元代詩歌創作上纖靡萎弱之風?!端膸烊珪偰刻嵋吩疲?span lang='EN-US'>“粵東詩派,數人實開其先,其提倡風雅之功,有未可沒者。孫蕡之詩,既有氣象雄渾的一面,又有清圓流麗的一面,直接繼承張九齡、邵謁的傳統,朱彝尊稱其五古遠師漢魏,近體亦不失唐音”,故可以把孫蕡視為嶺南明詩之始。

明中葉嶺南詩派的代表人物,當指黃佐及南園后五先生。朱彝尊說嶺南自南園五先生,風雅中墜,文裕(黃佐溢號)力為起衰,如黎惟敬、梁公實輩,皆其弟子。嘉靖中,‘南園后五先生’,二子與焉。蓋嶺南詩派,文裕實為領袖,不可泯也。朱氏把黃佐及黎民表、梁有譽、歐大任、李時行、吳旦等看成是南園五先生的繼承者,嶺南詩派也因而得到延續。

降及明代后期,嶺南詩派又有新的傳人。清初詩評家王士禎說粵東詩派,皆宗區海目(大相),而開其先路者,鄺露湛若也。把區大相、鄺露作為明末清初嶺南詩派的先驅人物,而王氏心目中的粵東詩派”,當指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及其周圍的一大批詩人,而屈、陳、梁這嶺南三大家”,則為其最杰出的代表。三家力掃明代復古之風,其詩自成面目,不在天下風氣之內”,充滿激情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生活,有著鮮明的地方色彩,發展了嶺南詩歌的雄直的詩風。嶺南詩派也以其嶄新的面目崛起于中國詩壇。閩人林楓《論詩仿元遺山體》詩云嶺南詩派屈、梁、陳,一代風騷鼎足身。可作定評。

清代嶺南詩壇中詩人群體不斷涌現。清順治年間,遺民詩人何絳、何衡、陶璜、梁璉、陳恭尹,隱跡于順德北田鄉中,合稱北田五子;順治、康熙年間,廣東一代高僧天然大師函昰,嘗主持番禺雷峰山隆興寺(后改名海云寺),其門下弟子眾多,皆以字排列,其最著者十人,皆能詩,稱為海云十今”,世又稱函昰及其師弟函可與眾法嗣之能詩者為海云詩派。康、雍年間,惠士奇曾主持廣東鄉試,居粵多年,時青年詩人何夢瑤、蘇珥、勞孝輿、羅天尺四人,同學其門下,大受賞識,人稱為惠門四子”,又與陳世和、陳海六、吳世忠、吳秋時合稱惠門八子。雍正年間,佘錫純、羅天尺、梁麟生、陳份、嚴大昌五人在順德結社聯吟,稱為鳳城五子。乾隆年間,黎簡、呂堅、張錦芳、黃丹書四人,合稱嶺南四家”,四家是廣東詩壇中興的杰出人物。特別是黎簡,其詩以境新、句奇、意深、情真而獨樹一幟。張錦芳又與胡亦常、馮敏昌合稱嶺南三子”,馮敏昌詩格調高華,為中原人士所傾賞。

嘉慶年間,譚敬昭、黃培芳、張維屏三人有詩名于時,番禺黃玉階編成《粵東三子詩鈔》,丘煒萲謂三子與陳、屈、梁后先輝映。道光初年,張維屏、黃培芳、譚敬昭又與林聯桂、吳梯、黃玉衡、黃釗為文字交,唱酬甚密,一時有粵東七才子之稱。詩人群體一個接一個出現,說明嶺南詩派一脈正綿延不斷。

汪辟疆《近代詩人述評》一文中,以黎簡、馮敏昌、張維屏、宋湘、李黼平五人為乾嘉年間嶺南派的代表,又謂近代嶺南派詩家,以南海朱次琦、康有為,嘉應黃遵憲,蕉嶺丘逢甲為領袖,而譚宗浚、潘飛聲、丁惠康、梁啟超、麥孟華、何藻翔、鄧方羽翼之。又謂此派詩家,“其體以雄渾為歸。汪辟疆在文中指出:近代詩家可以地域系者,約可分為六派:一、湖湘派;二、閩贛派;三、河北派;四、江左派;五、嶺南派;六、西蜀派。此六派者,在近代詩中皆確能卓然自立蔚成風氣者也。

自元末明初至近代,嶺南詩派已成為中國詩壇上公認的重要流派,六百年來,不絕于書,直至當代,仍有學者提出要振興當代嶺南詩派的問題,可見嶺南詩歌的傳統一脈相承,芳菲未沫。

嶺南詩派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詩歌流派。按照現在流行的文學理論,文學流派的形成應具備以下的幾個條件:一、具有明確的文學主張和組織形式;二、審美觀點比較一致和創作風格類似;三、有一定數量的作家群體;四、有公認的一個或幾個代表人物。文學流派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出現的,到了一定時期它又會自然消亡。如果都按這些標準去衡量的話,嶺南詩派就很難稱得上是一個正規的文學流派。但嶺南詩派這一名目,從明代到當代五六百年間,一直被詩人、詩評家沿用著,可見它一直是存在著的,并且為人們所承認。

