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深圳地鐵規劃圖2020終極版可是備受大家的關注,據悉,深圳地鐵未來將延伸至東莞惠州哦!
溝通銜接成為深莞惠三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的主題詞。在昨天于惠州舉行的深莞惠三市第六次黨政聯席會議上,三市正式簽署《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一體補充協議四》,啟動深莞惠城際軌道交通項目規劃設計、建設投資方式研究等工作,深圳和東莞將盡快研究確定具體接駁方案。會議通過的9大近期共同推進重點工作中,開展深圳地鐵相關線路延伸至惠州的可行性研究也位列其中。
王榮脫稿說起“斷頭路”
三地昨日簽署的《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一體補充協議四》寫明,由深圳市牽頭成立深莞惠三市軌道交通規劃協調工作組,三市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成員包括發改、規劃、交通等部門負責同志,負責前期規劃的溝通協調。
協議還寫明,深莞兩市盡快研究確定深圳6號、11號線和東莞R1、R3號線的具體接駁方案以及建設主體、投資主體和建設模式等,同時被提及的還包括軌道16號線穿越東莞鳳崗段的建設主體、投資主體和建設模式等。協議還提出啟動深莞惠城際軌道交通項目規劃設計、建設投資方式研究等工作,適時啟動深圳與惠州兩市軌道交通規劃銜接研究工作。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在發言中表示,三地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更見成效,加快形成高度便捷的“一小時都市圈”。特別是要進一步完善深莞惠城際之間的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線建設,徹底打通連接三市所有“斷頭路”。他更是脫稿稱贊三市在消滅“斷頭路”上的努力,直言是個“不容易”的成績,而軌道交通更應在規劃上起步,考慮到三市建設需要,做到效益、效率雙提升。
東莞市長稱站點銜接有初步意向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軌道11號起自福田中心區,承擔機場快線與穗莞深城際線功能;6號線起自深圳機場,連接光明新城以及龍華新城;16號線起自福田,經平湖至龍崗中心城,將橫穿東莞的鳳崗。東莞市市長袁寶成在發言中透露,東莞將加快穗莞深城際軌道、深圳外環高速公路的規劃建設,尤其是市內軌道交通與深圳的站點銜接已達成初步意向。
在會議通過的近期共同推進重點工作中,深圳地鐵延伸至惠州位列第四項。相關文件寫明:開展深圳地鐵相關線路(如3號線或12號線或14號線)延伸至惠州的可行性研究等軌道交通銜接的前期研究工作。建議由深圳、惠州兩市發展改革部門牽頭,規劃、交通等部門參與,成立專責工作組,共同研究推進兩市軌道交通銜接。
據了解,3號線延長線的遠期規劃已考慮到深惠接壤的坪地、坑梓。而坪山新區的十二五交通規劃中,相關軌道路線圖均考慮到惠州因素。
跨市道路基本實現互聯互通
出席會議的深圳市市長許勤在發言中表示,三市跨界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基本實現跨市道路的互聯互通,深莞、深惠間新建或改擴建的8條對接高速公路,6條對接城市主干道項目建設按計劃進度順利推進。
根據昨日簽署的協議,深莞還將加快深圳丹平快速路二期——東莞東深公路建設,深圳外環高速公路還將加快立項核準。丹平快速路二期起于平湖鵝公嶺立交,全長約2公里,終點連接東莞東深公路。深圳市交委目前已開展了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
在深莞、深惠間已有6條跨界公交班線的基礎上,今年年底有望增加3條運營線路。相關協議透露,惠州大亞灣西區與坪山新對接的西南大道—蘭竹東路和石化大道—錦繡東路去年7月通車,龍海二路—丹梓東路年底實現對接。今年6月前將共同開展上述三條路的跨市公交化運營班線的前期調研,爭取年底開通。
率先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圈
據了解,區域創新體系合作協議確定的工作目標是,2015年實現共性技術設計平臺共享和異地企業研發平臺同城待遇,共同組建產學研創新聯盟和產學研成果轉化基地。到2020年,深莞惠區域創新融入一體,基本建設完善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力爭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率先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圈。
出席會議的東莞方面領導有市委書記徐健華、市長袁寶成等;惠州方面領導有市委書記黃業斌、市長陳奕威等;深圳方面領導還有常務副市長呂銳鋒、副市長吳以環。
記者 手記
同城生活
在坊間的評說中,深莞惠一體化的步伐似乎沒有廣佛肇那么快。兄弟城市快在哪里?廣佛地鐵便是答案之一。從佛山魁齊到廣州西朗,37分鐘的車程帶來的是諸多普通家庭能夠享受到的生活便利。這只是直觀的感受,伴隨地鐵而來的,還有著醫療資源的共享、教育資源的共享。
一體化是個宏大的命題,老百姓的微觀視角很簡單,那就是同城生活。昨天的深莞惠三地聯席會,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說了句大白話,那就是: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歸根到底要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的衷心擁護和認同。實惠是什么?無非就是享受的服務能夠多一些,花費的成本能夠少一些。
同城生活,是對一體化的民生倒逼。一體化的最終目標,是讓要素自由流動,而人無疑是當中重要的一環。說起來并不難,做起來大不易。不妨回顧四年前的報道,電話區號統一是同城化的標志性符號,然而時至今日,佛山依然還是0757,0755也依然只對應著深圳。生活同城,絕不是一個簡單的住房問題,口號漂亮的售樓廣告只告訴了表象,并沒有講明配套支撐的缺位。
用地鐵來比較廣佛肇和深莞惠,這顯然有些偏頗,畢竟地理條件有著極大的差異。但是廣佛肇的一體化得到百姓認同,根源在于公共服務實現了共享對接。在這方面,深莞惠需要拿出更多實在的舉措,列出明確清晰時間表。就拿軌道交通來說,大家期待著一連串的研究能夠盡早變成規劃,盡早能夠變成現實。
打破地域觀念,跨越行政障礙,一體化難不難?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三個不同的城市,協調磨合需要時間,需要智慧,更需要魄力和勇氣。
(深圳商報記者 錢飛鳴)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深圳地鐵規劃圖2020終極版吧!
