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業過程中,經常有當事人咨詢有關感情破裂的認定、如何爭取孩子的撫養權以及財產如何分割等問題,尤其是針對后者咨詢的最多。特圍繞婚姻法及其三個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就上述問題進行歸納探討。
夫妻雙方協議離婚并非本文討論的重點。
一、關于無效婚姻或被撤銷婚姻的法律后果
《婚姻法》第十二條規定,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關于“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的理解:共涉及三項,一是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二是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夫妻財產歸各自所有的,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三是有要求損害賠償的權利。因一方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鑒于上述有關夫妻權利義務的規定,前提是合法婚姻,是有效婚姻。由于無效婚姻、可撤銷婚姻以及下文探討的同居關系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條件,是違法婚姻。因此,婚姻法有關夫妻權利義務的規定對無效婚姻、被撤銷婚姻的當事人都不適用。
二、如何認定“感情破裂”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同時,該條還列出了屬于感情破裂的幾種情形,包括“(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另外,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準予離婚。
“有配偶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司法解釋一第二條)。司法解釋二第一條將這種異性關系界定為“同居關系”。申請解除同居關系者可到法院起訴。由此,又涉及“事實婚姻”的概念。事實婚姻與合法婚姻相比,只是欠缺了辦理登記手續這一要件;與同居關系相比,則是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換言之,給周圍的人一個兩人就是合法夫妻的印象。事實婚姻只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管理登記條例》實施之前才存在。
“重婚”分“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實上的重婚”兩種。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結婚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99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對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后發生的以夫妻名義非法同居的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處罰的批復是:“有配偶的人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與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仍應按重婚罪定罪處罰。”由此可見,自1994年2月1日之后,“事實婚姻”已經不存在,但在刑法方面,仍可構成重婚罪。
“虐待”是指持續、經常性地家庭暴力。
“分居”是指夫妻間不再共同生活,不再互相履行夫妻義務,包括停止性生活,經濟上不再合作,生活上不再互相關心、互相扶助等。“因感情不合分居滿二年”強調的是夫妻雙方互不履行夫妻義務,而不是單方面的不履行家庭義務。
“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的理解:司法解釋三第九條規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作為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其他情形處理。其他情形還包括一方具有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行為,如犯有強奸罪、奸淫幼女罪、侮辱婦女罪等罪行;或者存在夫妻生活無法維持的情形,如一方婚后患嚴重的精神疾病,久治不愈。
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復雜多樣,對此只能由法院具體問題具體處理。就感情是否已經破裂問題,法院一般通過下列幾個環節進行審查:一看感情基礎是否牢固,如雙方認識時間的長短、是否存在包辦婚姻等情況;二看婚后感情,如是否經常發生爭吵;三看是否有和好的可能。
三、子女撫養
《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對以上條文的理解:
1.關于撫養問題的處理原則
《婚姻法》關于哺乳期的規定,哺乳期一般為一年。但司法實踐中,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下稱《子女撫養意見》)進行操作。該意見第1條、第3條、第5條分別規定:
(1)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
(2)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
(3)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同時,還規定了例外情形。
另外,上述意見還規定,父方與母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2.撫養費
項目:生活費、教育費和醫療費等。子女無論由母親還是由父親撫養,另一方都應負擔必要的撫養費。
數額:《子女撫養意見》規定,有固定收入的,撫育費一般可按其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負擔兩個以上子女撫育費的,比例可適當提高,但一般不得超過月總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無固定收入的,撫育費的數額可依據當年總收入或同行業平均收入,參照上述比例確定。
給付方式:《子女撫養意見》規定,撫育費應定期給付,有條件的可一次性給付。
給付期限:撫養費一般應給付至子女滿18周歲為止。《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同時,司法解釋一第二十一條就“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作出了如下解釋:“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探望權:司法解釋一第二十四條規定,就探望權問題可單獨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