嶺南詩派是在嶺南詩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經過唐、宋數百年的醞釀,直到元末明初才比較明確地形成,以后一直延綿不斷,直至當代,其流風余韻依然未絕。

嶺南詩派是一個整體的名稱,它包含了不同時期的各個詩人群體及其代表人物。每個時期都有著當時公認的領袖。

嶺南詩派只局限于嶺南地區,詩派中的人物都是嶺南人或落籍嶺南的人。由于地處僻遠,詩派人物較少與中原相接,不隨時代風氣轉移,所以嶺南詩歌能長期保持較一致的風格。

嶺南詩派這個詞兒是由外省的文學理論家首先提出的,也為外省詩人所習用。直到清代,廣東詩人才接受嶺南詩派一詞,或自稱吾粵詩派曲江詩派。

嶺南詩派,發軔于唐宋,形成于明,大盛于清,至近代而更新變化,歷時六百余年而不衰。可以這樣說,一部嶺南詩史,基本上是嶺南詩派的發展。

嶺南詩派有以下的幾點特色:

1.標舉唐音

歷代的嶺南詩人,多以唐詩為宗,不隨風氣轉移。屈大均明確指出吾粵詩始曲江,以正始元音先開風氣,千余年以來,作者彬彬,家三唐而戶漢魏,皆謹守曲江規矩,無敢以新聲野體而傷大雅,與天下之為袁、徐,為鐘、譚,為宋、元者俱變。故推詩風之正者,吾粵為先。薛始亨也說洪、永、成、弘迄今,天下之詩數變,獨粵中猶奉先正典型。自孫典籍以降,代有哲匠,未改曲江流風。所謂的曲江規矩、曲江流風”,是指張九齡詩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

繼承漢魏的傳統,而又參以楚辭的表現手法,崇尚高古的格調,這就是千余年來嶺南詩人所尊奉的唐音”,南園五先生是公認的嶺南詩派代表人物,他們為詩,不失唐音”,而南園后五先生,更是羽翼盛唐”,“入唐人之室。嶺南三家尊崇李白、杜甫,影響有清一代。

2.詩風雄直

詩人洪亮吉以古賢雄直氣評價嶺南詩,早成定論。古賢,當指漢魏三唐的杰出詩人。雄直氣,指詩歌的境界雄偉,氣勢勁厲,音調高亢,直抒胸臆,陽剛之美。

3.地方色彩鮮明

嶺南,由于它地域的特殊性,自然環境和社會狀況都與中原有較大差異。嶺南詩人詩作,謳歌山川名勝、歷史文化和風俗人情,自然帶有鮮明的鄉土氣息。

4.富于革新精神

嶺南詩人標舉唐音,但不盲目復古。歷代優秀詩人,每能一空依傍,自立門戶。唐張九齡首創清淡之派;宋余靖以其樸老之作,一洗西昆的鉛華;南園五子一反元詩的淺薄靡弱,上追三唐;嶺南三家力掃明代復古之風;清黎簡、宋湘銳意創新,拔戟自成一隊;近代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更成為詩界革命的主要人物,給傳統詩歌增添了生氣和活力。

5.善于向民歌學習

嶺南地區從古就是歌謠的國度。詩人從小沉浸于民間歌謠之中。如客家地區的山歌,白話地區的粵謳,潮州地區的歌冊以及疍民的摸魚歌、咸水歌等,“皆以比興為工,辭纖艷而情深”,不少詩人都受到民歌的影響,在創作實踐中吸取民歌的語言及表現手法,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劉世南總結嶺南詩派的風格特色時說:嶺南詩派的名稱,由來以久。即以明末清初而論,它除了反映一種地方色彩??更主要的卻因為它風格遒上。的確點出了嶺南詩派最主要的特色。而楊際昌則認為嶺南詩追琢唐音,體尚蒼涼,情多感慨,音節最擅場。嶺南詩歌風格蒼涼雄直,感情直辭詠寄,吟誦時別具瀏亮的音樂美,即陳恭尹所說的感人以情者深”,“感人以聲者無方”,從內容到形式都達到很高的境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嶺南詩派”為中華詩壇增添異彩
第六節 明清珠江流域的文學藝術
深圳當代民間舊體詩寫作微探——以詩人深南和顧青翎為例
中國詩歌發展史概述
唐宋文學名詞解釋
中國古典詩詞的發展歷史簡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右玉县| 罗平县| 福州市| 和龙市| 辽宁省| 靖远县| 吉水县| 安西县| 齐齐哈尔市| 介休市| 阜城县| 泉州市| 巧家县| 曲周县| 甘孜县| 永福县| 高邮市| 邵阳县| 蒲江县| 城固县| 互助| 长治市| 嵊州市| 青州市| 枣阳市| 遂溪县| 灵川县| 苍梧县| 彭泽县| 清流县| 绥棱县| 陈巴尔虎旗| 吴川市| 新昌县| 唐海县| 车险| 普兰县| 织金县| 乐山市|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