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變得富有,其實富有是真的有方法的,只是這種方法跟學校教的不一樣,學校教大伙的是做技術人員,或者進公司當高管。對于如何用創業的方法富有,學校并沒有講出核心內容,這個就是概率算法,學校講的企業家成功案例,全是企業家成名后才編入教材的,這叫事后諸葛亮,以結果推理過程,將致富原理講的非常深奧,好像這些企業家都是天材,一出生就懂得賺錢,其實并不然,企業家的失敗率是全世界所有工作里最高的。
在學校的教學案例里,企業家都是一帆風順的,企業的商品被大眾喜愛,企業家是那么被人尊敬愛戴。其實這里有個極大誤區,任何一個企業都被大多數人不認可的,包括海爾,聯想,惠普。這些企業的商品,被消費者認可購買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一。這些企業的商品,被中國的絕大多數消費者排斥,95%的消費者一輩子都不會去購買這些企業的商品,現在不會,以后也不會。聽到這個分析你們震驚嗎?我們就是要用數據來讓你們從企業家光環中走出來,看到一個真實的企業家,企業家并不光榮,他們的商品根本不被大多人認可,只有極少一部份人才購買他們的商品,這就成功的秘密,極少的人支持自己就可以成功。
舉個例子,青島海爾公司。名氣非常大,2008年3月31日,海爾季報顯示青島海爾,總資產144.45億,海爾公司的產品很受歡迎嗎!那中國13人市場,海爾被市場接受概率是多少?調查一千個有冰箱的家庭,大概只有1-3戶家庭才用海爾冰箱,也意味著一千個消費者,有999個到997個顧客拒絕購買海爾冰箱 ,但不妨礙海爾的輝煌成功,13億人如果有千分之一的購買了海爾冰箱,就有13萬人購買海爾冰箱,每臺算3千元,當年就有39億營業額,如果是千分之三購買率,當年就有117億營業額。海爾要成功,千分之一購買率就可以了。再反過來,那些有房有車的老板,資產額只有幾千萬,甚至只有幾百萬,那這些公司的市場接受率更加的低,經計算只有萬分之一的購買率。一萬個消費者僅有一個會購買,但這不妨礙他們成功,哪怕只有一萬分之一購買率,中國也有1.3萬的顧客,顧客一年消費1千元,就有1300萬營業額,這個營業額足夠讓人富有。
之所以要舉這個例子,是想讓大家明白一件事情,要創業成功,要有淡然的心態,面對一萬個消費者,即使有9999個消費者不買你的商品,并且發誓活一天就不會買你的商品,不用害怕,你一樣可以成為年入百萬的富翁。按照以上分析,如果你去選擇一個前景行業,不管這行業多么的好,依然只能有千分之一的接受率,最差的時候只有萬分之一接受率,不要去懷疑這個事業會不會成功,凡是中國成功的企業家,全是被天天被拒絕的,周圍的人都在嘲笑他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企業家開始變的富有,收入是別人幾十倍,甚至是百倍。然后這些嘲笑的人也驚呆了,想不明白,這么高的拒絕率怎么就成功了呢?這就是普通人跟企業家的區別,企業家的算法是成交概率,如果一個商品有萬分之一成交概率,就值得做。
看到這里,有些人會認為原來創業這么容易,萬分之一概率都有1300萬年營業額,那就很沖動的去賣房貸款創業了,結果幾年后搞的公司倒閉,自己也身心俱裂,一切都失去了。這些人之所以失敗,是不了解,萬分之一的成交概率的前提要具備很多條件的,連中國最著名的海爾公司,也只能做千分之一成交率,但海爾公司為這個千分之一成交率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從質量管理、市場營銷、對外公關、人力資源激勵、在這些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才做到千分之一成交率。所以自己要創業有成,也必須在質量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激勵,三個大方面做到很不錯才行,但問題是有些人沒這個天份,所以沒有事業成功的機會。而有些人相信培訓機構能讓自己學會這三塊技能,比如劉一秒攻心銷售、路長全營銷策劃課程、余世維公司管理課程等等,期望邊學邊做,用3年時間學會這些能力,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可有一個問題是,持續參加這些課程學習3年,最少要花30萬學費,你有這個條件嗎?
沒有30萬學費也沒有關系,有問題就有解決的方法,出一個趣味題,今天你所學專業是服裝設計,在服裝公司工作后,發現當今開醫藥零售店很賺錢,但這個領域你沒接觸過,你如何決擇?-----------這個間接能測出人的創業天資,如果兩個不同行業的回報率相差十倍以上,就要選擇回報大的,但回報大的行業卻是自己陌生的,比如中國曾出現過四次巨額回報的行業,第一是80年代擺地攤,第二是90年代買股票,第三是2000年代炒樓房,第四是網上電子商務。只要掌握住其中任何一次機會,都將成為存款達300萬以上的富人。擺在大家面前是兩個決擇,一是緊跟市場走,市場發生轉變,自己也跟著轉變,典型的代表是李嘉誠,李嘉誠是小學畢業,他的第一個輝煌事業是塑膠花制造,而真正讓李嘉誠變成華人首富的第二個完全相反的房地產事業,靠著敏捷的商機捕捉,將主力資金注入香港的房產開發,十幾年時間,一躍成為華人首富。
第二條路是永遠只做熟悉的行業,跟上班的,做普通生意的,不熟不做,等著一個個機會逝去。因此中國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超級富翁的學歷往往不高,近一半是高中的文化,我們琢磨了好久,才得出一個像樣的結論,因為這些人沒有學過專業知識,所以沒有思想負擔,哪個項目有前景就抓住他。說這些是要講一個道理,要富有,不能盯著自己專業不放,要盯著市場,跟釣魚一樣,魚往哪游,人要往哪追,才能一直釣到大魚。那今天你要變的富有,成為有錢人,那市場往哪個方向在走?你知道嗎?中國13億人未來50年里,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各人有各看法,其實中國人不缺產品了,最缺的是機會,最少會有2千萬人渴望創業,這就是當下中國最大的商機,因為這2千萬的人有兩重身份,既要創業,又是消費者,把兩者一結合,消費致富。2千萬人平均一年花多少錢算過嗎?按一個人3萬計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6萬億!這能讓100萬的商家變成富人,2千萬人讓100萬的商家變成富人,自己卻很缺錢,這真是很諷刺,2千萬人聚在一起,每年的消費額有6萬億,卻不知道如何利用這座金山來賺錢,呵呵,聽起來是不是很不可思議。消費者只是不懂得如何將消費變成收入,只要有了這個條件,每個人都可以去從6萬億金礦中掏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