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心城市、都市平臺對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在縣域經濟最為發達的浙江,縣域經濟也在逐漸向城市經濟、都市經濟轉型。
2月21日,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浙江大都市區建設新聞發布會提出,到2022年,浙江全省大都市區的綜合實力明顯提高、特色優勢更加鮮明、核心功能更加集聚、聯系互動更為緊密、輻射帶動更為顯著。
屆時,大都市區核心區GDP總量全省占比78%以上,常住人口總量全省占比72%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0%,各類人才總量超過1000萬人,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850公里以上,城市智慧大腦服務面積覆蓋率達到30%以上。
根據通報,浙江大都市區建設的總目標是“努力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金南翼”,具體目標是“打造參與全球競爭主陣地、打造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打造浙江現代化發展引領極”。
在空間布局上,全省形成以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核心區為中心帶動,以環杭州灣、甬臺溫、杭金衢、金麗溫四大城市連綿帶為軸線延伸,以四大都市經濟圈為輻射拓展的“四核、四帶、四圈”網絡型城市群空間格局。
其中,四個核心區將得到強化。未來浙江將提升四大都市區核心區的極核功能,打造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和重要增長極,充分發揮杭州數字經濟、寧波港口開放、溫州民營經濟、金義商貿物流等特色優勢,加快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行動,全面建設高品質宜居宜業宜學宜游之都。
具體而言,杭州都市區建設以數字經濟為特色、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重點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錢塘江金融港灣、沿灣智造大走廊等功能平臺。寧波都市區建設以開放創新為特色的國際港口名城,重點打造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北翼產業制造大走廊、甬江科創大走廊、環象山港—三門港—臺州灣海洋經濟平臺等功能平臺。
溫州都市區建設以國際時尚智造為特色的中國民營經濟之都,重點打造環大羅山科創走廊、沿海先進智造產業帶、西部生態休閑產業帶、世界華商綜合發展試驗區等功能平臺;金義都市區建設以絲路開放為特色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國際影視文化之都,重點打造金義科創廊道、義烏跨境電子商務區、金義國際陸港新區及快遞物流中心、金義綜合保稅區、橫店影視產業集聚區等功能平臺。
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發展進入到以中心城市領銜的城市群、都市圈之間的競爭,浙江的縣域經濟發展也在逐漸向城市經濟、都市經濟轉型。
作為全國最早實行省管縣體制的省份,浙江曾樹立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桿。不過,在縣域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浙江省中心城市弱小的弊端也不斷凸顯,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方面,與廣東等地存在差距。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對第一財經分析,做大做強城市平臺,有利于提高其要素聚集的能力,發展好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才能有效促進產城融合,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浙江在加快打造中心城市平臺,加速向都市經濟轉型。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順應城市經濟特別是都市區經濟成為區域發展與競爭主要形態的新趨勢,堅持做強市域經濟與激發縣域經濟活力并重,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都市區經濟轉型。
這其中,通過撤縣(市)設區,做大做強都市化平臺,也是目前浙江不少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近年來杭州、紹興、寧波和溫州幾個城市都先后通過縣(市)改區,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
目前,浙江人口正加快向中心城市集聚。浙江省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末,杭州常住人口達到980.6萬人,比2017年增加了33.8萬人。浙江的另一個副省級城市寧波2018年人口達到820.2萬人,比2017年增長了19.7萬人,增幅為2.46%。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和寧波這兩大中心城市去年人口增長達53.5萬人,占浙江全省80萬增幅的三分之二。人口向中心大城市集聚的態勢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