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巴馬山茶油

巴馬山茶油


 
  
        分享到:                              2   

   

  


  
  巴馬山茶油

  活了100多歲的巴馬長壽老人從小到大常吃山茶油,這是事實;從小到大吃山茶油的人不一定能活100多歲,這也是事實。在這個微妙關系中,巴馬山茶油闖出了名氣,食可健身,用可美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

  羅乜政,女,瑤族,巴馬瑤族自治縣所略鄉尚勤村么妹寨人。1990年5月5日上午,她吃了一碗飯,喝了約200克米酒和一碗開水,躺回床上無疾而終,享年130歲。《巴馬縣志》記載,羅乜政身高168厘米,有幾次挑100公斤的石灰到42公里外的燕洞圩賣,不覺得很累。羅乜政食量很大,最多的一餐可以吃一公斤米和1.5公斤雞肉,平時常吃的油料包括當地產的山茶油。

  許多媒體采訪巴馬長壽老人時,往往離不開飲食話題。長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巴馬長壽老人有吃山茶油的習慣,巴馬境內的所略、那社、燕洞等鄉鎮是山茶油原料——茶籽的主產區。廣西醫科大學做了一項研究,山茶油的物理、化學特性與橄欖油極為相似,且相對于橄欖油,山茶油的不皂化物含量很少。與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豬油相比,山茶油的油酸含量最高,達80%以上。油酸是食用油中一種重要營養成分。

  產茶籽的樹在當地叫油茶樹,有開紅花、白花兩種。開紅花的油茶樹主要分布在桂北地區,巴馬的油茶樹多見開白花的。

  當地有人一早起來,梳洗完畢,不給頭發上護發水,也不往臉上擦化妝品,而是往頭發上或臉上抹一點山茶油,頭發即刻油亮,臉也光滑。以前,茶籽榨油后剩下的茶麩是民間的洗衣粉或者洗發水。巴馬茶籽的出油率較高,100公斤茶籽最高可以榨出30多公斤的油。

  1982年以前,所略鄉福鄉村人榨油用的是土造榨油機。當地人在介紹這種機器時,可用“張牙舞爪”來形容——介紹者的普通話不怎么樣,說的時候一幫人特別興奮,所以每個介紹者各自做著不同的“動作”,不等別人明白頭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就往前說下去。其間,有個人突然站起來對記者說:“給你畫個圖,就明白了。”

  唰唰幾筆,一幅榨油示意圖呈現在記者眼前:大大的圓木(已被掏空“肚子”)旁站著一個人,那人舉著一把大鐵錘,直往大圓木上面的尖形木塊砸去,一錘一份力,力從尖木底部傳遞到圓木“腹腔”內的木塞,木塞順勢擠壓圓木內的茶籽餅,茶油就從圓木下方的孔里漏出。木塞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直到把油榨干。

  圓木直徑有大有小,較大的直徑達五六十厘米,長6米左右,一次可榨約75公斤的茶籽。這種土法榨油,要先把油茶籽碾碎蒸熟,壓成月餅狀,一一塞進圓木“腹腔”。最初,每塊茶籽餅約有10厘米厚,油被榨干之后,“瘦身”成一塊薄砧板的樣子。如此榨一次油,要花半天時間,且需五六個人幫忙,輪流揮錘,耗時耗力。

  土法榨油最熱鬧的時候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僅福鄉村就有5臺土造榨油機。每臺榨油機一有聲響,油香就滿村飄,大人、小孩聞香趕來,守在油房旁,為的是得到一點茶油或者茶麩,用來吃或者洗頭、洗衣。

  1982年,福鄉村擁有第一臺電動榨油機。從這一年起,土造榨油機在該村慢慢消失。電動榨油機榨油不用什么技術,把曬干的茶籽直接倒入機器,等著盛油就可以了,出油率比土法榨油高出一倍。

  村里人常常帶了原料,叫當地人榨油。奇怪的是,村里人不但不用交加工費,還可以得到幾元到幾十元不等的酬金,條件是村里人要毫無保留地留下茶麩。原來,茶麩的賣價不便宜,曾一度達到每公斤約4元的價格,榨油者就靠這些茶麩掙錢。

  巴馬種植油茶樹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清朝中期。1962年,全縣茶籽產量為51萬公斤,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年產量。到上世紀70年代才得以恢復,年產量穩定在100多萬公斤。據巴馬林業局統計,目前該縣有37.6萬畝油茶樹,年產茶籽約600萬公斤,產量依然不算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部分油茶樹沒有進行改良,畝產量只有幾十公斤;二是油茶樹過于親密接觸,樹的光照不足;三是有相當一部分農戶在收獲油茶籽時,要刨平樹下的地面。