擴展閱讀
深圳市城市軌道網絡遠期共規劃了20條線路,總里程約748.5公里(含彈性發展線路約73.7公里);同時規劃了5條城際線路,形成約146.2公里的城際線網,加上國家鐵路,深圳市軌道交通總里程遠景規劃將達到1080公里,軌道規模和密度與東京等國際先進城市基本相當。
綜合各方面的規劃信息繪制的遠期規劃圖,應該是目前第一份20線方案的線路圖。
未開通線路的表示色和站名并未完全按照規劃用色及用名。港鐵和國鐵接駁線路都沒表示出,待后續完善。
根據規劃,我市將繼續保持干線道路網“七橫十三縱”的總體布局,干線道路網總里程約759公里,比上一輪規劃的路網規模增加了44公里。
1號羅寶線(已建成,深圳第一條地鐵)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17時開通,二期西延段于2011年6月15日12點開通。
2號蛇口線(一期已建成,延長未開工)一期工程于2010年12月28日開通。東部延長到蓮塘片區,尚未開工。截至2014年8月,運營虧損累計4.81億元。
3號龍崗線(主體已建成,預留未啟用)于2011年6月28日全線通車,平均每天客流量達50.32萬人次。
4號龍華線(已建成,由港鐵運營,故障率高)于2010年7月1日轉交予港鐵(深圳)公司營運,合約直至2040年止。2011年6月16日全線通車,初期配備8輛4節編組列車,加上人流較大,交通非常擁擠。
5號環中線(已建成,延長線已開工)按照最新的規劃,將從前海延長到赤灣片區,已開工。
6號光明線(一期已開工在建,延長線未開工)在2012年11月20日公示的深圳市軌道交通發展(修編)指出,將光明線延長至科學館站,與地鐵羅寶線(1號線)換乘。
7號西麗線(建設中,計劃明年底通車)線路由太安至西麗動物園,全長約30.2公里,設麗湖、西麗、茶光、珠光、龍井、桃源村、深云、安托山、農林、車公廟、上沙、沙尾、石廈、皇崗村、福民、皇崗口岸、河套等,
8號鹽田線(制式爭議中,未開工)8號線在規劃之初打算采用普通輕軌制式,投資約47.2億元。對于這一建議,市政府曾表示,磁懸浮技術可以作為8號線的備選方案之一,但是否采用還要繼續研究。所以目前尚未開工。
9號梅林線主要站點:深圳灣公園站、僑城南、濱海醫院、下沙、車公廟、香梅、景田、梅景、下梅林、梅村、上梅林、梅林東、銀湖、泥崗、紅嶺北、園嶺、紅嶺、大劇院、鹿丹村、人民南、春風、文錦等。
10號坂田線(動工建設中,運營無時間表)。起自福田口岸,終點為平湖中心,線路長度28.88公里,經福田、龍華新區、龍崗三大區域,共設車站23個(龍崗境內16個),換乘站8座(龍崗境內2座。
11號機場線(主體工程建設中,二期延長未開工)自福田站至碧頭站,串聯了福田中心區、南山、前海、機場、福永、沙井、松崗等片區.12號南寶線(規劃階段,建設時間未定)由海上世界至桃源居。
13號石巖線(規劃階段,建設時間待定)起點為深圳灣口岸,經科技園至石巖。14號東部快線(規劃中,建設時間未定)在大龍崗片區,連通坪山新區、寶荷片區、龍崗中心城、橫崗、布吉丹竹頭、布吉石芽嶺片區、布吉。
15號前南線(規劃中,建設時間未定)該線路主要包圍了前海,后海,南山,寶安新安大部分地區。16號龍坪線(規劃中,建設時間未定)由福田區到龍崗中心城片區,連接福田南、福田中心區、梅林片區、平湖。
17號平湖線(建設時間未定,延長規劃未定)大致沿平湖大街布線,在穿越龍舟百貨后,脫離平湖大街,偏向東走向,最后與10號線平湖中心站匯合。18號沙井線(遠期規劃,建設時間未定)起點濱江新城,終點平湖樞。
19號坪山線(規劃中,建設時間未定)從坪山碧嶺出發朝著東北方向延伸,終點抵達坑梓。20號福永線(規劃中,無縫接駁東莞地鐵,建設時間未定)起點正好機場東,之后向西北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