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工作關系到國家安定、民族團結,關系到精神文明建設。正確對待和處理宗教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要充分認識宗教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要積極、慎重、認真地去處理宗教問題。黨的宗教政策主要是:
第一,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黨和國家對待宗教問題的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同時,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行政、司法、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活動,不得恢復已被廢除的宗教封建特權和壓迫剝削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權利,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之間、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眾之間,都要彼此尊重,相互團結。要注意繼續落實各項宗教政策。
第二,團結宗教界愛國人士和信教群眾,發揮宗教愛國組織的作用。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思想信仰上互相尊重,支持他們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把愛國和愛教結合起來,積極引導宗教同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
第三,政府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是政府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政府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的合法權益,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動制造混亂、違法犯罪,抵制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為了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范圍,不是去干預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團體的內部事務。
第四,積極向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包括無神論、通俗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教育青少年正確對待生老病死、吉兇禍福等問題,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 這是丁關根同志在中共中央黨校報告《努力做好九十年代的統一戰線工作》的一部分,收入本書時報經作者作了審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