  為何要刨平地面?巴馬林業局的干部說,此舉實際上是農戶為了方便撿籽。撿籽是當地收茶籽的傳統習慣,即茶籽熟了,自然落地,人工從地上拾撿收回。刨平樹下的地面雖然提高了拾撿速度,但造成了水土流失,加上農戶一般不對茶樹追肥,所以影響次年茶樹生長。有的農戶更“出格”,在收獲前一個月就把樹下地面刨平,其實這時候還屬于當季茶籽生長期。這樣“撿”回來的茶籽自然不夠飽滿,出油率大打折扣。這些年來經過宣傳,不少農戶改變了“撿籽前刨地”的不良習慣。

  周濤是福鄉村委支書,也是當地一名油茶樹種植大戶,擁有80畝油茶樹林。憑借茶籽,他一年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現在他像村里許多人一樣蓋了平房,把收回來的茶籽挑到屋頂晾曬,樓上還蓋了小屋,存放干茶籽,十分方便。但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晾曬茶籽就沒有這么快活。

  那時候,周濤家里沒有平房,能曬茶籽的地方不容易找,只好在室內烤茶籽。整個房間,甚至連著幾個房間,全部立起支架,支架之上放置大大小小的竹篩,或者僅放一個房間那么大的竹篩,篩上鋪滿四五厘米厚的生茶籽,然后在支架下方燒微火烘烤,隔一段時間讓茶籽打個翻身。幾個翻身之后,用腳一踢,茶籽互相撞擊的聲音嘭嘭悶響,說明還得繼續烤;要是聲音啪啪作響,就表明已經烤干,可以入庫或者出售。烤完一批茶籽,視天氣情況而定,短則幾天,長則兩周時間,是一件很折騰人的事情。而且如此烤出來的茶籽,好像到煤礦里走了一遭,“皮膚”變得更黑,所榨出來的油也會喪失光澤。

  所略鄉農戶收獲茶籽有兩種方式,一是撿籽,二是摘果。摘果是一種省事的做法,在茶籽還未自然開殼落地之前,就將其摘下,曬干后取出殼里茶籽。相對而言,撿籽更能保證所榨茶油的品質,摘果之法會增加茶油的泡沫,且油色不夠明亮,出油率低一些。

  不管價格多么高,福鄉村的村民都會在家里存留50公斤左右的茶籽,等有空就拿到村里加工點榨油,用來自己吃。原始的山茶油帶黃色,裝在瓶子里,就像花生油一樣。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新工藝可以把山茶油提煉,形成透亮的山茶油,也就是今天在超市內看到的透明的山茶油。這種山茶油除了食用,還常常被人用來美容。

  茶籽價格最好的那一年是2007年,當時外地老板與本地老板搶購巴馬茶籽,每公斤價格由8元抬至11元,11元的價格是外地老板開出的。實際上,這一現象暴露了巴馬人今天的困惑:深加工企業人士認為,原料不夠,所以影響到山茶油加工;而管理部門人士及農戶卻說,事實并非如此,外地老板的收購價高,巴馬的大部分油茶籽流向外地就順理成章。以福鄉村為例,該村60%的茶籽被外地老板買走,這些外地老板來自湖南江西等省。這意味著,巴馬山茶油加工企業之所以遭遇原料不足,關鍵在于自己的收購價上不去。此外,這些企業目前還沒有建成屬于自己的大規模油茶樹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廣西巴馬、天峨、靖西等地的山茶油,從頭到腳呵護你的萬能油
家鄉的油茶子熟了
油茶的種植管理與效益——陳志習
油茶樹種植成本效益怎么樣?油茶樹苗價格多少錢一棵?有種植風險嗎
油茶致富
山茶油的品種有哪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阳县| 咸阳市| 柯坪县| 凤台县| 贵德县| 黎城县| 肃南| 祁连县| 侯马市| 通河县| 包头市| 开鲁县| 衡东县| 沙坪坝区| 虞城县| 顺昌县| 任丘市| 洛南县| 安阳县| 南皮县| 招远市| 乌审旗| 绥棱县| 格尔木市| 岳阳县| 页游| 焦作市| 加查县| 二连浩特市| 台中县| 南陵县| 崇信县| 杭锦旗| 余姚市| 桂林市| 勃利县| 茂名市| 阜城县| 资溪县| 和田市| 门源|